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11月14日—15日,由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与会专家主要有著名哲学家李景源、李德顺、郭湛等,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及省内高校的多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首先需要倾听时代的声音,关注当今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需要总结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积极吸取营养;需要有高度的实践意识;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国的具体时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哲学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重要维度。文化哲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哲学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同质性,这使得建构得以可能。同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现当代哲学,在哲学的本体论提问方式、思维工具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此次民法典编纂,需要回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奉行的立法准则就是对既有的民事法律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予以坚持、不合时宜的予以删除、需要调整的予以修改、存在缺漏的予以补充。编纂民法典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为主、阶级性为辅。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性本质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的理论基础,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价值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着完整的理论逻辑,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本质学说之上,遵循国家向社会复归的运行轨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化、政治发展民主化、社会发展和谐化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当前中国各方面难题和问题的长效之策,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托,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把握治理视域的全面性、治理品质的时代性、治理制度的成熟性、治理结构的协调稳定性、治理方式的规范性、治理体系的开放性等特征,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新治理理念,丰富治理目标,明确战略要点,创新治理方法,协调多元共治,妥善处理国家治理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规律,回答了国家治理面临的夺取国家政权、改造国家性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追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历史问题,回应了各个历史阶段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经历了理论萌芽与初步实现、再出发、完善与发展、成熟、制度化五个发展阶段,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定位 ,从而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角 ,这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由主要发挥其批判的革命的功能转到以建设创新为重心的轨道上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原则与学科科学性的统一 ,实现由绝对真理体系向相对真理的观念转换 ,由封闭走向开放 ,要注意文本研究 ,更要关注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者的提出有着其内在逻辑和时代意义。现代国家治理中,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最根本的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辅相成、互为推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法制化,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正确认识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三个论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取决于它的历史回归抑或当代重建;它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是一种纯理性反思还是批判性解构;它应紧紧附着于生活的表面而为生存谋略还是应立足于对象性的实践活动而为当代人张扬一种现代生存理念。这些讨论各有道理,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挺立时代潮头,打通各种研究视界,积极参与当代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中国化才能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理想的教学效果,源于我们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对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追求、多层次教学方法的执着.图文并茂、视听并行;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延伸到课后;激励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运用较佳方式获取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始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的问题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和国家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以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关切,以此对国家治理的深化认识和实践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立足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人的发展的实现。作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蕴含着极为鲜明且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在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贯彻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国家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规律、合乎人的发展要求,最终目标和价值指向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一个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对国家治理作了充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运用,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内生力量,同时又注重吸收人类先进文明。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运用现代化思维、高扬现代化精神、发展现代化理论、创新现代化方式。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对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上运用权威配置资源、维持秩序的一个过程,它具有过程性、协调性和持续互动等特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现了党中央在理论上同现代政治学理论前沿相结合,强调了在政府之外的社会、人民的主体地位,表明党对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巨大飞跃。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也进一步为发展党内民主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发展党内民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描绘在推进两者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研究 ;必须加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研究 ;必须加强对中国国情的研究 ;必须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 ;必须加强对现代外国哲学的研究 ;必须加强对分支应用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6,(3):67-7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依法而为的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法治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意味着法治能力,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现为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化。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时期,国家治理之法治图谱的描绘必然能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基本内涵体现为:主体性、需要性、实践性、发展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兼具人民自治与政府派出的性质,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引领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统筹社区角色定位、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提升社区职业水准、健全社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1.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2.总结和继承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3.吸取现代科学中的哲学养料和西方现当代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