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传统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义利观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形成、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特殊的,对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操守、民族情结、民族心理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义利观历经变迁,已形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自觉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和价值情怀.中国传统义利在不断发展、丰富、演变的过程中呈现了独特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多元文化时期,文化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主要形成了从众心理与冲动型消费,攀比心理与炫耀型消费、求异心理与时尚型消费、实惠心理与适用型消费以及享乐心理与奢侈型消费。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融合对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具有深刻影响.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传统分工、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生育决策方面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有利于农民工在生育决策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心理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性别平等.但对女性农民工而言,经济融合有助于其在有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文化融合中家乡文化的保持有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平等性别意识,心理融合则有利于其在无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探讨了古典诗歌意象的叠加与民族文化传统积淀的关系。认为 :古典诗歌的某些意象 ,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叠加 ,已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古典诗歌意象的叠加和消退与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传承和变异关系密切 ;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当代解读 ,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为四维构成机制,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方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由于道德伦理情感的凸出,从而形成了以道德情感涵化心理结构中其他三维结构的道德伦理型结构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传统的情感模式熔铸出道德伦理化的价值观,传统的行为模式具有因循保守、注重实用的特点,传统的人格追求方式造成了两重化的道德理想。这种道德伦理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内在矛盾的制约,产生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和多层面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6.
边疆民族心理是边疆社会稳定的深层因素。它在边疆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其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是影响边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不断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培育各民族一家人的民族感情,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更好地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乡土想像在20世纪以来成为作家最热衷表现的对象之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性的历史机遇而形成的文化机制造成的.是乡土无意识与现代性历史机缘之下重新激发出来的一种文化心理,是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补偿与救赎心理使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近不断上演的许多社会冲突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人性内涵,尤其是哪些与中国传统儒道互补文化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儒道互补人格的形式、内容及其特征受限于儒道互补文化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一个二而为一的有机体系。人物心理传记法及心理测量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显现出了道中有儒、儒中有道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儒道互补人格的变动机制与社会环境、个人独特的性格及内在理想三者间的互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明清以来,畲族大量自汀、潮一带迁往闽东、浙南,形成新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为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贡献,并且使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浙南得以较好的保存。畲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塑造了畲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也构筑了畲族传统文化。并形成如下的畲族传统文化特征,特别需要申明的是,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地区表现得更为丰富、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史证明,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也就是人的实践能力的演进过程。与此相关,人的精神能力也在不断得到内化和外化,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成哲学、宗教、法律、艺术、道德等等文化现象,并模塑为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会形成一种定势,制约和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一个民族文化独具的特色。艺术,是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的感受、感觉和思想的综合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