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死亡这一特殊的生命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死亡意识在先锋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形态一是通过死亡来反思、确证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草菅人命的"文革"进行否定与批判;二是将个体死亡与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死亡成为民族重获新生的一种神话;三是将死亡作为一种艺术,诗歌成为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自杀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2.
3.
在众多河南当代先锋诗人中,蓝蓝、森子和耿占春代表了当代先锋诗歌三种显豁的写作范型,他们以诗歌的方式实践了诗人应有的良知和诉求,完美地缝合了诗歌与生存的裂痕.  相似文献   

4.
把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笼统地称为“先锋诗歌”会使“先锋”一词失去自身的涵义,不利于正确把握“先锋”的本质。在谈论先锋诗歌时必须谨慎从事,把那些真正具有先锋特点的作品和仅仅是冠以先锋之名的作品区分开来。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不好把带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作品统称为“先锋作品”,因为创新性的作品和先锋性作品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是否打破了某种均衡。先锋派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极端性和破坏性,他们可以不遗余力地求新而不惜打破创新与传统间的平衡,造成与传统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对当下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成果给予了一次有意义的汇集和展望,从而展现了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充满希望的发展景观,以及余三定和他主编的<云梦学刊>在这条研究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和开拓轨迹.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现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它在疏漏的学理、无限开放的话语逻辑的前提下极大地向两面敞开,因此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诗歌的边缘性可以从世界诗歌与中国诗歌、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文学与诗歌三个维度来考察。不论在哪个年代,不论我们的考察视域有多大,也不论冲突双方的身份是什么,中国当代诗歌空间中所发生的历次论争的本质皆是各种文学力量在三个维度中的冲撞与角逐,从而引发由边缘向中心的运动。这种运动不仅具有方向性,而且具有历史循环性。同时,所谓循环也并非无意义的历史事件重演,而是能够让诗人和学者们在历史洪流中不断反思、批判和自省,最终以时代的精神重建完善的诗歌标准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诗歌形象系统中的一个方面 ,其于诗至为重要 ,堪称诗之至境形态。中国当代诗歌承续传统 ,锐意求新 ,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意象世界 :人化为意象、物化为意象、心态化为意象、象征意象、矛盾意象、通感意象、梦意象。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上和纸媒上看诗,有一个问题一直回旋在脑里:是不是越先锋便要越病态?或者反过来说,越病态就越先锋?  相似文献   

10.
陈少英、方世南、陆建洪三位教授所著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近期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现代政治学研究丛书”中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读者群体,这两大优势为当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可是,当代诗歌不但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爱好和欣赏的欲望,相反,自身发展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如何突破重围,建立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诗歌话语成为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问题.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同样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其古典诗歌灿烂辉煌,不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滋润着藏族人民的灵魂,而且,其贴近生活、追求崇高与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流行文化"研究的空白,马树春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以一个当代学者敏锐的学术神经,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独特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文学阐释》捕捉了"流行歌曲"之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诗歌形式探索上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叙事性的凸显和杂体共生性的试验,同时,汉语性和音乐性的追求,也使得90年代先锋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现代诗歌从诞生开始到现在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九十年中正是一批又一批先锋诗人的努力,才使得中国新诗在变革中不断前进。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诗歌写作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变化,出现了多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歌事件。本文借助对于"先锋"的定义,从底层写作、本土化写作、口语化写作等三个诗歌写作倾向,及其包含的"底层诗歌写作"、"打工诗歌"、"草根诗歌"、"新古典主义"、"梨花体"、"下半身写作"等六次影响巨大的诗歌事件进行分析,去探索当下诗歌写作中的先锋,对他们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同时也对伪先锋现象进行分析批判。在对十年诗歌史进行总体性的发掘、批判与反思中,更加客观地看待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发展的现状,总结这十年诗歌史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去探索中国现代诗歌可能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共生的局面,既有对新世纪以来各种诗歌现象的透视,也有对百年新诗进程的反思,还有对当代各种诗学观念的探讨。尤其是随着新诗诞辰一百周年的到来,对百年新诗的整体把握也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切入到新诗的内部,寻找现代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还有些学者专注于当代诗歌形式的探究,从语言、结构、体式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内在的分析。而对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些思潮、论争与个体诗人,不少研究者则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赋予其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项木祖 《东方论坛》2002,(1):124-125
该项目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之一,山东大学蔡德贵主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瑞士兰德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参加,其最终成果除绪论外共23章,51万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它是认识当代伊斯兰阿拉伯思想界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对认识当代复杂的中东政治局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先锋诗歌已走过了20余年的路程。新生代诗歌的想象力模式是"生命经验—口语"模式和"灵魂超越—隐喻"模式;90年代出现的知识分子写作的想象力模式是"历史想象力—异质混成"模式,而90年代末至今,先锋诗歌进入了"用具体超越具体"的"日常经验—口语小型叙述"模式。"历史想象力—异质混成"模式,是中国先锋诗歌的广阔前景或自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当下指涉性、无可摆脱的政治相关性。进入21世纪已有八九年时光,现今作为《当代文学史》课程接受者的大学在读学生生长于上世纪90年代迄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当代文学史中所提及的大部分文学现象缺乏亲身感受。如何吸引、诱导他们对当代文学的审美、求知欲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又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