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土移民小说是指那些“专门关注漂流进城市的广大民工生活的新的文学样式”。乡土移民小说描写的是乡土大地一颗颗执拗朴实的心灵个体或主动或无奈地告别乡土走向城市的不同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居无定所价值丢失造成的肉身和灵魂的孤独漂泊。这类小说的苦难意识非常突出,并且独具特色。它的出现一方面与社会公众期待视野有关,另一方面从这些移民叙事中看到了久违的现实主义精神,但遗憾的是,很多小说都停留在对农民生存苦难的自然主义的揭示,丧失了人性批判的创作立场,体现了当今消费社会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加剧和作家个体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乡土叙事立场转型.作家们在坚持人文关怀与展示地域风情的同时,开始从乡土批判/乡土抒情二元对立格局中走出,进入一个个性化、多元化的叙事格局.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3,(5):52-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部乡土小说创作中,作家更多关注乡村社会中邻里关系的书写:和睦互助和友爱谦让的传统邻里情怀;当代社会发展中邻里风情日趋淡化现象;乡邻间矛盾的激化,相互欺侮、因思想狭隘而产生嫉妒,导致人异化的仇富心理。作家从乡村社会生活的积淀中发掘人的伦理道德美,体现出西部作家文学创作的道德使命感,努力建构互尊相助、互敬互让的现代邻里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一般分为进城乡土小说、现实乡土小说、历史乡土小说和理想乡土小说,文中试图从形成的原因、代表作家作品和主要特征三个方面对这四种小说形态作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对有关女性成长和生活事件的叙事即是文本故事的展示,它是自传体小说的内核.这些作品在叙事上重"经验自我"、故事的自我呈现和故事的自我想象,从故事的展示视角、自传性和虚构性3个维度呈现,展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关注现代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人伦关系的嬗变。作家探讨乡村亲子伦理从传统转向现代:颂扬传统的父慈子孝,批判“父为予纲”的守旧;赞扬现代亲子间平等互敬意识,审视代际伦理差异中的父子冲突。作家尤为质疑并否定现代经济发展中,人极度追求金钱与物质欲望导致孝亲伦理的极端异化现象:父子倒孝、金钱物化与亲子相弑。作家面对传统伦理美德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悄然流失,深切地呼唤其实质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京派小说创作群体是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小说创作群体之一,他们创作的乡土小说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在复活古典田园诗的乡土叙事、地域性的民俗叙事、诗歌散文性的叙事特征三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尽管具有在鲁迅示范和影响下写作的特点,但仍然富有不可忽视的原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浙东乡土作家群在乡土根性形态、乡土风景潜质以及乡土伦理主体这三方面的探索典型地体现了乡土小说叙事的先锋意味。  相似文献   

9.
10.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女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大量采用纪实手法,把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及个人隐秘世界的体验、经验穿织其中,并用一大堆现实的能指符号制造真实、强化真实,让读者对她们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纪实叙事给女性都市写作带来的危机是作家想像力的日渐匮乏以及被动的卷入商业泥潭而担上“色情文学”的罪名。这是女作家们要超越自我时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她们凭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理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构性地记载下了时下都市语境下的各种具有戏剧色彩的人生片断,并尽量把情节设置得曲折生动,甚至带有离奇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传奇叙事给女性都市小说带来的最大诟病是写作套路模式化,故事写得太离奇以致有严重的失真感.这是女作家们要超越自我时不容忽视的一点.  相似文献   

12.
13.
前现代时间,是一种生态时间,与现代的机械时间相较,它是一种不甚精确的时间,在当代乡土小说的村庄叙事中,前现代时间和现代时间的使用具有独立的叙事意义。随着田园诗的消弭,机械时间越来越取代生态时间成为村庄时间的主体。村庄时间样式与中国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村庄时间在当代乡土小说的村庄叙事中担当着重要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葛水平乡土小说的叙事结构,呈现出误会、突转和双重空间三个方面的特征。“误会”不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隐蔽的生活真相,而且展示了生活或人性的复杂,揭示了生命的真谛。“突转”制造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强烈的艺术冲击力,“突转”让人物形象在瞬间得到升华,深化了小说题旨,蕴含了对作家对生命和人生不可知、不可把握的理解。在许多作品中,葛水平都设置了具有对立意味的双重空间,如城市/乡村、现实/理想,在双重空间立体的交汇融合中,蕴含着作品深层的精神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乡村小说通过对乡村中存在的权力事实和权力运作的书写,揭示了权力文化泛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权力与金钱融合、基层权力斗争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所造成的社会公正的缺失,并由此确认了启蒙立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代,废名、沈从文、芦焚、萧红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以完全不同于1920年代的写实和批判为主的乡土小说自立于中国现代文坛。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常常采用童年视角观照乡土世界,表达对民族童年时代的眷恋;用回忆和怀旧的方式来弥补现实焦虑和情感失衡的缺憾;散文化的笔调使小说叙事节奏舒缓平和,也表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台静农故乡的经济氛围,以及他自身的商人家庭背景,使他的乡土小说充满了经济叙事.其经济叙事最初表现在小说典型环境塑造上,使小说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下,呈现出剧本化倾向,深刻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性的麻木,显示了鲁迅对台静农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随着台静农思想上对革命的倾向,其乡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叙事深入到小说的中心,这使他的乡土小说阶级对立感渐强,并逐渐向革命小说过渡,这显现了台静农后期乡土小说与鲁迅小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一些作家把神秘文化作为一种关照世界和人生的文化哲学借鉴到文学中,表达他们对外在世界和生命现象的情感体悟和哲理思考。从这个层次上讲,对神秘文化的借鉴是对建立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的超越,也是文学自身摆脱简单、透明与单一的一种努力。当代文学对神秘文化的借鉴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容,也有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渲染必要的环境气氛,甚至表达作者的某些哲理性思考。对神秘文化的借鉴,在某种程度上,也放飞了作家的想象力,使文学的浪漫主义因素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在新一轮社会解放思潮的推动下,父亲本位的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在乡土小说中再次形成对父性权威解构和否弃的创作热潮。该时期乡土小说的父子伦理书写可谓是多元并存,既在启蒙视野下将父亲作为封建威权的象征进行解构和否弃,又在政治历史层面中展现出父子之间的权利让渡,还在文化寻根的背景下表达了重建父亲权威形象的焦虑。而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中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权利让渡并非单纯由现代商品经济观念所激发的金钱欲望使然,同时还交织着现代平等意识与阶级斗争观念的复杂纠葛;其中的“寻父”与十七年红色经典里热衷于寻找“革命父亲”也有着明显差异,其目的是重新寻找理想信仰、精神支柱以及确认自我价值,从而重建社会秩序和人文信仰以摆脱精神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