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全域旅游作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新疆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契机。该文在剖析全域旅游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分析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以全域旅游的视角结合产业融合理论及"旅游+"思维,提出全力促进旅游与交通融合,继续加强科旅融合,加强旅游要素重组融合,强化旅游产业延伸融合,重视文旅融合,深化旅游兵地融合,增加旅游精品线路,重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新疆旅游产业融合开发路径及措施,以推进新疆全域旅游发展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旅游功能区是依托较为富集的旅游资源、以现代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经济区,这类区域通常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跨越行政边界并具有一定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立旅游功能区,有利于在实质上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目的地建设,有利于旅游资源集聚区真正发挥潜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全面促进区域发展,有利于探索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涉旅事务协调机制、旅游规划模式改革的新路径.应坚持政府主导、一体管理、整体提升、创新发展、示范推广等基本原则,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机制、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公共服务、塑造旅游品牌、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6):106-111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其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态等四个方面。全域旅游思想的形成,是完全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旅游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管治理论、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理论等基础之上的。全域旅游思想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非同凡响,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我国凡是具有全域旅游发展条件的地区,可以不容置疑地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在空间网络背景下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并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对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整体密度不高,核心—外围结构明显,区域旅游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特征。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培养旅游第二极、优化网络内部结构、统筹规划引领等建议,以优化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促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城市功能联系网络的空间外部性对解释区际互联互助、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产业联系下的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及其协调发展空间效应:首先,根据城市产业分类及功能特性构建了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其次,基于产业联系角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算城市功能网络联系强度,并借助重尾分级法确定网络层级结构;再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空间分布结构、网络密度效率和网络边界效应三个层面剖析各类功能网络结构特征;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市功能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全域内各类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形态存在差异,流通和公共服务功能网络呈跳跃式交织联结分布,其余三类功能网络均呈“东密西疏”梯度化递减的网状分布;全域内各类功能联系网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性,上游以成渝双核引擎式联动发展,中游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轮轴辐射结构,下游呈“一核多中心式”扁平化结构;城市综合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产业联系的分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生产功能溢出效应最大,流通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其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南岭山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只有通过开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旅游发展观,强化游客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等措施,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南省区域旅游业的SWOT分析,构建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该模式由内层模式和外层模式构成:内层模式包括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打造旅游品牌4个方面,是旅游资源整合的核心内容;外层模式分为产业发展和收入分配,是旅游资源整合的推动力量。据此模型对河南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应从加快旅游业机制和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旅游人才、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以文化为内核的河南旅游品牌,进而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整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分配,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标志性景观在旅游地发展中起着核心引领作用。文章以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为例,结合历史资料和实践调查,解析了其从文化遗产景观演变为知名文化遗产旅游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引领,在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游客等多重力量共同推动下,促使“天骄圣地”这一地方符号逐渐转变为地方旅游符号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得到广泛认同的标志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可有效拉动所在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地方旅游符号的特色优势。要在新时代维持和强化地方旅游经济优势,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必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导向下调整旅游符号,打造全域文化旅游符号系统,从顶层设计、企业协同到居民参与,从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和文化旅游产业链拓展层面实现全域一体化和立体化协同。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