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教学作为一种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数学开放题因其答案不唯一,解题环境宽松,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养成。开放题有助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数学探究性教学常常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提高公民的素质。提高公民素质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习数学,提高公民问题解决能力。在信息化社会,公民为了生存,必须学习数字化技术,不得不学习高等数学的知识。要运用张景中院士创立教育数学的研究成果,改革教材中难学难教的问题。高校数学教育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内容,注重数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数学素质以促进人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人的数学思维的品质。 (1)数学思维的素质教育意义 数学素养是“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组合,数学思维教育一方面要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和开放面以及数学思维过程,获得一种与数学相关的能力,使人们能用数学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培养起对空间和数量关系的敏感。由于各行各业的各种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课堂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情感.教会学生与人为善和培养创造精神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课堂主体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早在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只教学生知识,不教学生做人。今天,中国的人格教育仍然有失偏颇。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涵义(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首先必须做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做人的教育,应是加强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首先,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竞争性特征,这就要求人才不仅有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是为了不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自主学习必然涉及到如何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资料进行学习的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7.
教是为了学,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这二句话综合起来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追求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好比植物有了发达的根系,能从土壤中不断吸收丰富的营养。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而且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和方式把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往,教师对如何教的问题研究得很多,在多种教学法课本中,有这个教学法那个教学法,就是对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研究得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基础观。能力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定向性和能力观。素质目标体现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观。数学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充分发挥数学文化教育功能,把数学文化融入模块化结构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应用知识技能,学习知识应用能力、职业技能,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求真、创新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孟晓华 《新天地》2011,(10):233-233
知识经济所确立的现代教育价值观,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学为主的学生中心来代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师中心。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研究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永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18-1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是为了不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灵魂,是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项重要措施。(1)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教师的唯一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成功”。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破除对创新和创造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懂得人人都有创新和创造的天赋,创新和创造就在他们的主动学习中,在他们对问题的冥思苦想中,在他们孜孜不倦的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彻底摒弃只注重教知识、教方法、教技能,而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一、更新教育观念,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的精神和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方法”。正是在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的,这是通性通法,学生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万能钥匙。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材知识系统刻板,对能力要求不明确这旧的模式,转变教学任务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沿着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条主线把力气花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上,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规定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不等于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田野 《新天地》2011,(8):84-84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得目的是以培养人才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的教育。而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学”而不是“教”。  相似文献   

13.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过去“有什么教什么”的现象,教师要深入地引导学生透过教材表面作出理性的“数学思考”。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提出建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思考,怎样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培养目标上要立足于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目的是把大学生教育成"人",使学生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也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智、有理念、有理想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习共同体"具有"教"与"学"方式的多元性与互构性、"教"与"学"主体的自主性与民主性、"教"与"学"资源的流动性与共享性、教学实践的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一致性与兼容性等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将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流动与知识分享,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出了创设自主性的思政理论学习环境;构建激发与强化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的有效策略;设计交互式的"教"与"学"方式,实施协作学习;推进教育手段的信息转型,加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究思政教学过程的学习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将"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数学创新意识就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新知识充满追求的意识,是能够独立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高等工科数学教育的新观点数学教育中,"专业教育"的框框必须突破;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整高等工科数学课程体系、教材现代化刻不容缓.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在试点班的授课中灵活应用"传授式"、"示范式"、"建构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培养能力,启迪悟性,挖掘潜能的良好效果.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出"数学实验"这门课程,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高等学校美育的任务,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审美化的途径,强调以美育人、审美优教的教育观念;最后,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阐述了大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个由"教"到"不教"的过程。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自学能力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教师把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借助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教学方法不仅受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认识规律所制约.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不知发展到知,由知之不完全不确切,发展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正如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