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经济大国,其合作程度对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台湾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两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合作。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目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合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中日两国最终走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功能主义是个存在已久的一体化理论,颇受哈斯等学者的反思或质疑。但由于区域治理依赖于区域整合的发展与完善,一体化理论仍对当下区域治理研究和政策实践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为此,本文论述新功能主义在政治、外溢以及政治忠诚感等方面的理论洞见,进而探讨新功能主义对东亚区域治理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本文认为,研究者和决策者应该进一步关注技术、贸易、能源、渔业等特定领域的功能逻辑,促使这些领域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后果得到跨国精英的认同,并在区域治理中发挥重要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和地区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沉寂多年的东亚货币合作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对过去合作经历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未来合作的顺利展开。通过借鉴货币政治学相关研究并使用金融资产交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全面考察东亚货币合作后发现:美元体系带来的货币困境、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共同促成了东亚国家对于货币合作的强烈需求;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历史赋予了"10+3"主导、大国竞争、"东盟方式"等三大特点,其中中日竞争与合作是东亚货币合作内生驱动力的关键,在合作制度层面与金融一体化层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未来中日两国需高瞻远瞩,妥善解决政治分歧,在"互联互通"理念下协同推进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地域集团化又以新的发展势头正在加速改变着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从国际贸易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调整传统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运作模式。东亚地区作为地域集团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正在受到地域集团化的冲击和挤压,因此,东亚经济一体化已成了摆在东亚各国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课题。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东亚地区尚不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在这种形势下,优先定位国别间的贸易自由化将是东亚各国重要的战略抉择。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地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文化联系还是地缘政治,都存在长期稳定进行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明显差异,以及共同理念上的错位偏离,短期内,中日韩不可能实现制度性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但可以肯定地说,中日韩最终完成制度性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将为东亚经济的统合或经济一体化构成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最后20年,国际金融领域危机四起。为应对冲击、避免金融动荡,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诞生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实践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两种模式:欧元模式和美元化模式。比较这两种模式对东亚货币合作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丽 《学术交流》2008,(4):98-100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本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基础、科技人才力量、交通设施、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实基础与优势,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度、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建议采取建立跨行政区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培植壮大优势产业、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整合、统筹规划协调区域重要运输线网设施的布局与衔接等对策,对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7,18(4):36-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紧密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已成必然走势,并在一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同欧美和北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或共同体的建立基本上还处于胎动时期,无论是制度体系、框架结构还是运作机制等都远远落后于欧盟等经济一体化发达地区.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三大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更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失的支柱力量.与欧洲地区的国家不同,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不仅存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而且,共同理念和区域意识也严重缺失,甚至地域定位和价值取向等也相互抵触.因此,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素和外在因素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东亚一体化的共同体式的区域框架体系是极其困难的.在目前情况下,优先建立起区域内的制度诱导型经济合作关系,可谓是通向共同体式经济一体化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8.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共同区域政策经历了发展与历史变迁.欧盟的共同区域政策可分为<罗马务约>生效后的欧共体共同区域政策阶段、欧洲区域发展基金运行阶段、结构基金运行及共同区域政策重大改革阶段、最近的东扩阶段.欧盟区域政策变迁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可以为一些国家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东亚正面临中日与东盟共同构筑区域新型经济秩序的历史转折期。东盟与中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从贸易效应来看,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规模效应超过日本,但在贸易结构上尚属于低层次阶段;从投资规模效应来看,日本落后于中国,但中国投资的产业层次较低,集约化程度落后;从经济贡献度来看,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在以东盟为伙伴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日各有优势和劣势,没有中日的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推进以中日和东盟为三角支柱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而日本应摈弃传统大国的优越感,携手中国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将取决于中日两国这个主体合作的快慢与成败.经济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没有消除现实合作中的政治障碍,因为地区一体化本身,与其说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政治合作的过程.日本方面虽意见存在分歧,但鉴于对华的不信任、警戒或威胁感,加之一贯重视美国的因素,其对东亚合作的快速推进和高度一体化持消极态度.面对地区合作的进程,中日两国需要明确认识、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责任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构建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而在现实的合作领域、途径及条件上,双方皆应切实从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