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情况不明决心大,知识不多办法多”,这是人们对那些不善于把知识、情报与战略思考结合起来的人的讽刺。在新技术革命中,形势要求我们现实知识隋报与思考决策的统一。 (一)奴隶·土地·资本·知识 人们认为,在奴隶社会是以占有劳力作为权力的后盾,占有劳动力就有财富和权利,奴隶主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控制奴隶数量的多少(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的地主是以占有土地作为权力的后盾,有了土地就有财富和权利,地主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控制土地数量的多少;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占有资本作为权力的后盾,有了资本就有了财富和权利,  相似文献   

2.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3.
周晓明 《江汉论坛》2007,3(10):107-110
众所周知,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所以,狭义的科学主要指关于物质世界及其现象的知识系统(system of knowledge),如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扩大至指称一切探寻、发现,掌握事物客观规律和普遍原则的学问,它包括社会、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4.
江中孝 《东岳论丛》2006,27(3):206-207
"科学"是个外来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义是了解知识和学问的意思.鸦片战争时期,英语science已经传入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士人将由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称为"格致学"."科学"一词,是戊戌维新前后直接从日本语移译过来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科学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而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没有西方文明,近代科学不可能诞生;没有东方文明,近代科学也不可能诞生。但这种融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实现,却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种是必然因素,另一种是偶然因素。西方近代兼具了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近代科学就诞生在西方。这是西方的幸运,也是全人类的幸运,因为近代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6.
王哲  刘兵 《北方论丛》2008,(1):131-134
20世纪90年代是SSK的鼎盛时期,SSK内部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学派。这些学派都宣称自己超越或脱离SSK的研究纲领而独立为新的研究学派。从早期SSK爱丁堡学派领军人物之一夏平的经典著作《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分析皮克林倡导的作为实践的科学(science as practice)与SSK主张的作为知识的科学(science as knowledge)的异同,及其在科学史研究中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柯认为,从19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科学话语为构形本质的真理话语建构了正常与不正常生存的界线。这是一种可以杀人的真理刀。这个新型权力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管理学"的东西,福柯把它叫做"治理的艺术",治理就是新型的积极权力。以知识为装置的规训开始在全社会布展开来。权力的规训技术,在最微细的层面上开始控制人的肉体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一词是来源于日本。20世纪以来,西方和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华帝国在西方影响之前未能发展出科学。这种明显的欧洲中心论框架阻碍了人们对中国科学的真正的历史性认识。本文通过对science中文译为科学一词的社会语境的探讨,来重新梳理中国的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赵林 《文史哲》2007,(2):131-137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一种辩证关系。在西方文化的摇篮时代——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一度攫取了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马克斯·韦伯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而蜚声于西方社会科学界,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对西方社会学和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思想已渗透到当代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知识遗产的一部分。 科层化的理论(简称科层论),是马克斯·韦伯独创的社会学理论。科层论所论述的科层制,乃是—种具有专业化的功能,具有固定的规程和权威分等的正规组织,是一种在结构上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的合乎科学的社会组织。由于韦伯对科层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精辟分析,而使科层论成为西方社会学发展的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1、“秽史”之祖当推魏收。据说此公的名言是 :“何物小子 ,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 ,按之当使入地。”(《北齐书·魏收传》)潜台词是 ,我写史 ,也就代表着历史。这样 ,我也就有了裁判历史和众人的权力。这种奇特的权力既源于历史 ,又用于历史。历史既是史官的权力之源 ,又是史官的权力对象。这就使得历史的好坏对错 ,全系于史官一身。一时间 ,史官们竟然依仗自己手中那只秃笔在想像中把自己封为历史主宰和历史功罪的终极审判者。这种妄自尊大的浅薄心态既使史家伪造历史有一种道德依据 ,同时又使史家歪曲历史有一种学理基础。史官打着…  相似文献   

12.
