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长期的工业偏向性、城市偏向性、市民偏向性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边缘化,公共政策固有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三农"问题的顺利化解必须也只有依靠公共政策重心向"三农"问题稳妥、有序、有效转移,这是公共政策历史的应然转向、公共政策现实的当然取向、公共政策前景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程。“农村贫困严重、农民地位低下、农业潜藏危机”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农业政策制定中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现实;只有正视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现实,遵循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歧视农民、掠夺农业、侵占农村”的现象,中国短期和长期农村政策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来进行,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二元结构政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牛若峰 《河北学刊》2003,23(4):43-45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英 《河北学刊》2003,23(4):45-47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郑有贵 《河北学刊》2003,23(4):41-43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结构转换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贵 《河北学刊》2003,23(4):47-48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韩国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志全 《河北学刊》2003,23(4):48-50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 ,中国的“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的总结。这里选刊的几篇专家文章 ,综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略。郑有贵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纵向历史演进中 ,描述了“三农”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归纳和评述了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印迹的政策措施及路径。从分析“二元结构”的影响入手 ,牛若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和十条政策建议。夏英则立足于多元因素的作用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和基本手段。除了专家根植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讨论外 ,李成贵、徐志全通过中外对比研究 ,分别使读者了解到中国“三农”问题的“非典型”性结构特征和应遵循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优先发展工业、城市偏向等政策,以及人口快速增长,引发了"三农"问题;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偏差与互动发展的障碍是导致"三农"问题存在的症结;工农商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或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中,60年代的公共政策运动是一个新阶段开始的标志,它不仅让公共政策研究成为一门科学而得到认同,而且推动了社会治理过程去注重公共政策工具的运用.但是,在60年代的公共政策运动中,关于公共政策终结的问题很少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到了70年代中期,由于现实中的政策冲突问题迅速的恶化,从而提出了公共政策终结问题研究的渴求.公共政策终结的研究,既是公共政策过程完整性的体现,也是社会治理行动科学化的要求.在中国当下社会治理的现实中,公共政策冲突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因而,公共政策终结问题的研究也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系统范式”和适应性作为指导理念 ,引入比较分析的方法 ,阐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问题。这一适应性受制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权威性的世界经济贸易规则、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四层级的变量。这一适应性包括经济全球化对政府公共政策适应性的一般要求和在新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适应性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三农”报告文学创作热潮的崛起,并没有“自上而下”的理念驱动,而是作家们全身心介入现实后来自良知的鞭策.他们以植入底层的“低视点”观察、发现“三农”困境真相,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传达民生诉求,以穿越现实的理性思考建构文学关怀的高境界,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当代性.对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三农”报告文学无疑在引导一个可深入探进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表现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实然属性,主要表现为"内在非公共性"和"外在非公共性"两个方面。"内在非公共性"主要源于公共政策的阶级性、"负外部性"和"非普适性"。"外在非公共性"主要源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非公共性、公共政策目标的短期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性以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单方面性。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小康目标中更值得关注的现实和理论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认为,法院的基本职能是审理案件,并将之视为法院发挥职能的基本依托和司法的应有限度。但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博弈性理论表明,法院有必要延展其审判职能,为公共政策的正当性提供司法保障。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必要性论证和现实困境,指出法院审判职能延展与公共政策理论在理念、目标、价值和依据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进而分别从法院审判和延展职能的角度解析法院作用于公共政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论述 ,这些论述已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 ,再次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 1 992年 1 2月 2 5日召开的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并且把这个观点作为我们党处理“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要求“无论是各级党委还是全党同志 ,…  相似文献   

16.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是否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讨论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中国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化的现实背景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放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资本偏向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和劳动要素边际生产力提升非对等,致使资本要素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更为有利,从而放大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导致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本研究为不断扩大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从初次收入分配角度构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寻找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制度结构优化性使其产生集束效应而不是相互制约,以及制度变迁的前瞻性,对解决“三农”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张永清 《学术月刊》2022,(3):172-182+224
1990—1999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拓展与突破阶段。研究者对反映论与主体论、生产论、价值论之间的关系,文学的认识性与审美性的关系以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等文学反映论基本问题作出了新理解;对文学反映论新理论命题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学理批判。王元骧于1993年开拓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实践偏向新理论路径。童庆炳于1999年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新论断即文学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存在着三次较为显著的理论偏向:其中的“实践偏向”发生在拓展与突破阶段,其他两次分别是“确立与巩固期”的“认识偏向”,“恢复与反思”以及“发展与深化”阶段的“审美偏向”。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拓展与突破阶段还存在着对文学审美反映论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关系重视不够,以及对实践意涵以及实践与认识、审美三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还缺乏必要的理论自洽、系统化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政策的决策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六宝  朱长存 《河北学刊》2004,24(2):187-192
政策是在一定的决策机制下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各个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最终决定着政策的状态。本文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建立了一个政府农村政策的决策模型,解释并分析了我国的“城市偏向”政策,以及“三农”问题的形成和难以解决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强农村集团的力量,以改变一边倒的利益集团力量对比。一种均衡的利益集团格局,不仅有利于农村集团,并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持久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城市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20.
杨正联 《人文杂志》2012,(3):140-146
公共政策文本的符号展示意义分析,主要讨论作为公共政策信息存在与流动载体的公共政策文本的外在符号形式及其在公共政策行为主体之间的传播表现.通过公共政策文本发出者、公共政策文本传播载体,以及公共政策文本制度化传播路径的讨论,初步构建了一个关于公共政策文本符号展示意义分析的理论模型,可以对现实中的公共政策文本传播现象做出较为系统的理论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