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形势发展很快,新的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充分有效地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地方人大要行使好各项法定职权,为改革开放服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认真总结地方人大工作经验,深入认识和把握地方人大行使职权的特点和规律。我国人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建国以来几经曲折,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地方人大常设机构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制约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发挥;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力度不够;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律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督职能的定位;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督法;加强公众参与,实现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互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理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落实十六大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着一系列任务,但工作的主线,就是要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主动自觉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何进一步完善职能,强化监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转换脑筋,树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新观念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思想。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各级人大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当前,监督仍缺乏力度,效果不尽人意,距宪法、法律、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战略部署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差很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人大加强监督工作。因此,探讨人大监督工作力度对于推进人大工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改革,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中,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当政议政、桥梁纽带、模范表率作用,扎扎实实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否具有宪法监督权的争论由来已久,事实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对地方违宪行为等负有特殊责任,在宪法贯彻实施中也具有特殊作用。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宪法监督的对象、范围、方式和程序四个基本范畴来看,理应发挥其在宪法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对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应注意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处理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法院以及和地方党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略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袁文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这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目前人大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政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改革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健全了地方各级人大的组织体系;制定了人大的工作制度等等。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需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尤其是要完善人大制度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认识加强地方人大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下简称“人大”)常委会成立十五六年以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在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和现实社会生活情况看,人大监督的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人大监督力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指出:“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宪法和人大建设理论研究很重要。它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宪法尊严的需要,也是改进和加强人大工作、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目前,人大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战略任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单纯发展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必须相应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加快发展,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为什么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同时它也是从根本上防止和平演变,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根据我国现实国情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佳选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是强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回答,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茂名,构建幸福茂名,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要充分履行各级人大依法监督职能,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愿望诉求,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幸福茂名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这是关系到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经常进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正确认识履行监督权在地方人大所有职权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监督权在地方人大所有职权中的作用.1.履行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当前最大量、最经常的一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有立法、决定、监督、人事任免等四项职权.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还是履行监督职能.以南京市为例,自  相似文献   

18.
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在这个时期,党内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上的经验教训说明,新时期的党内监督丝毫软弱不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又是一项大胆的探索,它必然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深刻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十年多来,就碰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先后发生过三次旨在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师专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今年将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回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20多年的建设历程,不难得出一个历史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时刻不能动摇.一、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就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