他者的权利问题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比较利奥塔、哈贝马斯和福柯在知识权力论方面的思想异同 ,本文试图探讨在一个工具理性和真理性话语或权力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当代西方学者对知识、真理和权力的合法性所作的反省 ,并探讨由此而暴露出的作为理性之对立面的非理性存在或理性之他者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他者的权利问题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比较利奥塔、哈贝马斯和福柯在知识权力论方面的思想异同,本文试图探讨在一个工具理性和真理性话语或权力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当代西方学者对知识、真理和权力的合法性所作的反省,并探讨由此而暴露出的作为理性之对立面的非理性存在或理性之他者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作为一种强制力、公共力、暴力, 是一种“双刃剑”, 它既可能建设社会造福人类, 也可能破坏社会危害人类。为了保证权力朝向前者背离后者, 必须关注权力配置的根据。在历史上, 权力先后按暴力、身分、财产配置过, 在当代, 权力应按知识配置, 知识作为权力配置的根据由于其所具有的卓越品质而优越于暴力、身分和财产。不过, 权力要按知识配置好, 还必须对知识有科学的认识,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承认无知。承认无知的人们会自觉明智地反对人治而崇尚法治, 拒绝服从个人意志而服从法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通过主要的社会机构来控制新的科学知识 ,本文是对这种控制的原因及其方式进行研究的一部分。知识社会学总是关注知识的社会作用 (基于知识的权力 )、它的转型和它的从业者 (专家、知识分子、知识精英 )。但传统的知识社会学首先关注知识的生产而非知识的消费。正在出现的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焦点可被称为“知识政治学”。首先 ,我把知识政治学描述和界定为政治行为的一个新领域。当新的行动能力 (按即知识 )被利用时 ,知识政治学并不一定就是事先限制性的 ;但我的关注点集中在预测新知识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并试图控制它的作用。第二 ,我将勾勒出一些主要的原因 ,以说明在现代社会知识政治作为政治行动的一个领域何以取得显著地位。我将特别强调 ,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本文的第三部分 ,我将谈到知识政策与科学政策的不同。在结语部分简短讨论知识政治学的发展前景之前 ,我将略述一些相关的情节 ,以说明行动中的知识政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方财富观念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经济学语境转换为切入点,考察自古希腊至20世纪末西方财富观念的变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财富观念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首次把它们归结为以"实物形态"、"货币形态"、"价值形态"和"知识形态"为主导的四种类型.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上述四种财富观念类型彼此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西方财富观念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武西锋 《学术论坛》2023,(2):109-121
认清垄断本质是科学监管的前提。当前学界对垄断本质的理解侧重经济属性,忽视了其权力属性,从而影响了对垄断本质的正确理解。从权力的视角来看,垄断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与财富结合所形成的新型社会性权力,其鲜明特征是对国家权力的天然对抗性、片面追求私人经济财富的单一效率性和对人主体地位的褫夺性,生成逻辑在于由平台组织、数据要素和算法技术共同构成的“三维”空间。新型社会性权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产物和客观存在,国家权力无力翦除,但可在共存中通过创新监管范式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规训。文章秉持以科技驯服科技的理念,监管科技超越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为政府监管注入科技因素,利用技术优势深入平台内部,提高监管效能,推动监管与科技深度融合,以期为规训新型社会性权力提供一种可能的技术性解决方案。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基础上,应根据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选择最优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平台主体、第三方机构参与的“三位一体”实施路径,有效规制垄断权力,使数字经济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18.
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通过对西方“殖民话语”的分析 ,揭示了殖民霸权 (政治 )与知识生产 (文化 )之间的相互巩固的关系。它再次证明福科的一种观点 :某种貌似客观、自明的知识 ,实则是出于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民族认同策略”是西方帝国主义进入全球化的标志 ,它具有一种双刃剑的性质 ,它既有西方利用“他者”来确证自身 ,将东西方民族差异绝对化 ,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文化渗透提供合理性论证的一面 ;同时又成为东方反抗西方政治、文化霸权的理论武器 ,刺激、唤醒了东方民族的民族自觉意识 ,推动了东方民族走向独立、自强的现代化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然而,对经济学如何致用,却是一个久有争议的问题。“规范”与“实证”之分,科学与方策 (理论与政策 )之别,反映了人们力图在经济学与它的应用之间划出一条边界的努力。但是,这条边界却一直模糊不清。   从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中国,“经济”一词由“经邦济世”“经国济民”而来,意为治理国家、拯救庶民。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含义是治理整个国家的学问。这都带有明显的致用倾向和强烈的实用色彩。从英国的西尼尔开始,把经济学研究区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部分。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组织以及组织的运行中包含着权力关系,但是,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在权力关系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常规组织是以组织自身的存在为导向的,是由岗位和职位所构成的一个等级控制体系,它的权力关系是存在于层级之间的,是附着于职位的,是一种命令与控制的权力。任务型组织是任务导向的组织,一切组织活动都从属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需要,在这里,组织职位是开放的、流动的,组织权力与职位既相关联又以职位为前提。任务型组织中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的权力,属于"专家权力"。所以,在任务型组织中,权力、知识与责任实现了完整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