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描述人的发展的第二大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时指出,在这种形态下,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提供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使人的发展表现出“个人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特征;另一方面,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前提的。因而这时人们还不能控制和支配它们自己。马克思说:“活动的社会性……在这里表现为个人是异化的东西,表现为物的东西。不是表现为个人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是表现为他们从属于这样一些、…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哲学化研究认为,《资本论》考察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研究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这种研究,把物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表现、掩盖与支配的多维关系,简化为一种缺乏解释力的单纯的掩盖关系,把以物(商品)的关系为“中介”的人的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呈现为用抽象概念就足以描述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对《资本论》所做的哲学化解读只有使马克思退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水平上才能够成立,它不会为我们理解《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提供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玉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28-134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民族性 ,但这种民族性不是“古代性” ,它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不具有某种纯粹性 ,而是兼容“传统”、“现代”、“中国”、“世界”、“本土”、“西方”等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即现代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土性从而具有民族性。中国现代文学实际上是以民族化的方式实现世界化 ,反过来说 ,也是以充分世界化的方式实现民族化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现代性、世界性而否定它的民族性 ,相反 ,世界性和现代性正是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的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视角,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同的划分。就主体发展而言,现代性的历史定向在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矛盾发展,而现代性的解构路径在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的转换与递升。关于现代性的解构方法,囿于诸多原因,马克思在理论上更多地将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矛盾解决方法移就到了现代性所在的第二阶段上。但是,无论是现代性的发展模式,还是现代性的解构方法,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的哲学是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以理性代替上帝的过程 ,其实质是以理论的方式表达了人的独立性建立在对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生存状况。现代哲学的使命则跃迁为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把异化给理性的人的本质归还给个人 ;马克思哲学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历史大尺度 ,为当代哲学确认了消解对物的依赖性的历史任务。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自觉地承担起把人从抽象的普遍理性中解放出来的使命 ,承担起了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使命 ,正是这一哲学使命理论地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儒家将修身之道与平天下之法融会贯通,言教不言养,由此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传统的核心观念。从马克思“三形态说”的视角来看,儒家的平天下之道是传统社会自然经济或农业文明的产物,表征的是人的“依附性的存在方式”。儒家以“礼法”来平治天下,其社会目标是想建立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命、尊卑有序的等级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是以“资本”为标识的市场经济或工业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其存在论特征。中国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从社会层面来讲就是从自然经济时代的教之道转化为市场经济时代的教之道,为对抗“物的依赖性”提供精神文化支撑,从而在对中国文化传统“抽象继承”的基础上,构建我们时代的“平天下”之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论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人们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多是同时态的分析 ,而缺乏对人的发展作历时态的考察。马克思在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理解为人自身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人的发展将经历以下三个历史形态 :“人的依赖关系”、“以物为基础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阶段  相似文献   

8.
[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根据的思考,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所作的两个概括:一是五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二是三阶段:人们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既暴露了人的“异化”状态,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建立更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手段。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生活状态下,人们“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趋向于“拥有感”.人对物态度的历史性演变,证明了感觉的贫困化贯穿于资本历史性运动的全过程.培育并高扬人的“内在丰富性”,即“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有可能突破并诊治感觉的贫困化,构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人类实践活动出发,以人类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基本尺度,把人类自由划分为三个宏观历史阶段:“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在《1 8 5 7—— 1 85 8年经济学手稿》中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休视角对文明社会以来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作了如下经典的论述 :“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是第二大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 ,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晋阳学刊》2008,3(1):46-49
现实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核心,依据社会形态理论其生成史可以阐发为三种形态:群体形态的个人,独立形态的个人,自由形态的个人,三种形态的历史演绎构成了现实个人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表现为以物为基础的独立形态的个人,人的物化状态不可避免。物化状态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对群体形态个人的扬弃,对自由形态个人的基奠;其消极作用在于人以“物”而非“人”作为价值尺度,物质利益驱动使人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而形成人际矛盾,而这一矛盾是引发社会种种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人际矛盾、实现入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民主、法治、道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9):59-64
《资本论》不仅是关于"资本"的"资本论",而且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存在论。《资本论》之所以能够超越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局限,内在地澄清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机制,正是因为它切中了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境遇:"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现代社会依托资本这个"物"解构了传统的价值整体主义而强调个人自由,但由于它所理解的人仅仅是"孤立的个人",所以它不仅没有使得个体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反而促使个体由于失去"最高价值"的支撑而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这就是现代性的价值个体主义的深层困境。《资本论》触及到了现代人这一价值困境的现实根源——资本,所以它最终破解了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幻象,为现代人的未来指明了实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作为共同体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强烈逐利求金欲望在生产领域的反映。"资本共同体"建立在资本同工人交换的基础之上,它是资本的联合,不是个人的真正联合,因而是被迫、偶然、抽象、外在于人的。工人由于贫困不得不服从"资本共同体"的强制,这种共同体同工人格格不入,没有实现工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资本家的自由发展也是以服从和服务于资本需要为基础和前提的,他们的独立性只能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本身就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人还不是完全独立和真正自由的人。仔细研读和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资本共同体"思想对于我们认清资本主义本质,深入理解当代人的现实处境,减轻"资本共同体"等外在力量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建构的中国特征是,“现代化”过程的历时性矛盾与共时性矛盾并存,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并现,现代性建构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的创新性就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科学定位,达到历史性与共时性的当代统一;在科学发展观的制定与落实中,达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当代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精神文化,达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主体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正在被全球范围内的人们热烈地讨论着。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 ,还是作为一种理念 ,全球化都已成为一种共同话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学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全球化的研究与反思。本文从主体生成和发展的角度来对全球化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主体发展的辨证过程  马克思对人的生成和发展状况曾给出过三种形态的分析。马克思认为 ,人在历史中的生成和发展必须经历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形态就是“人的依赖关系”的形态 ;第二个形态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形态 ;第三个形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从现代人类学视角看去,其民族性有独特体现:(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民族性愈强烈愈浓厚的作品愈有世界性“没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东西,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文艺的民族特点,不只作为标志说明民族文艺发展的成熟和对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而且直接显示出民族物质与精神文明达到的高度,以及其拥有的民族自信、自强和独立性。因此创造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文艺,愈来愈成为文艺家自愿的强烈愿望和艺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给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性的:优势与难题同时存在。这种双重性影响,源于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上衍生出的一系列矛盾: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矛盾、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自由性与约束性的矛盾、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矛盾、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