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区报告文学以一种特殊方式参与了新历史的建构和创造的过程。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同构是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化”倾向的呈示和“史诗”化品格的追求是历史巨变时代对作家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规约下,知识分子作家最终消解掉自身的学院化色彩以及单纯的社会批判的心态,以文学的方式建立起个体与历史发展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巨变使得报告文学这一具有“实践性”的文体成为解放区文学的重要一翼。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大众化与特定的历史观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报告历史到阐释历史,解放区报告文学作家在特定的历史观的引导下,获得了把握历史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无疑是“历史”赋予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界根据文学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类型主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兼具几种文学类型特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之所以具有纵横捭阖的艺术魅力,从其反映现实的方式而言,它融合了三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既有对蒙古民族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真实再现,也有以直接抒情为主的主观化艺术表现,还有大量富有审美意蕴的象征表达。把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特征熔于一炉,这正是《江格尔》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从时间、内容上讲,都是现代文学尤其是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的自然延续。特别是1942年的(讲话),又从根本上昭示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即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为工农兵服务。这样,强烈的社会功利目的决定了它的创作绝大多数是社会型的文学主题模式。但在这种强大的主旋律之下,也还有另外一种微弱的声音,那就是数量有限而蕴含深刻的伦理型的文学主题模式。这两种类型的创作,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都分别被不同程度地作I政格化的处理。这主要指的是它们在其思想内涵上注重开掘人的社会、政治属性,而忽略了…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时期的划分,局部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往往成为抗战时期上海文学研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的报告文学有其特殊的研究内容和丰硕的创作实绩,产生于其间的四种报告文学类型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成为抗战时期上海报告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王充闾散文创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作品又表现为不同类型。概而言之 ,即时代社会型、美感哲思型、历史情怀型和生活回忆型。每一类型的创作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特色 ,从中亦可见出王充闾散文创作的总体面貌和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7.
佛传与史诗     
佛传与史诗是印度文学史上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属于不同的文类范畴,但二者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佛传文学的形成时期,印度两大史诗已经广泛流传,对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佛传产生了较大影响,形成比较明显的互文性。公元2—3世纪产生的《佛所行赞》和《佛本行经》等史诗型佛陀传记,是佛传与史诗结合的产物,从内容看是佛传,从文体看是史诗,具有独特的文体学意义。史诗型佛传不仅体现了史诗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从民间文学到文人创作的发展历程和诗学特性,而且艺术风格从素朴到铺张,开了印度文学史上文人“大诗”创作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自“五四”诞生以来,其发展进程就始终处于时代与文化变革大潮的裹胁之中,带有“在野”艺术的鲜明印记。在40年代中国文化转型大背景下孕育而出的解放区报告文学,则以其别样的风貌与基调,呈现出时代精神对报告文学文体规范的整合与重构,预示着报告文学将从身处“江湖”而居身“庙堂”,最终完成由既定秩序的批评者向维护者的角色转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中,女作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崭露头角的女作家灿若繁星,她们不仅作品数量可观,质量和影响也不亚于男作家。她们和男作家一道创造和推动着当代报告文学的空前繁荣局面。除了黄宗英外,柯岩和陈祖芬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分别具有“诗歌型”报告文学和“政论型”报告文学的风格特征,又有各自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在报告文学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罗洪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现代新文学园地的“真正的女小说家”,她的创作实绩鲜为当代的文学史家重规。本交通过对罗洪《逝》解读,并将其与同代女作家丁玲、张爱玲的创作作比较,指出,《逝》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文章认为.由于受制于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这样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文学环境,因此,罗洪的小说介于故事、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文本有机构成复杂丰富,具有准复调特征;丁玲的小说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之间,在重史诗的情调,文本有机构成单纯明朗;张爱玲的小说则实出虚构特征,介于小说与故事之间,文本有机构成往往是一个自足的虚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新时期以来大量西部报告文学的阅读和梳理,从总体上对西部报告文学三十多年来的成绩进行总结归纳,对西部报告文学在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创作继承与突破几个方面的独特性进行探讨,进一步发掘西部报告文学对于整个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的贡献,以及它在西部大开发中,对形成积极、先进的西部文化精神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报告文学理论与阵地建设获突破性进展,创作上更加趋于理性;"问题报告文学"开始向"学术体"转变,并将创作聚焦在"三农"问题,同时创作者们以开放的视野开发题材,使报告文学创作题材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大都与想象连在一起。有些同志认为报告文学要求真实,所以就不能想象;有些同志认为报告文学容许想象,所以可以虚构。前者把想象与真实对立起来,后者把想象与虚构等同起来,这些片面的看法,对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和创作都是不利的。到底报告文学创作中是否容许想象,想象的作用如何,报告文学中的想象与其他文艺创作中的想象有什么区别,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展开想象,本文想联系作品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创作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出现了一批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和赞扬的优秀作品。但在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却很薄弱,许多理论问题至今认识还不一致,这样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报告文学的创作。本文拟就报告文学的特点(兼及写作)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以就教有志于研究报告文学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能否进行进想象?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论述了想象的特性和功能,说明了想象和虚构的区别及联系,论证了再造想象在纪实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根据,肯定了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意义。文章还列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著名作家和研究者的有关论述,历史地展示了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对报告文学想象的持殊要求。作者又以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例,论证了想象在报告文学中的作用,进而说明在创作中展开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想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我们过去对他在报告文学领域的活动及其杰出贡献,一直未能给予应有的注意和恰当的评价,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本文仅以笔者能够查阅到的史料,对这个问题做一点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和研究者。报告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在瞿秋白的文学创作中,报告文学创作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他是通过写文艺通讯和报告文学开始早期文学创作的。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主要是在旅苏期间描摹革命胜利后苏联的“社会的画稿”及记录个人“心弦上乐谱”的过程中,他认真钻研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7.
李树海作为“攀枝花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体现出了这一文学群体的精神风貌——健康、明朗和豪放,是逆于目前创作大气候的独特文学现象,也反映出了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复兴的新迹象。本文试图从中国报告文学的处境、走出神话的英雄主义文学、文学精神与艺术创造等方面研究李树海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曾作为文学体裁中的"轻骑兵",并形成"短、平、快"的特点.时过境迁,大部头的报告文学越来越厚重,大有成为文体"重器"的势头.辽宁报告文学作家刘国强的《罗布泊新歌》和《燕赵脊梁》两部大部头作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尝试着将小说的创作手法、技巧融入其中,特别是在行文的结构上形成了新的报告文学体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卷帙浩繁的解放区戏剧中,山东解放区戏剧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戏剧创作以及这些剧作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建构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景观,而穿越六十余年来种种绝对的"是之!""非之!"的批评,客观地对山东解放区戏剧予以描述和评价是我们不可逃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工农兵群众在解放区话剧创作中的决定性地位,主要表现在文艺工作者对待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对文艺工作者话剧创作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工农兵群众话剧创作的不断发展上。表现工农兵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成为解放区话剧"压倒一切"的题材内容。声势浩大的解放区话剧运动,体现了话剧题材领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艺术形式上,解放区话剧努力适应工农兵群众的欣赏特点,艺术结构上来了一个戏曲化。以简短朴素、平易自然的语言见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