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刘洋 《经营管理者》2013,(23):183-183
本文在详细介绍我国化妆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外资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欧莱雅、强生、资生堂等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投资案例,分析了外资化妆品行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与民族化妆行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据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一方面,政府要扶持企业,改革税收制度,强化化妆品市场的安全管理,构建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研发,树立品牌,注重市场细分等。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于中国已经放开对进口化妆品的限制,国际化妆品巨头正在加速拓展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经受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目前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化妆品品牌为雅芳,紧随其后的为全球化妆品业巨头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等.而国内化妆品生产只有通过中外合资,推出中低档产品才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资生堂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巧妙利用自身企业文化,针对中国市场特殊的文化环境,制定了目标消费群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文化营销策略,创造品牌核心价值观念,获得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品牌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获得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欧莱雅与宝洁的多品牌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莱雅是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共拥有500多个品牌,在我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底端三个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兰蔻,第三品牌碧欧泉,这些高端化妆品主要在高档百货商场销售。中端品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品,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房经销。我国市场的特点是大而多元化,消费梯度悬殊。在大众市场上,欧莱雅目前在我国共用5个品牌。在全国500多个百货商场…  相似文献   

5.
正同样从中国市场撤离,露华浓是削足适履,而卡尼尔则是为了配合母公司欧莱雅,从全品类模式向细分模式转型。因此,管理层在规划公司战略时,不能单方面从财务角度思考,而更应该基于未来的市场战略思考自己的下一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取自李白《清平调》而命名的美国知名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在2013年底宣布从中国市场撤离,这个早在1976年就开始在中国广东沿海地带进行销售的美丽品牌,正如她当初轻轻地来,也轻轻地离去,甚至未能带走一片云。无独有偶的是,仅仅距离露华浓离开后的一周,进入2014年之际,欧莱雅也宣布旗下的卡尼尔,同样退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欧莱雅中国公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我国进行了两次收购———“小护士”和“羽西”。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上从此消失了两个华人掌控的品牌。在我国化妆品市场,人们在担心两个品牌能否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更应思考我国化妆品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如何能让更多的“小护士”掌握在国人手中。世界第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其众多的品牌源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有法国的欧莱雅和兰蔻,也有美国的美宝莲和美爵士及日本的植村秀等。欧莱雅集团于1997年进入我国市场,其拥有的多个品牌已在我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如定位于高档染发市场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妆品市场拥有巨大潜力,是国际化妆品企业市场竞争的重点。化妆品对广告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任何新的化妆品上市,不做广告断难打开市场。中国的化妆产品市场是后起的,化妆品大多来源于国外产品,是针对国外居民研发的;即便国内产品,相当多的也是借鉴、仿照国外产品而研发,故难以适合中国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因此,化妆品企业要想要想打开中国市场,首先必须针对中国人的皮肤、头发、味觉与欧美人的差异,生产更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护肤、护发、防晒及香水等化妆品;其次,化妆品广告必须以本土化为基本取向,使之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及民众习俗、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8.
资生堂,创立于1872年,已拥有140年的历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缔造品牌的策略,是值得企业学习的样板。资生堂如何缔造世界级品牌1.以品牌打动消费者资生堂是一个孕育着丰富历史的载体,它的名称源自中国《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它的产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拥有民族品牌的企业被外资收购或与其合资经营,这些企业本想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管理、设备和国际市场渠道,以壮大实力,然而事实上许多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就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特别是化妆品,外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而我们的民族品牌却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0.
背景:  2003年12月,一个在中国化妆品行业流传了四年之久的传言终于成真,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中国公司的总裁盖保罗向媒体披露收购国内三大护肤品牌之一“小护士”。  作为中国市场上三大护肤品牌之一,小护士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2003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欧元。此次欧莱雅集团对小护士品牌的收购,还包括其位于湖北宜昌的生产基地。  小护士品牌在消费者中认知度达到96%。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品牌,小护士在全国已建立28万个销售点。渠道是欧莱雅看重小护士的一个重要方面。  含辛茹苦十一年养大了的女儿,嫁与别家,李志达在泪…  相似文献   

