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傅鸿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4):7-17
以六家涉农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提炼出精准扶贫导向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基于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结果发现:有效参与精准扶贫,需要企业设计出精准扶贫导向的商业模式,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及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现企业与贫困户双赢.而企业与贫困户双赢的商业模式创新,首先,需要企业提出一个新的价值主张;其次,从本地能力、价值网络、关键资源能力、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五大要素开展价值支撑措施;最后,为确保价值支撑不受侵蚀及价值主张能够实现,还要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的价值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3.
4.
杨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2):15-21
为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帮扶措施,针对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在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产业扶贫在贫困县实现脱贫中发挥关键作用,产业脱贫人口占全部脱贫人口比重达60%,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62.8%,基本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投入格局。脱贫县在科学选择扶贫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带贫机制、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强化金融保险服务等领域实践创新,探索形成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经验模式,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5.
胡善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32-38
应用可视化技术对有关精准扶贫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概括总结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趋势。在此基础上依托实
务工作的具体经验围绕培力理论、抗逆力理论等多元解释范式从社区培力、个体培力等纬度出发,论述了提升贫困户抗逆力的
具体路径和工作机制。认为必须从强化贫困户自身的主体权能、夯实社区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主体赋权、资本项目反
哺、程序规范和控制等手段提升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潜能和社会连结,以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研发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
自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方针不仅旨在让全国贫困人口更早更准确地脱贫致富,更是要以人文本综合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形成一个长期健康有效的脱贫机制。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精准扶贫的基本进展和战略思想,阐述施行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北省大名县的贫困、脱贫现状、扶贫路径和经验,并从顶层设计、特色绿色产业、建设保障体系、教育脱贫、多方面筹措资金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经验措施,以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产收益扶贫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精准扶贫重要模式和现实选择,对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分析资产收益扶贫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包括土地资源收益扶贫模式、旅游资源收益扶贫模式、劳力资源收益扶贫模式、投资收益扶贫模式、理财收益扶贫模式等我国农村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8.
9.
莫光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02-112
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脱贫模式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产业扶贫的发展进程和主要模式,认为我国产业扶贫实践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脱贫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趋同、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缺乏、绿色生态保护有限、风险抵抗机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深入阐释精准扶贫方略和产业扶贫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精准扶贫方略对产业扶贫实践的新要求后,指出了注重政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协调作用、建立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与精准共享机制、重视风险保障机制的建设及研究、通过绩效考核有效监督生态绿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科技的产业扶贫实践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精准扶贫政策是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奔小康的重要战略部署。农村贫困户的扶贫工作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扶贫办、扶贫单位和村委会共同努力甄别和帮扶农村贫困家庭。但是,在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程序性和灵活性的矛盾等现实困境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农村精准扶贫模式,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性,提高扶贫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8-113
大学生精神贫瘠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治贫领域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内涵丰富,其"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理念,对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和现实指导价值。在面对大学生精神贫瘠问题时,高校应树立"精准扶贫"理念,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环节下功夫,助力精神贫瘠大学生有效实现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12.
区块链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到了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在分析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来研究区块链与精准扶贫脱贫融合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精准扶贫和区块链的适应性特点,设计构建了基础层、业务层和治理层,进行了创新性融合区块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综合平台体系。同时对区块链与脱贫后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接融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包先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2):1-7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政府管理领域的运用可以克服政府在公共品或服务供给中回应不及的问题,提高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实质上,精准扶贫是政府为了改变处于困境中部分公民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以便他们摆脱不利处境,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系统工程.既然精准扶贫成为政府干预的领域,就可以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借此来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社会质量导向的社会建设旨在消解组织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冲突,增进个人福利和发展潜能,倡导人的尊严、民主、社会公平和社会团结。社会质量视域下的精准扶贫是蕴涵社会教育、社会创新、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全民参与的社会创新发展机制。在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社会给付功能的同时,增强其社会规制功能,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责任和参与意识。精准扶贫的理念和机制创新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地区产业发展,走城乡资源互补和乡村内源式发展道路,增强村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在实践中构建扶贫与扶德并重、保障与治理兼顾的扶贫政策体系,通过致力于社会质量的提升走可持续脱贫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医学领域的循证实践方法因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经过多年发展已渗透到诸多社会科学领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其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由于循证实践方法与精准扶贫的精神相契合,故将精准扶贫引入循证实践框架进行研究。结合循证实践的一般原则与程序,对循证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理论设计,并对将循证实践方法在当前基层精准扶贫实践中应用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循证实践方法有助于提升扶贫工作精准度,为保证精准减贫攻坚阶段的减贫效果提供了新的科学工具,是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扶贫手段的创新。最后提出积极构建精准扶贫数据库、制定有关精准扶贫领域的证据标准、重视贫困人口意愿与价值,构建专门扶贫人才队伍,赋予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扶贫方法创新空间等手段推进循证实践方法在基层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精准扶贫政策工具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政策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政策工具应用情况,为转承的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支撑。基于2015—2019年111份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文件,构建X政策工具维度、Y扶贫领域维度、Z扶贫价值链维度的三维分析框架进行政策文本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呈现立体网状结构;政策工具运用重心向能力建设型工具转移,但命令型工具仍使用过溢,自愿性工具严重不足;在扶贫各领域方面,精准扶贫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社会保障领域响应最多;脱贫致富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公平正义则是根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精准扶贫乃至转承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和政策工具应用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光伏扶贫项目可行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37-43
光伏扶贫工程是促进贫困户收入增加、贫困村集体破零、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精准扶贫"的总体背景,结合光伏发电特色,从实行依据、建设条件和贫困地区现有条件等3个方面定义光伏扶贫的可行性指标,建立光伏扶贫项目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以山西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F县为算例进行光伏扶贫项目可行性评估,结果显示:F县光伏扶贫可行性指数K为0.735。在该地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可行,但优势并不明显。需进一步建立合理的建设模式和收入分配方式,确保光伏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张立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5-74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简文亚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5-71
拓展新时代精准扶贫研究的新领域和全面理解当前扶贫体制机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应用,推进精准扶贫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立场和方法的应用.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是马克思理论整体性的一个哲学维度.作为新时代扶贫攻坚工作的新理念,精准扶贫将贫困群众作为精准发力考察的出发点,正是过去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当代体现.挖掘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内在规定性,明确当前精准扶贫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全面理解精准扶贫的精髓要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精准脱贫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顶层战略设计。妇女是贫困的主要群体之一,妇女脱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将社会性别引入贫困问题,建立对精准脱贫的社会性别审视,有助于拓展并深化其学理内涵,巩固并加强其施策成效。妇女与贫困深度联结,在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从添加妇女和妇女问题深化至构建性别敏感的脱贫战略,可以准确研判妇女致贫原因,建立确保防止妇女返贫的长效机制。就战略层面而言,将社会性别作为精准脱贫的一个必要考量,可以深入把握“精准脱贫”的确切内涵;就策略层面而言,需要针对妇女脱贫的特殊性,使性别意识融入战略原则和施策路径制定当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