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他一生中,不仅在政治上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兴办实业、发展民族资本方面,作出过贡献,而且办了许多教育事业,提出了不少颇有远见的教育观点和主张。过去研究张謇,侧重于政治与实业方面,对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不够。本文拟通过通州师范学校的创办及其早期发展情况的初步分析,反映张謇教育思想的某些侧面,以期对研究张謇、研究我国近代师范教育起参考的作用,对今天搞好师范教育也有所借鉴。 (一) 张謇是我国最早倡议师范教育者之一,并亲自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我国近代之有师范教育,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创办的南洋公学,其所设的四院中就有师  相似文献   

2.
李时灿 ,字敏修 ,清同治四年 (186 6年 )生于卫辉府城 (今卫辉市 ) ,194 3年在禹县 (今河南禹州市 )沙坨里村逝世 ,享年 78岁。他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率先在全省改革书院教育 ,并亲自创办中、高级新式学校 ,特别是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优级师范学堂、河南法政学堂  相似文献   

3.
雅礼协会在湘教育事业始创于1906年,按其发展进程和特征,可分为起步、发展、调整、西迁和恢复五个时期.作为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校友会,其在华活动初衷在于传播基督福音.但雅礼协会的在华活动又主要是一批专业人士从事的教育活动.雅礼协会通过在湖南创办的雅礼中学、雅礼大学、湘雅医学院和护士学校等教育机构,系统地引进了美国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培养了一批中西兼通的人才,并支持与指导了近代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93年,办学时间仅14年,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福建省示范小学(2002年春授牌)和省文明学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一个团结奋进求实进取的和谐群体,更得益于事业发展双翼的张力--制度有效与文化保障.在短短的办学历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的管理需要一定的制度,但更需要文化的支撑,只有文化才是教育事业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在新疆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创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和医药事业,以此作为促进传教事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传教士创办文教医药事业的目的是借以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也对新疆地区文教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常熟近代报刊事业发达,自1900年起至1949年止,常熟知识分子所办报刊累计达200余种,如此数量众多的报刊推动了常熟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虞山诗社(1920-1937)是近代常熟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在其存在的十七年中常熟近代报刊事业臻于辉煌。该诗社社长俞鸥侣、钱南铁的办报经历是诗社文人乃至常熟近代知识分子创办报纸的缩影,在其带动下虞社文人积极创办报纸。虞社文人在推动常熟近代报刊事业发展以及常熟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戍变法运动的深远影响之一,是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以出版业和教育事业最突出。出版业以商务印书馆为首户,代表了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其贡献也最显著。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又和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仅就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关系,阐述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中的历史作用。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江西路德昌里。1902年,商务印书馆始设编译所,蔡元培任所长。1903年,张元济接任编译所所长,确立以编辑新式学校教科书为主要业务,迎接中国近代教育的新潮流,从而使商务印书馆由单纯的印刷业发展为以出版业为主的出版印刷业,并迅速地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中国近代大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9.
对于家庭教育及女性教育的启蒙与重视代表着蒙古族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内蒙古地区女性教育事业可以追溯到清末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创办的喀喇沁右旗毓正女学堂.这一举措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代表着内蒙古近代教育的发端.但是蒙古族家庭教育及女性教育在伪满洲国时期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乃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关键问题之一。一要重视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自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创办,迄今已有六十三年的历史。解放后,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已取得一定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兴起的时期。由于当时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陈果夫、胡定安、邵象伊等创办了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和国立江苏医学院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创建了中国卫生教育社,为我国现代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来华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完成伦敦会学习汉语、翻译<圣经>、编撰字典等传教布道任务的同时,又从事创办英华书院等教育活动,开始了华人的英语教学.在马礼逊的影响下,西方教会在华建立教会学校,将英语教学引入我国学校教育.由马礼逊引介的华人英语教学以及受马礼逊影响而初创的中国英语教学是新教传教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客观上催化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开始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一日是延边大学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延边大学的函授教育同全日制教育一样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为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延边大学的函授教育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三十三年的历程,在这个历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期刊史上,教育期刊素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品类;而在其他学术性、知识性期刊中,教育也素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这倒真的照映了一个在舆论上一贯高度崇尊教育的中国特色.说到早期的教育期刊,人们往往多说声名煊赫的《教育杂志》(商务印书馆于1909年2月创办)、《教育界》(中华书局于1912年1月创办).殊不知,早在1901年4月,便出现了一份教育专业期刊《教育世界》.这是罗振玉任武昌农校监督时所创办.同罗所办其他刊物一样,此刊的实际编辑工作仍由王国维负责.罗在《集蓼编》中说此刊是旨在“移东西教育规制、学说”.该刊在武昌编辑,寄上海印刷发行;最初为旬刊,专载译文;后改为半月刊,分设论说、学理、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东吴大学的创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吴大学创办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晚清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美国监理会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和创办教育事业,是东吴大学创建的历史条件。东吴大学的创办酝酿于1899年,决策于1900年5月,1900年冬制定校董会章程、建立校董会和选举校长,1901年3月正式开办,1901年6月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以1900年或1901年为东吴大学创办的时间各有所据,而以1901年3月为最妥。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1837—1909年)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不仅大力倡导发展洋务企业,而且对筹建近代化军队,发展近代军事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他在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督任内(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积极编练新式军队,并先后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成为晚清军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以至外人将他与李鸿章并称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驱。”其军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各级各类高校中,新闻类(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传播学等)专业院系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除传统名校的新闻院系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外,众多专业院校(如师范、体育、财经、理工类院校等)也纷纷创办了新闻或相关专业。然而,由于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和传媒业就业形势的严峻,大部分专业院校的新闻类专业在创办不久便陷入了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教育发展历史及目前格局的分析,提出地方新闻院系走出困境的一些设想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 吉首大学创办至今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们立足于湘西,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吉首大学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展望将来,任重道远,前途无限,我们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了!建国三十五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成就。在这举国共庆的大喜时刻,回顾我校创办以来的迅速发展,令人欢欣鼓舞,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未来,我们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20.
吴汝纶(一八四○一一九○三)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他自幼聪颖,刻苦求学,早著功名,二十岁中举,二十一岁成进士,接着被委任为清朝的内阁中书。后来历任深、冀等州知州,又曾被李鸿章聘为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一度充当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但他在晚年不愿宦海浮沉,厌恶官场的角逐,而专心致志地从事桐城派古文的写作,成为桐城派后期的大师;大力提倡西学,主张仿照西制创办学校,革新教育,并亲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创办了新式学校——桐城中学堂,为发展我国近代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吴汝纶一向热衷于教育事业,从事教育活动由来已久。他任深州、冀州的地方官时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