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叙述技巧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聚焦转换是多角度叙事的完美展现,显示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小说频繁的聚焦转换不仅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技巧,同时完美地刻画了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2.
3.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创作的多部哥特小说中的一部。整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本德伦一家人运送棺材到杰弗逊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磨难。在这些磨难当中,死亡意向、恐怖的气氛、扭曲的人物心理等等一系列哥特因素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哥特小说领域的典范,挖掘这些哥特因素有助于我们对《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从整体上把握其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人性的现代主义揭示而引人注目,其独特的小说技巧也一直是文学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我弥留之际》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于一身,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写作的典范。文章从互文性角度解析这部小说的构思策略及主题,阐发了福克纳对人类苦难的描绘甚至歌颂,表达了对人类坚韧精神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流派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实验性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做过多种尝试,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显示福克纳在上世纪30年代从人道主义向自然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6.
《我弥留之际》的主题是借艾迪、达尔这两个人物的消亡 ,描写了本德伦家受杰弗生上层思想影响的家庭秩序的灭亡。它的灭亡表明美国南方旧贵族对普通群众影响力的消失。作者揭示了下层人民的忍受力和行动力 ,预示了由这些普通人重建社会新秩序的可能性。从福克纳的整个创作来看 ,这一主题体现了作者用历史的眼光对自身建造的神话体系的批判 ,是其由现代性向后现代性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7.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的水是一个重要的想象性元素。通过意象水,威廉·福克纳观照了以本德伦一家为代表的美国南方众生相的不幸命运。结合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新的精神分析理论,文章认为,水并非仅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意象出现在文本中,它关涉着小说文本中众多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作家在关于水的想象中完成了对文本的完美建构。  相似文献   

9.
<荒原>和<我弥留之际>是美国荒原文学的划时代代表作.两部作品中"荒原"社会意识的展现、死亡和复活的主题、神话和典故旁征博引的表现手法、水意象的应用等都突出展现了"荒原文学"的意蕴和特色,从<我弥留之际>对<荒原>的呼应和共鸣之处体会,更能领略美国荒原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我弥留之际》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且荒诞,但是作家正是想通过这样的描述来展示人类的苦难,挖掘人类心灵所经受的矛盾与磨难。《我弥留之际》的另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救赎。福克纳把小说中本德仑一家置于人类两大灾难——洪水与大火之中,其家庭成员各怀心事、貌合神离地送女主人艾迪的棺材长途跋涉的情形像极了"中世纪送灵魂去赎罪"的仪式。福克纳不只是为了揭露人类的丑陋而写作,他更希望借此来帮助人们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叙事聚焦作为重要的叙事技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聚焦方式,就会塑造不同的文学作品.因此翻译过程更应该关注小说本身的叙事聚焦的重构.文章试图运用叙事学中叙事视角理论,深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如何重构原文本中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模式,从而再现叙事聚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帕特里克·怀特在小说《风暴眼》中以内聚焦模式搭建了叙述的主要框架,将零聚焦和外聚焦模式穿插其中,建构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叙述体系。三种叙述模式相辅相成推进叙述进程,让不同位置的叙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加深刻、清晰地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意识流动。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和《我不是药神》通过互文叙事和循环叙事分别讲述了主人公李雪莲和程勇对自我存在的求证故事,其聚焦底层小人物,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现实问题,塑造了李雪莲、程勇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揭示、批判和反思了当下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扩大了电影的叙事容量,具有多元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他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受到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近些年来,从人物的叙事视角解读作品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作品作出细致分析的还不多。从叙事模式的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变革了传统的全知的叙事视角,采用了以内聚焦的叙事模式为主,同时辅之以恰当的全聚焦和外聚焦的多元化叙事模式把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地统一起来,使得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得到进一步的表现,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6.
《空床日记》是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晚期的代表作。从热奈特的叙事聚焦理论来看,小说的叙事聚焦呈现出以内聚焦为主,零聚焦为辅,最后呈现出内外聚焦交换使用的规律。多重聚焦叙事不仅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也为读者展示了一位身处生存困境的老年女性从迷失自我、自我救赎至回归与超越的成长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陷入生存困境的老年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源起于《诗经》,到了汉魏六朝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孔雀东南飞》是此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其中的叙事形式与笔法深远地影响了唐朝以及之后,尤其是清朝的叙事诗传统.《孔雀东南飞》除了在诗歌主题、抒情传统以及社会文化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之外,在叙事形式,尤其是在叙事声音与观点、聚焦书写形式、系列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上,更是展现出当时诗歇最高的叙事成就,并深远影响着后代诗歌的叙事书写传统.藉由当代西方的叙事理论,就其中的叙事声音、观点以及聚焦形式,来分析这篇作品如何在浓厚的抒情氛围之下述说故事,又如何在叙事之中传递浓郁的抒情气氛,以此来重新探索这篇叙事杰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
《拧紧螺丝钉》是英美文学史上一部评议颇丰的惊悚小说。亨利·詹姆斯寓言式的叙事结构及巧妙运用视觉互动的叙事技巧,为小说增添了魅力。本文借鉴米克·巴尔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的结构层次和小说人物间的聚焦关系探讨小说中困惑与悬念的形成,不仅揭开了小说“迷人”的面纱,还有助于揭示聚焦者之间不平衡的聚焦权力关系及视点间的动态关系,对不同的阅读判断形成的原因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零聚焦、内聚焦的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纬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