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一股“丝绸之路”热,国内外的学者接连不断地发表有关的文章,有些画报和广播电台也对此大力宣传,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开辟“丝绸之路”的头等功记到了张骞的头上,好象在他“凿空”之前,①中西交通和丝绸贸易就根本不存在一样,这是违反历史事实的。在有五千年古老文化的我国,曾有多少文字记载,描绘了西方的山山水水、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讲述了中西交通的道路和商品交换的种类,这些文字记载雄辩地说明,“丝绸之路”在很古以前就由中西双方的人民群众开辟出来,兴盛起来了。张骞的历史功绩,只能是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使节,顺着前人已经开辟的道路,为汉朝前往西域开展外交活动而已。将中西交通和丝绸贸易开拓者的荣誉授予张骞,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相似文献   

2.
正两千年前,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曾络绎于途。往事越千年,斗转星移,沙起沙落,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古老的丝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巨大活  相似文献   

3.
新疆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疆与内地的“马绢贸易”更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马绢贸易”主要是通过“以物易物”的官方“互赠”、“互市”两种形式进行。“马绢贸易”的兴盛,促使“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马绢贸易”活动还促进了新疆本地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段渝 《天府新论》2016,(1):封二-封三
先秦时代,成都平原古蜀文明高度发展,逐步演进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高地,进一步通过西南夷地区(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向西开辟并发展了与缅甸、印度、中亚和西亚的交通线路和经济贸易关系,一直延伸到欧洲地中海地区,向南开辟并发展了与东南亚大陆的交通线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并将古蜀文明传播到南中国海。这几条国际交通线和贸易通道,学术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欧亚,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是中国与西方交流史上最早的陆路交通。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最早让西方了解中国,也最早让中国了解西方,丝绸、蜀布、邛竹杖等产品畅销海外,让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华商网络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通商贸易  在古代,中国、西亚、中亚、中东地区与地中海地区之间陆路与海路进行的贸易,在中国人与印度人、阿拉伯人、罗马人等不同民族之间盛行。这种超越国境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是世界上民族移动与宗教传播的一种“动力泉源”,也是华商网络的形成以及中国人向海外移动的起点。1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丝绸之路”是指以中国为始点,经由西亚与中亚而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通商道路。公元前60年,中国汉朝使者张骞最早开拓了以丝绸贸易为中心的向西方的通商道路。其后,这条通商道路发展为丝绸之路。实…  相似文献   

6.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明清时期 ,是其发生演变并最后终结的时期。虽然从形式上看 ,中外海上交通的道路并未如古代陆上的“丝绸之路”那样因阻断而荒废 ,反而借着西人的东来殖民而更趋畅达和兴盛 ,然而中西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却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传统模式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日渐让位于隶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中西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代长安西市中的胡姬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并非仅仅是为了平衡丝绸贸易引起的差额,而是同贵如黄金的丝绸一样具有高额的利润,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唐长安西市是女奴交易的地点。  相似文献   

8.
7月下旬,我作为自治区经贸委赴和日地区调研组的成员先后对该地区主要丝绸企业进行调查,笔者重点调研了和田地区棉纺厂绢丝分厂、和田地区丝绸厂、和田县丝厂、策勒县丝厂。同这些企业同志进行座谈并采用试卷形式征求职工意见,并同地区经贸委、丝绸公司和策勒县有关领导对发展新疆丝绸工业思路进行探讨。现就和田地区丝绸工业迅速发展的历程,以及探索如何加快新疆丝绸工业,谈一点粗浅认识。一、和田地区丝绸工业的现状及外部环境(一)和田地区基本情况和田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中的主要驿道,是新疆蚕桑丝绸生产的主要基地。据记载…  相似文献   

9.
范杰 《西域研究》2023,(4):122-137+169
根据分布特征、年代以及发展趋势,新疆史前海贝是甘青地区东部人群和文化扩散的结果。甘青地区经由“草原丝绸之路”获取海贝的路径,也被新疆东部人群继承了下来,并由此进一步向新疆西部传播。新疆以西的地中海、红海乃至西印度洋沿岸考古材料显示,其不仅有着深厚的海贝文化传统,也有不断向西亚、中亚内陆等欧亚草原地带扩散的趋势,并与甘青地区东部出土海贝年代基本前后相接。这不仅进一步证实新疆史前海贝经由“草原丝绸之路”自西而来,也表明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地区在史前便与地中海、红海和西印度洋沿岸产生了持续且稳定的交流互动,而“草原丝绸之路”则是汉代“绿洲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沟通东西和连接海陆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西域研究》已经走过百期的历程,不仅仅对西域研究贡献至巨,而且对于我这里所谈的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镇。2007年,我曾应邀给祁小山、王博编《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新疆人民岀版社2008年版)写了一篇《丝绸之路与古代新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代新疆(西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以及丝绸之路对于新疆地区的重要意义,即1.古代新疆是丝绸之路干线的必经之地;2.古  相似文献   

