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大体上可分为民族性较强的和世界性较强的两种,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而要复兴中华文化,应正确处理这两类文化之间保守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仅要保守,而且要创新民族性较强的文化,以维护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维护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仅要大量引进世界性较强的国外先进文化,而且要积极主动地输出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促使东西文化取长补短,作为世界各国新的共识和准则。  相似文献   

2.
董明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150-156
以1993—2010年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历史学科的立项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世界历史学科项目总体数量年度分布、项目类型、项目主持单位系统、项目研究内容及项目预期成果形式,探讨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为世界历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沃勒斯坦和布罗代尔基于对资本主义在大西洋世界体系中发育的研究,构建了偏于经济维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但19世纪中期以降,欧美工业化帝国主义国家构建的覆盖所有民族和国家的世界体系,却具有高度政治性。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民族、殖民地理论实际上构建了一个现代世界政治体系理论。在这个体系内,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之间也有激烈冲突;这些斗争、冲突推动该体系动态演进,到今天呈现为第三世界谋求自主发展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权之间的体系化斗争。动态演变的体系塑造了所有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变迁。社会科学应当超越方法论的国家本位主义,以世界体系作为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语言的表达困境王晓升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语言形式出现的精神文化日益膨胀,人仿佛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了一个“语言的世界”,一个文化的世界。以语言为基础的精神文化世界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部成...  相似文献   

5.
论世界产业布局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中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降低,技术创新环境、现代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绩效、自然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状况、地方文化氛围等因素的作用性增强。世界产业布局的范围扩大,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布局的指向性弱化,形式灵活,产业布局从以集聚为主导逐步向以扩散为主导转化,但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新一轮集聚依然存在,世界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备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产业投资和布局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新的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崛起,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世界面貌。当今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经济结构、政治格局、乃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样,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国传统的教育事业,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又使之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历史阶段划分理论中运用典型形式方法,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共产主义五个阶段。就所运用的典型形式方法而言,黑格尔把世界历史行程划分为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与马克思的历史阶段的划分,有着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实质上却完全不同。差别的根源在于:黑格尔是以逻辑框架规定历史,而马克思则认为逻辑的抽象是从经验的历史中得出的。典型形式方法有其自身的优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因为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和不同的政治制度选择导致大国间的冲突乃至战争,是近代以来最痛苦的回忆。进入21世纪,美国以武力为后盾输出西方式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新帝国”的治理,与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相互依存的加深。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一系列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大国对冲突后果的理性权衡,大国关系有可能超越20世纪敌对和结盟的模式,走出“大国政治悲剧”的宿命,选择超越零和的“双赢”:以相客为特征的有序竞争。世界大国有责任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张承志作品中的宗教世界和自然世界进行粗浅地把握后认为,张承志作品真诚地表现了回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宗教为精神慰藉,把回族人民所信仰的伊斯兰教,作为人对于理解世界的折光反映,肯定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同时以草原、戈壁、大河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暗示了人们对自己文化尊敬、固执和信守,表明了这种世代相袭的生存环境和精神根基的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视野,把当代中国的矛盾和问题置于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时空中加以考察,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现时世界历史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把握,在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大坐标系上找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在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则尤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世界历史”性的规定。因此,也只有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发展的“世界历史”性特点以及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热点。在构建适应信息、知识社会的教育体系中,现代远程教育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新特性以及它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教育形态必将以全新的姿态在21世纪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国际劳动价值论初探晋方鼎我们认为,马克思国际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可以作如下概括: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世界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必须以国际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具体应包括这样几点:1、世界平均必要劳动以世界平均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进步与社金的发展,是否已使哲学产生了从拟科学到拟价值的妞变呢?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价值、哲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着未来哲学的基本方向,应该在学术上展开广泛的讨论。一、科学仅以认识世界为目的吗哲学拟价值论者以强调科学的认识功能为手法,回避科学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它在介绍古代哲学与科学的情况时写道:当时“……哲学与科学具有相同的使命:说明世界之谜在阐述牛顿与康德的哲学观点时认为:“这样,牛顿和康德对人类认识重新进行了分工;科学会认识世界(既认识世界之现象也认识世界之本体),哲学则退…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但哲学把握的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人身上,所以哲学对矛盾世界的把握,也就是对人自身的把握。哲学所把握的矛盾世界有两个层次:第一,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第二,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主要源于哲学对人的特殊把握方式。哲学以世界总体为对象,而世界的总体是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而哲学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世界总体的把握,又总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作是“为我”的关系,然后才看作是一种为他(世界)的关系,而且为他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己。所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讨和认识就成了对人自身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以睁开眼睛看世界而闻名。其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客观上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风尚,促进了西学的进一步东渐,对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的逐步变革也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林则徐十分重视向熟悉外部世界的人士请教。到广州后不久,即在其幕下延揽了一批熟悉世界情势的人才。他们中有下级官吏、归国华侨、教会学校的学生,甚至还有在外国饭馆里工作过的厨师以及在外国人开办的医局里工作过的中国人。这些人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向来受到鄙视,但林则徐却以礼相待,通过他们了解夷情,以达到尽收外国之…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水电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增长问题王崇理,陈利君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崛起,令世界震惊。中国经济能否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和国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00年实现人均国...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放缓究竟要持续多少时间,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还难以预测。这构成经济发展中不定的变局。在这种变局之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估价我国经济所处的形势,以积极的姿态应对面临的挑战。无论是中国政府的官员、专家,还是一些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在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之后,都得出一个较为乐观的结论: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的。  相似文献   

18.
峻冰  李欣 《天府新论》2018,(3):152-159
以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标志的信息、数字技术革新,使21世纪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重点自觉不自觉地由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大多数年轻的“网生代”来说,网络、智能手机所营建的虚拟想象性世界成为其自我表达的新阵地。由新技术与新媒介合谋催生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强力渗透,技术失控论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流行文化和奇观世界天生好奇的青少年群体愈益成为网游、手游的受害者。本文尝试探讨电子游戏的文化蕴涵,并就如何应对“数字化生存”对青少年的危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研究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十五”期间世界经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也提到了世界经济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研究也将迎接第二次高峰。“十一五”期间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内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也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归纳了在世界经济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在实现途径上,强调以协作求安全与和谐;在根本措施上,强调共同发展是安全与和谐的基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