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韦知艺是唐代京兆韦氏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卒于唐长安四年(704),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官职,其在两《唐书》中无传。《大唐故中大夫使持节箕州诸军事守箕州刺史上护军韦府君墓志之铭》详细记载了韦知艺的家庭世系和生平事迹,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传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7-22
李骞是北朝赵郡李氏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李骞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生平以及赵郡李氏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史料。结合墓志和相关史料可知,李骞原名希义,字景让,后改名骞,再改字希义;李骞家族原来聚居平棘,后来迁居柏仁;李骞庶长兄长钧未被记入《李骞墓志》,李骞长女宝信当为高延宗妃;李骞生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卒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曾在北魏和东魏担任多种官职;《李骞墓志》出土于河北省赞皇县。 相似文献
3.
常美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4)
《隋韩舒之墓志》,2011年出土。本文首先过录墓志的内容,再进一步对墓主韩舒之的家世和生平进行考证。据墓志,韩舒之的祖、父都是周、隋时普通的中层官吏,其父还长期在边远、荒寒的廓州任职。但这反而磨练、砥砺了韩舒之从军的素质。韩舒之参与了平北齐、平尉迟迥等重大战役,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升任大都督。在不断的征战中,韩舒之为自己争取了更广阔的上升空间。这也足见出战乱年代一个士人的际遇。一定程度上,士庶天隔并非僵化。这不妨视为那一时代一位普通士人上升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沈屹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14-122
高远望是高句丽建安州都督的后裔,也是活动于玄宗时期辽西走廊的高句丽遗民。《高远望墓志》记载了他的一生,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唐朝东北边疆治理的重要信息。将《高远望墓志》与相关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结合,对高远望的家族世系、家族仕宦情况,高远望在边地的军政活动、死后归葬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生活状况,进而展现玄宗时期唐朝东北边疆的局势与军事制度。 相似文献
5.
崔冠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3):59-62
2008年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北齐《贾进墓志》,记载了墓主的籍贯、先祖、仕履、性情和卒葬地等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墓志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墓志中存在不少疑难问题,如冒袭先祖以抬高身世;"尔朱雕阳王"史无记载,可能有误;贾进官职从"郎中令"跃升"车骑大将军",可能不实。 相似文献
6.
涂林林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藏有《清授光禄大夫沈公雨人墓志》,墓志记载了清末民初连云港海州地区的著名实业家沈云沛家世生平、性格仪貌、仕途经历等,通过梳理相关内容,为研究志主及其沈氏家族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周阿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6):106-109
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理论对五代墓志部分疑难词语进行研读,发现这些词汇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语言资料,可以纠正以往释义的不足,也可以为大型辞书修订提供有益的借鉴。墓志词汇研究价值巨大,应该引起学界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8.
9.
王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1):51-54
《唐师府君墓志考释》对探讨唐朝中后期陕北延安及剑南西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唐师府君墓志考释》部分释文有讹误,影响对墓志铭文的有效利用。笔者对《唐师府君墓志考释》释文进行校补,以期对唐朝中后期石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刘志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35-137
六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通过对其穷尽考察,可以发现其中有"氓黎"、"氓谣"、"寿仁"、"胤裔"、"赞辅"等为数众多的词语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个别词语如"侪伍"虽被立目,但有义项漏载。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王遹是北宋临城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王氏一族与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辙在文学、姻亲等方面有密切联系.新出土的<王遹墓志铭>为研究苏、王两家族关系、北宋科举制度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范志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1)
蔡东藩作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历史演义小说家,除了一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外,还有三类著作不为人熟知,它们是<中等新论说文范>等7部教育著作、<清代史论>等历史著述和短篇小说集<客中消遣录>及其它著述多种. 相似文献
13.
沙宗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4):52-55
氏壶是春秋晚期燕国的著名铜器,现藏德国柏林博物馆. 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最早著录了铭文摹本,后来的研究者对铭文多有考释,诸家之说 ,得失互见.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家略作评述,并对壶的年代与国别、壶铭的释读作一点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4.
王春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76-81,113
“四姓”最初出现于东汉初年,指四个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东汉末年,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出现及曹魏门阀制度的确立,“四姓”逐渐泛指一些地方大族,且终东晋南朝之世未变。自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始,“四姓”含义出现变化:一指孝文帝诏令规定的甲乙丙丁官方“四姓”,一指社会习惯意义上的“四姓”,后者一直持续到唐末。唐以后,士族势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四姓观念也逐渐淡出人们的意识,只是在少量文献中偶有记载;但其影响所及,不只限于中原政权,对国内少数民族政权和周边他国政权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9-12
白鹤梁蒙文题刻文字不多,英气逼人,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这应该是蒙古人攻破重庆府、在涪陵俘获了四川制置使张钰后发出的胜利宣言。白鹤梁为宋末山城防御战的最后失守提供了历史的写字板,白鹤梁蒙文题刻为蒙古人改朝换代作了最早的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16.
《晁公溯题记》是1996年白鹤梁水下考古发现的新题刻,它的发现对白鹤梁题刻文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改变了现有白鹤梁题刻数量的陈说、对研究中国古代“灾变”学说有重要价值、对研究宋代晁氏家族在巴蜀活动及其对三峡文化的构建有重要价值、对探索晁公溯的形迹与交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5):65-73
1993年,阿富汗巴格兰地区出土了一件贵霜新碑铭——腊跋闼柯碑铭。对腊跋闼柯铭文四位国王序列的释读,首次确立了早期贵霜的王系,也为迦腻色伽纪元问题的解决迎来了曙光。该铭文中,名号“王中之王”的书写规范,同时喻示了维玛·塔克图王的纪元法与安息纪元之间的联系。这一发现可以作为维玛·塔克图使用的“未知纪元”年代的判断依据,并为最终推算迦腻色伽所属年代和迦腻色伽纪元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陈海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90-97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的家世及生平。蔡邕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书法、绘画、音律、碑诔、辞章、史志乃至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了蔡邕生不逢时的原因,并从5个阶段来评述他一生的经历及境遇。 相似文献
19.
王同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1):74-80
《瘗鹤铭》是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石刻。由于《瘗鹤铭》摩崖石刻先遭天灾,后遇人祸,早已支离破碎不全。北宋发现此铭,已不完整,及至清代打捞上岸,只存五方残石。唐、宋、明、清均有文本和刻本,哪种近真,本文进行考订,以求还其历史之真面目并提出笔者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20.
李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52
游寿书法作品《曶鼎铭文节释》访得于藏家,根据对原作的考证与辨析,可以断定:游寿所书《曶鼎铭文节释》不仅是充分体现游寿书法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作品,而且还是集中而全面体现游寿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及古典文学等方面综合修养和深厚功力的经典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