11.
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以降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内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灵州路的兴起是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显著变化,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位于鄂尔多斯台地边缘的夏州和宥州在维系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秦州路也并未因吐蕃的进逼而完全失效。在贸易主体方面的突出表现则是回鹘商人在陆上丝绸之路上“异军突起”,使得五代以降的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回鹘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从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1833 ̄1905 年)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开始,这条历史上著名的国际商业道路就吸引了不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学问,即“丝路学”。这门学问至今方兴未艾。由国风所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年出版的《丝路春秋》一书,是研究丝路学新成果中的一种。该书洋洋30 余万言,在广泛借鉴、吸收前人和今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用更为丰富的史料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对丝绸之路的形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及其历史作用和影响,都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而又严谨深入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边境线长达5391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4,与苏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五国接壤。自古以来,新疆就与邻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边境贸易一直是新疆联系国际市场,发展与邻国经济贸易关系的主要纽带。早在汉代,新疆与西亚、欧洲开展经济贸易而形成的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一历史的佐证。1851年以前,新疆边境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哈萨克、布鲁特、浩罕、阿富汗、克什米尔、  相似文献   

14.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趋势、立足中国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和战略决策。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和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欧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会全面提升,必将成为我国西向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战略高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活力和投资潜力的热土,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必须创新思维;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动脉在交通;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现代服务业是引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相关政策必须差别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有两条“道路”,一条叫做“丝绸之路”,一条叫做“字母之路”。“丝绸之路”从东向西。把中国的丝绸运到欧洲。“字母之路”从西向东,把欧洲的字母运到中国。“丝绸之路”很早就开通了。“字母之路”很晚才开辟,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开通。  相似文献   

16.
对西北地区开拓中亚市场的几点思考张永庆联合起来“走西口”,一道建设“丝绸之路”开放的新通道,共同开拓中亚、东欧、独联体市场,是西北五省区近几年来采取的新举措。但是,以新亚欧大陆桥为契机,在走向共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西北地区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众多的困...  相似文献   

17.
和平与包容、互利与共赢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精神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精神内涵仍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面对全球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通过这个平台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必然会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也有许多障碍、挑战,面对一系列障碍、挑战,我们应借鉴古西南丝绸之路的经验和精神积极扩大与相关方的良性互动,尽快实现互联互通,我国各省份也应准确定位,积极融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丝绸自古闻名海外,深受各国的欢迎。中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在历史上,我国的丝绸等商品输往国外有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海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其主要路线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经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再远航阿拉伯半岛、欧洲和非洲。通过这条航线,我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沿线的国家。当然,输出的不只是丝绸,还有陶瓷、茶叶等其他产品。同时,“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也将本国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统治新疆前期,为了保障驻防新疆军队的物品供应,控制内外贸易,在一些主要城市先后开办了规模大小不等的贸易机构。这种从资金来源、货物买卖、到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完全由官方一手控制的贸易机构,史称“官铺”。本文试就清代新疆官铺的经营情况作些介绍和分析,并就与官铺有关的对外贸易的变化作一探讨,不妥之处,诚求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明代末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在青海,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诸种原因,如地处极边、民族杂居、战事频仍,青海的商品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农田面积扩大,传统手工业和畜牧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于是商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青海地处历史上丝绸之路南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交通要道和农牧区交界地点遂发育成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并且名噪一时。现就以不同时期几个商业重镇的兴衰来看看清代青海地区商业的发展状况。 一、多巴,清代早期的贸易集合点 在清康熙以前,西宁卫的贸易市口在镇海堡北川。据《泰边纪略·西宁卫》载:“世所传西宁市口,皆谓镇海北川”。北川,亦即白塔儿,在“北川口西二十里。地有塔,蜃灰垩之,故谓白塔儿”(同上)。即大通县老城关东。康熙以后,多巴则代替北川,成为重要的贸易市口。日本学者佑口透在他的《准噶尔部历史和社会经济概述》一文中写道:“位于西宁西北十里(应是五十里)的多巴,即多霸,乃是西域回夷行贾和驮载往来的集合点,多霸成了中亚贸易的中心市场”。到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之间(1713--1714年),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派遣的探险队,也从新疆到达西宁附近。佐口透说:“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