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麦克白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莎士比亚在刻画这一形象时,把精力集中于他的内在矛盾性,即他身上的人性和魔性之间的激烈冲突。读者从这一矛盾冲突中可以感受到麦克白博大心扉的震颤,看到人性的沦落和人生价值的丧失,对作为罪犯的麦克白表示憎恨和恐惧,同时对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表示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悲剧《麦克白》中通过其主人公的语言与行为揭示了宇宙观对人类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试图将麦克白个人的悲剧命运与整个自然界的原动力和结构联系在一起。时间是莎士比亚悲剧世界中的统治力量。任何企图破坏时间稳定性和打破社会秩序的尝试,都只能带来混乱与分裂,时间本身是正义斗争的最后主宰者。  相似文献   

3.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富吸引力的一个悲剧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于作者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复杂性,写出了麦克白人性与魔性的激烈冲突.从麦克白由功勋卓著的英雄到弑君篡位的凶手再到暴君恶魔的蜕变轨迹中透射出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剖析超自然因素在莎士比亚剧本《麦克白》中的几次出现,及其与剧情演进,主人公性格发展的相互关联,旨在以功用诗学和心理分析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超自然因素在该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麦克白>中,女巫及其预言贯穿全剧始终,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悲剧气氛.女巫是麦克白心灵的魔鬼,是其内在私欲的外在表现;女巫的预言则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昭示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魔性是一种与人的善良本性相对立的特性,也是导致人物悲剧的重要原因。作为剧中的第四女巫,麦克白夫人劝丈夫谋权篡位和最终的自杀,都是因为本性中的魔性性格使然。分析麦克白夫人的这种魔性性格,对于揭示该剧的深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麦克白》悲剧文本中,主人公麦克白时间的有序延续性被打破,时序的断烈和错位造成其悲剧的必然性。这正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基本主题,即对秩序和和谐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对莎士比亚的大悲剧《麦克白》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追溯,其重点在于研究中国对《麦克白》及其主人公的批评和舞台演出的评论,因为对《麦克白》的批评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麦克白夫人这一人物角色在《麦克白》全剧中的地位及作用出发,分析了麦克白夫人受到憎恶的不公平性及麦克白夫人背后隐藏的文化特点,揭露了麦克白夫人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对女性权益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疯癫”是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戏剧手法,但如果严格遵照文本的标准,莎剧中真正疯癫的人物只有三个,即李尔、泰门和奥菲利娅,此外还有三个装疯的人物——哈姆莱特、爱德伽、泰特斯。莎士比亚对于“疯癫”的使用有着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他笔下的“疯癫”往往是一种变化,是一种权势失落的隐喻,并通过疯癫及其背后权势的失落和恢复,实现对主人公的惩罚和教育。而对于唯一的女性疯癫者奥菲利娅,则通过其疯癫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女性的反抗。装疯在莎剧中主要是一种展现复仇的装置。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使用疯癫,主要是为了增加波折,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或是为作家代言。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戏剧效果,而非情节的必需。  相似文献   

11.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被称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其悲剧创作的思想蕴涵极其丰富。本文从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社会思想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探讨,深层次挖掘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社会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处的悲剧往往激荡着热烈奔放的人道主义,但随着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社会罪恶,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又与现实发生尖刻的矛盾,所以莎士比亚对人类前途曾产生深沉的忧虑和感伤,这就赋予了他的悲剧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是一个由野心造就的悲剧人物,对权力的欲望驱使他由一个勇敢的士兵和国家英雄变成一个血腥的杀手,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之结局。野心的驱使是麦克白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对权力的过分追逐使麦克白迷失了本性,激发了麦克白的贪婪和欲望,虚荣和愚蠢,激发了麦克白的野心与嫉妒,充分发挥了他人...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描写了爱玛蜕变、堕落、毁灭的一生,突出了她为追求浪漫爱情和理想生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悲剧在世界文学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最能代表其戏剧水平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刻画,表征出相对稳定的个性和独特的模式。从莎士比亚创作的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悲剧人物在殊途同归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的性格内蕴和行动路线,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展示其主要悲剧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某些共性,揭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现实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的人文理性进行了怀疑与反思,产生了悲剧内涵中形而上的绝望感,这种绝望感同时体现在对上帝救赎的怀疑上。“哈姆莱特之谜”暗示了对理性的否定;李尔王、麦克白身上的厌世情绪进一步加深,充分显示出上帝缺席时的虚无感,悲剧的绝望达到顶峰;《雅典的泰门》则体现莎士比亚对自己的绝望所做的最后一次拯救。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不仅是艺术家而且是思想家,他洞悉社会人情世态、熟谙世代兴替轨迹,尤其透彻地理解政治法权元素乃纷纭错综之人类社会关系的荦荦纲要,并挥如椽之笔书写之,史剧与悲剧为最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剧作家站在时代和人文主义高度,以跳出时空局限的思想家目光观察思索分析,于是远年陈迹升华为历史哲学,成就了最堪赞美的政治大戏。某种意义上说,避开政治哲学角度读解莎氏史剧与悲剧,就难逮其真韵、握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