11.
李薇 《经理人》2007,(11):132-133
说到直销化妆品,国人比较熟悉都是美系,如安利、雅芳、玫琳凯等。今年1月9日,“来自瑞典的天然化妆品”欧瑞莲(Oriflame)在上海举办了“纯净.瑞典之中国启动”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作为欧洲最大的直销化妆品品牌,欧瑞莲现在全球年营业额已超过12亿美元,而在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市场,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13,(6):94-95
在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化妆品市场,新品牌直接加入常规渠道的战团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家企业就想到走差异化的异业联盟道路,不进入商场、超市或者化妆品终端商店销售,而是与本区域的影楼和中等档次的女装店合作,将它们转变成自己的变相渠道商与品牌推广方。它的异业联盟道路走得通吗?  相似文献   

13.
侯隽 《决策探索》2013,(23):37-38
近日,欧莱雅、宝洁、雅诗芎黛、联合利华等外资日化食业最新一季财报接连“出炉”,昔日的“日化巨人们”交出的答卷是:业绩下滑,全球裁员,广告缩水……在外资品牌走下坡路的同时,尼尔森、欧睿等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化妆品,首推长盛不衰 的资生堂。自从1872年创办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资生堂化妆品已稳稳当当地跻身于世界最知名化妆品的品牌行列。"百年传奇" 1872年,日本银座出现了当时国内第一家西药房。创始人福原有信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为这个药房起了个雍容大气的名字--资生堂。此时,以“学习西方”为宗旨的明治维新刚刚进行了4年。福原有信把自己游历西方时看到的种种新鲜事物尽可能地带入了资生堂:日本第一只牙膏、第一瓶苏打汽水、第一杯冰激淋、第一种维生素药片等时髦物品先后出自这家西药房。当一些嫉妒的同行嘲…  相似文献   

15.
嘉禾 《经理人》2004,(12):74-74
作为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领袖,欧莱雅集团拥有令全世界爱美女性心想神往的众多化妆品品牌,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植村秀、卡诗、美奇丝、薇姿等等,无一不是欧莱雅旗下的知名品牌。然而,《财富》500强之一的欧莱雅不仅以“美丽”征服了世界, 同时也是备受求职者青睐和心仪的好雇主。在欧洲,欧莱雅集团被《财  相似文献   

16.
信任涉及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是进行合作、交易的基础,也是激发购买行为发生的关键变量.长期以来,由于大众媒体对非法传销事件的大量负面报道,使消费者对合法直销和非法传销发生了认知上的混淆,从而导致了直销模式不可信的刻板印象的产生.本研究以直销品牌玫琳凯、雅芳和非直销品牌欧莱雅、资生堂为样本,通过心理学的内隐联想测验(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在性别和积极情景线索两个维度的检验中,证实了中国消费者对包括国际著名品牌在内的整个直销行业不信任的刻板印象以及积极情景线索可以起到降低刻板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化妆品企业不断增加、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淡化或绕过对大经销商的依赖,精简与卖场之间的环节,渠道扁平化,与终端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已成为生产商考虑得越来越多的事情。渠道已成为化妆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在分析我国化妆品行业现有营销渠道模式及业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化妆品营销渠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无论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还是化妆品经销、零售企业的市场营销都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光斗 《经理人》2012,(3):104-105
日化行业有个显著特点就是跨国企业强势当道,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大鳄掌控绝对的行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李里平 《经理人》2005,(10):42-44
欧莱雅多品牌的背后,是对各地美的文化的尊重和探究 采访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先生时,本希望了解 欧莱雅中国公司快速成长背后的攻略,而在我们 的交谈中,我听到更多的是承诺、灵魂、尊重、热 情、个性、底蕴、美的追求等等一些词汇。给人的感觉是, 商业利益的得来,完全靠的是对商业以外的美与高尚的追 求。欧莱雅1996年才进入中国,短短9年时间,市场的培育、 品牌的推广、销售的翻番增长、本土化经营、各细分市场上 的竞争、并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盖保罗和他的团队, 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一份激情,一份触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中国日化行业“资本时代”与“品牌时代”特征更加突出,跨国外资品牌进一步高度垄断中国一、二线市场,而且通过集体“下乡”,进一步抢夺中国三、四线市场。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在中国乡镇面临巨大发展的机遇期中,面对这场抢滩之争,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