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昭公七年无宇对楚灵王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同皂,以下均作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此记载中士以上各级,历来争论较少,而对皂以下各级,看法却不太一致,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考察楚国的等级结构与阶级关系,对于揭示楚国的政治秩序,进而认识楚国的社会性质,都不无稗益。一、等级结构《左传·昭公七年》记载申无字与楚灵王的对话:“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巨大夫,大大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研究先秦史的人士,大多以为申无宇对楚灵王所说的“人有十等”的一席话,反映了楚国的阶级关系,并借以推断春秋时代的楚国尚处于奴隶社会,这是需要加以辨识的。我以为,由无宇对楚灵王所讲的“人有十等”,不过是…  相似文献   

3.
《史记·三王世家》:“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其点作:“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我认为此种点法可商,“行御史大夫事”应上属,理由如下。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当时张汤为御史大夫,故上引语中“行御史大夫事”似为虚职,以示尊宠。“太常臣充”,《索隐》认为指赵充。遍查《史》、《汉》,未见载其有关事迹。是知赵充仅任太常,且非宠臣,恐难“行御史大夫事”。“太仆臣贺”指公孙贺。《汉书·公孙贺  相似文献   

4.
<正> “义利之辨”是先秦思想家谈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老庄倡导“无欲”,弃利;杨朱不以一毛利天下。他们的观点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颇。而孔子能够比较全面地对待义利问题。本文就孔子的义利思想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读者。一、重视人的利欲孔子重视人的利欲和物质财富的增殖是与他的人性论思想密切相连的。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貨》,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人的本性具有共同性的东西。由于后日的习染不同,因而才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多是表现在人们社会地位和思想品德的高低方面,所以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后天学习和教化。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对人的重视。《论语》中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说明孔子首  相似文献   

5.
《学术研究》八=年第四期张蓁《狗马病》一文,认为:《史记·汲郑列传》:“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一句中,“狗马病”三字间有脱文,其原本当如《汉书·汲黯传》作“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愚以为失之武断。理由如以: 一、张文认为《史记》脱简,无版本根据。二、《汉书·汲黯传》上引句下,王先谦补注已指出:“《史记》本作‘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通鉴》从之。狗马病,犹言犬马之疾也。”而王氏未说《史记》脱简,仅将两说并存,并且为“狗马病”作  相似文献   

6.
《唐勒》、《小言赋》和《易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是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对此说表示怀疑的,始于北宋欧阳修的《易童子问》,而清人崔述作《洙泗考信录》,专有《辩作<易传>之说》一篇,论之尤详。近人论《易传》作者,多援崔氏之说,但也有加以驳正的。如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其《孔子世家》考证引崔述语,逐条反驳,并历引《战国策·秦策》蔡泽语、宋玉《小言赋》、《荀子·大略篇》、《礼记·乐记》、《韩非子·外储说》、《新语·道基》等篇及《淮南子·缪称》,证明《易传》流行久远,为各家引  相似文献   

7.
<正> “小人”价值观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拟从经济、伦理和政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诸前辈与同好。(一)“小人”——生产生活资料的手段《逸周书·文传篇引夏箴》说: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这是关于从事农业的“小人”的经济地位的较早记载。我国自春秋以来即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工,《国语·齐语》及《管子·小匡》等典籍均并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但此时的“士”在经济地位上属于统治阶级的最下一个等级,不属于“小人”范畴;而农、工、商则  相似文献   

8.
《论语·八佾》篇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孔子对作为一个大夫的季氏,竟然也奏起了天子之乐的批评。于是人们就根据这句话,一方面认为孔子是顽固保守的代表;另一方面,就断定季氏是一位敢于冲破旧礼教和旧制度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最古的文化典籍之一。古代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十篇,称为“十翼”,亦称《易大传》。所以《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自汉至唐,并无异说。北宋欧阳修著《易童子问》,开始怀疑“系辞”非孔子所作。近代以来,疑古思潮高涨,于是有人认为《周易》古经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易大传》更非孔子所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不是杂家是新道家《汉书·艺文志》把《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这两部书列为“杂家”是很不恰当的。首先,“杂家”这个名称就不太恰当,既“杂”何以成一家之学呢?这是早已有人提出过的问题。其次,从诸子百家的发展来看,“杂家”之名也不确切。本来,从春秋到战国的所谓诸子百家,开始一个人就是一家,正如《墨子·尚同下》所曾说过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逮至人之众不可胜计也,则其所谓义者亦不可胜计”,因而“国之为家数也甚多”。《庄子·天下篇》根据相同的理解,因为“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所以有“百家之学”的说法。《荀子·非十二子篇》列举六种邪说,非难了十二个人,  相似文献   

11.
孔子删诗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孔子删诗之说,一般认为始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司马迁的这段话叙述孔子对于《诗经》的整理,只说到“去其重”,并未明确提出删诗说。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说:“伏羲画卦,书契后作。虞夏商周,孔纂其业。篡书删诗,缀礼正乐。”与他同时的王充也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重复,正而存三百篇。”(《论衡·正说篇》)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删诗说。到了  相似文献   

12.
狗马病     
《史记·汲郑列传》:“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这里汲黯自言的“狗马病”,不知是什么病。遍查辞书,不得其解。王先谦氏千《汉书补注》中偶及之,云:“狗马病犹言犬马之疾也。”后人遂有从之者,如王伯祥《史记选》。然而“犬马之疾”究系何病?人焉能患犬马之疾?  相似文献   

