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入产出经济学运用数学的机理分析张真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数”和“形”,即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今,数学的方法被运用于各门学科,许多新理论的出现,新学科的诞生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的抽象符号和运算规则被用于不同专业问题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数学观念、数学学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的数学观念与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早已存在的抽象、严谨的真理;是大量的定理、公式、计算;它的发展应是关于猜想、证明、反驳的社会建构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是否有用”持有矛盾的心理。他们的数学观念与所采取的学习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陈瑞莉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75-76,107
从礼貌与言语语境、礼貌与文化语境、礼貌与情景语境三个方面探讨语境变量与礼貌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认为研究礼貌现象,强须同语境联系起来。语境层次与礼貌之间有密切关系,言语行为的礼貌或不礼貌。归根结底是受一定的语境制约的。语境不同,所要求的礼貌语言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写作表述在文句、层次和篇章等三个层级上都有一定的范式。表述范式在不同基本文体的层次范式之间、篇章范式之间,以及篇章范式和层次范式之间,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这些表述范式分别都是其同类相仿的写作表述模式构造,能为写作者实施写作表述提供可以借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 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经济、管理专业的数学教材多是藉用或仿照传统的工科院校教材内容。它们的特点是适合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上的要求,把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应用于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的实践上。这对于本来就对数学兴趣不浓的文科学生来说,由于数学与经济实践联系不上,致使学生对学这门抽象的数学的目的和作用更加不理解。“开放”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路,即按一定的程序方式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结构就是对具体教学思路的再抽象,从而构成最基本的教学思路模式。显然,若能从较高层次上把握住语文教学思路的几种基本模式,必有助于选择具体的教学思路。一、线状模式它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在单位时间里(通常指一节课)把要  相似文献   

7.
在史前文明中,人们从太阳观测中得出亚形观念以及亚形由对大地之形的描述上升到精神性形式母题的过程,透视出古代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而亚形和古代礼制、亚形变迁与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宇宙观念和思维模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中蕴涵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亚形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异,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索各文化之间联系的可能性线索.而亚形最终堙没在东方文明里,却成为西方文明的神性象征,从中可以总结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具象艺术中,"形"与"色"是获得视觉艺术效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两大元素,对其把握和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有形有色"或"形色兼备"是评价一幅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但在抽象艺术中,因其在形势上的自由和散漫,对于不确定的"形"与"色"而往往被认为纯粹是感性的产物,完全是情绪上的宣泄。实际上抽象艺术中的形与色也是有章可循的,只是相对具象艺术而言其内涵与表现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价格模式在社会商品经济运动中历史地存在着对价格运动的系统控制的功能。价格模式的这一功能是在它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层次联系和价格模式内部各要素的组织形态与一定的外部要素之间的层次联系中实现的。探索价格模式的历史与逻辑基础,就是为了探明这些联系,以此来自觉地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的价格模式,使它发挥系统控制的功能,并逐步争取这种系统控制的功能由非我达到自我,实现党和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向目标。  相似文献   

10.
手指运用与儿童数能力的关系密切,已有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手指表征和数量表征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起来的,它们在功能上相互交织;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抽象的数量表征来自于身体经验,即手指活动;神经联系的观点认为,支持手指活动与数量加工的神经网络接近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叠。每种理论解释都有若干证据支持,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质疑。功能主义理论无法解释那些失去双手的人同样可以获得正常的数能力的现象。具身认知的观点则动摇了"脑是心理的器官"这一基本常识,神经联系的观点还需要对手指活动与数量加工的神经网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点集拓扑学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学抽象方法.数学抽象方法在点集拓扑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并对数学研究有一般意义.该课题联系高校数学课程改革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模式亦称数学模型,其含义相当广泛.事实上所有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式.数学就是对这些模式的研究.本文就数学模式在数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作些探讨.1 熟练掌握模式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科学认识论的观点看,任何人获取知识都需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阶段.数学是从量的侧面反映客观实在的,即在数学的抽象中完全舍弃了事物的质的内容而仅仅保留了它们的量的属  相似文献   

13.
0.1 “变换”一词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里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指变换关系,一是指变换方法。变换关系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变换方法是研究者利用这种现象进行语法分析。本文讨论变换关系的理论基础。 0.2 “变换”是transformation的译名。transformation这一术语在西方语法学界有不同的含义。传统语法里,它是指句子改换,联系的是内容相同的不同类别的句子或表达方式(J.Nesfield);结构主义语法里,它是指句式变换,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集合(Z.Harris);转换生成语法里,它是指结构转换,联系的是同一句子生成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抽象表达) (N.Chomsky)。本文是在transformation的第二种含义基础上讨论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管理模式与培训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体系中 ,管理模式和培训模式是继续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子模式。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职能活动方式。这种区别是由其各自的直接目标和结构要素的不同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联系 ,主要地表现为 :在指向根本目的上完全一致 ,在实现价值目标上密切关联 ,在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5.
表象与意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线索轮廓意象是介于具体感知意象和抽象符号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思维元素。它既是最抽象的形象,又是最形象的抽象,所以最易揭示事物本质。象意思维是指包括线索轮廓在内的多种意象的会意流程。其思维特点包括和谐耦合性、对比推理性、本质显示性和联想创意性。在个体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事物的信息社会,象意思维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教学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学习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体现。数形结合既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之一,又是数学领域里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注意研究数与形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用“数形结合法”解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来处理,就数论形;二是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现在的社会信息与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论数学美的价值和意义——兼论科学美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界目前关于数学美的认识还没有超出数学家、科学家的经验描述。陈望衡等人的《科技美学》对数学美作了专门研究,结论为:1、数学美是一种单纯的形式美,虽然数学美也有某种内容,但是数学美所包含的意义、意味总是概括的、普泛的。相反,其他科学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意味则与特定的内容相联系,是具体的。因为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一般形式规律的科学,并不直接针对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的某一具体的层次。2、数学美的最终标准是美是否与数学的其他部分有关,而其他科学美则取决于它是否可用于自然界或人类社会。3、数学美是其他科学美的形式演化而成,是一个内容向形式积淀的长期的过程。这其实是爱因斯坦有关论述的理论概括。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迄今为止,我们的经验已经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界是可以  相似文献   

20.
一、新形势与旧模式 哲学与其他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它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采用高度抽象的理论形式反映客观自然和社会现实,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