13.
谄主以邪 ,坠主不义。 (臣术篇 P36 )按 :谄读为陷。《荀子·修身篇》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 :“谄之言陷也 ,谓以佞言陷之。”此文谄与坠对举同义 ,正当读为陷。《春秋繁露·五行相胜篇》“导主以邪 ,陷主不义”是本书所本 ,虽然“陷”在下句 ,但可确知谄当读陷。《书钞》引谄作谗 ,未得其义而妄改 ,不可信从。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 (同上 P50 )按 :当于“君”字逗 ,尽 ,《荀子·臣道篇》作进 ,古字通。《汉语大字典》 :“尽 ,通进。”举《吕氏春秋》、《史记》二例 ,《庄子·齐物论》 :“其行尽如驰。”台湾学者严灵峰《庄…  相似文献   

14.
李金松 《学术研究》2003,(4):126-126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明本》篇推崇道家云 :“夫体道以匠物 ,宝德以长生者 ,黄、老是也。黄帝能治世致太平 ,而又升仙 ,则未可谓之后于尧舜也。老子既兼综礼教 ,而又久视 ,则未可谓之为减周孔也。故仲尼有‘窃比’之叹 ,未闻有疵瑕之辞 ,……”引文中的“仲尼有‘窃比’之叹”一语 ,乃误用典故 ,与他所应表达的意思有相当大的出入。孔子的“窃比”之叹一语 ,源出于《论语·述而》篇 ,与倡道德、致力长生的老子无干。案《论语·述而》篇首章云 :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汉代的包咸给此章作注云 :“老彭 ,殷贤大夫 ,好述…  相似文献   

15.
李密《陈情表》;“臣是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等注本注云:“逋慢,有意规避,怠慢上命。逋,逃脱。慢,怠慢。”按:“逋慢”当是近义词的并列。逋,《说文》:“亡也。”后引申为“稽迟”“拖延”之意。《广雅·释诂四》:“逋、迟也。”《山海经·南山经》:“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注:“东北风为条风。《记》曰:‘条风至,出轻系,督逋留’。”《淮南子·天文篇》作“条风至,则出轻系,去稽留。”“逋留”即  相似文献   

16.
若不赏,是失信也,奚以示民?(贵德篇P107)按:示,《左传·昭公十五年》作庇,考之《僖公二十五年》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尤为示读为庇之证(古示、庇同隶脂部)。《国语·周语下》“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韦昭注“庇,覆也,言行相覆为信也。”庇,即“实践”,“使相符合”、“覆约”之义。《荀子·赋篇》“皇天隆物,以示下民”。王念孙《读书杂志》云“示,本作施,俗音之误也。”窃谓示亦读为庇,《国语·楚语》“夫从政者,以庇民也。”可证。此“庇”为“覆庇”、“供养…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孔子对作为大夫的季氏动用天子舞乐的批评。传统意见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近年有研究者提出异议,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维护周礼的表现”。因此,引起争论。本文认为,传统说法和新解是甲说此而乙谈彼,并不构成矛盾,但具体到《论语·八佾》中孔子所批评的“季氏八佾舞于庭”,则以旧说为是。旧说认为,季氏将八佾舞“于其家庙舞之”,所以认为是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汉马融注《论语》本句说:“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  相似文献   

18.
<正>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的著作。不仅时《论语》的词语作了简明的训释,而且从经世致用方面,阐发了《论语》的义理,探索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思想,可谓兼汉学、宋学之长。对康氏这部书,中华书局据《万木草堂丛书》刻本,重加整理标点,于1984年出版,可谓必要而及时。这里仅就点校方面,提出笔者浅见。整理者对这部书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康氏原著中的疏误之处,整理者也注意予以纠正。如《八佾篇》“子夏问巧笑倩兮”章,注(以下凡云“注”,均指康氏注)引《考工记》“画绘之事,后素功”,而误作“绘画”。《述而篇》“子所雅言”章,注引郑氏曰“读先王典法”,而误作“法典”。《子罕篇》“凤鸟不至”章,注引《礼·礼运》“河出马图”,而误作《礼器》。《子罕篇》“吾自卫反鲁”章,注引《史记·孔子世家》“《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而误作《儒林传》。《乡党篇》“齐,必有明衣”章,注引《既夕礼》“明衣裳用幕布”而误作《士丧礼》。《先进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相似文献   

19.
又乐其知。 (杂言篇 P4 2 9)按 :知 ,当据《荀子·子道篇》、《孔子家语·在厄篇》改作治。王先谦《荀子集解》云 :“治 ,谓所事皆治。”景公曰 :“天不雨久矣 ,民且有饥色。”(辨物篇 P4 52 )按 :且 ,《太平御览》卷八七九引作皆。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且 ,犹并也。《论衡·非韩篇》‘此所谓文武张设 ,德力且足者也。’”并、皆义合。《后汉书·马廖传》城中谣云 :“城中好广眉 ,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且、全互文 ,且犹皆。费昶《咏照镜》“城中皆半额”正作“皆”字 ,尤为确证。谢《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最有成就的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千”之数,虽不无夸大,但孔子学生很多却是无可置疑的。私人办学,规模初具,其教育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确是研究孔子教育事业极关重要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因《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句话,就把“束脩”当作孔子收纳的学费。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上说:“他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