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思想,它不仅在中国古代环境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而且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对当代环境法制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实与升华;当代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对中国古代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的延伸与发展;“天人合一”思想所包涵的优良环境道德文化,延续至今逐步形成了环境道德的法律化,并促成了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识”观念是世界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古代中西印哲学中的这方面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意识的来源和作用问题,涉及人与思想的关系问题,还涉及意识的主要种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丰富世界文明史的知识,吸收借鉴古代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促进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颂传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传统.所谓美颂就是作者用诗文歌颂激动自己的神灵、君王、英雄等,中国古代美颂思想与崇高关系非常密切.学界虽有不少关于美颂的研究,但对美颂与崇高的关系研究却少有涉及.中国古代美颂文化与崇高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既能从古代大量的美颂作品中,能体会到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崇高”,又可从古人美颂祖先或者英雄时感受到“崇高感”.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资本的引导、科技的创新、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措施外,更离不开“双碳”文化的支撑。“双碳”文化是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思想武器。从“双碳”理念、“双碳”价值观和“双碳”行为规范三个维度构建“双碳”文化,培育和践行“双碳”文化重在知行合一,要求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实践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岂之教授在该文中,首次从“人学”、“自然”之学、“有对”之学、“会通”之学4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作了理论概括,指出古代思想文化中关于做人的道理、关于积极探求自然的精神、关于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广泛研究各种学问的气度都值得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的战争观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认为毛泽东的军事辨证法思想从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成分。这种继承和发扬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也对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思想文化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在古代编辑史上的贡献不只是成功地编辑了“六经”,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十分重要的编辑思想,他的编辑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选择、整合、推动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早年讲学时着力主张的思想,晚年他仍对此“言之屡屡”,可以说“知行合一“是他毕生强调的主要思想.早在明清之际,王夫之就批评王守仁的“知行全一”说是“以知为行”、“销行以归知”.(《尚书引义·说命中二》)此说一出,遂成定论,至今许多论著还常引它作为批评王守仁知行观的根据,认为知行合一的实质是以知吞并行,  相似文献   

9.
张载继承我国古代哲学“明天人之际”的学术传统,提岀了“天能为性,人谋为能”的命题,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他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人性论和认识论中;他对主体能动作用的认识,则表现在“立心”、“立道”、“继绝学”、“开太平”的学术宗旨中,表现在“民胞物与”的理想和强调践行的知行合一思想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受儒家经典思想“和谐”“无讼以求”“无讼息争”的影响,学术界认为中国法律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很强的厌讼思想,认为中国民众具有强烈的“贱讼”“耻讼”“厌讼”的心理.但笔者经过长期对法文化研究之后,发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并没有“厌讼”的传统,相反特别地喜讼,而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厌讼”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界的认知错觉.  相似文献   

11.
批判封建主义思想,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是我们当前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发展科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但是,什么是封建主义思想?什么是优秀文化?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它们产生的基础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如何?都是必须首先加以弄清的.对于这些问题,北宋司马光编集的《资治通鉴》中所写的“臣光曰”史评,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研究的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对国外文化中的先进成份进行了批判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党治国思想。本文试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儒家德治思想中的爱民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来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古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当今世界企业所关心的许多管理问题,我们多可以从中国古代思想中得到启迪。 一、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自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估计和分析,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而作出的校长时期的总体性谋划和活动纲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而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对未来发展总体性筹划。因此,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深受我国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战略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对全局的影响,我国古代有过不少论述与事例。诸葛亮的“隆中对”可算是典型之一,在他尚未出茅庐,就对当时的各个势力集团作了透彻分析,并提出了一整套兴汉室的战略方计。这就是后世传颂的。“隆中对”没有“隆中对”的战略指导,没有诸葛亮的运筹谋划,当时极其弱小的刘备集团,是无法在后来同曹操、孙权形成鼎足而立局面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道德在政治中的主导作用构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党中央适时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这既是对古代德治思想的继承,更对其扬弃。“以德治国”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 ,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典型的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五行卦候推算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特有的一项内容.基于中国古代历法中五行卦候的设置及其推算方法,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载入五行卦候的文化背景.古代历法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用.历法是古代王权的一种象征,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历法的制定影响颇深,五行卦候载入历法是历法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继承发展、借鉴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亦是其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的继承与借鉴。“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道德内容,亦是我国古代备受推崇的修身方法。作为一种文明修身的基本方法,“慎独”的基本要求是慎隐慎微、慎欲慎辨、慎言慎行、慎始慎终。这种独特的修身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整个客观世界关系的独特看法,它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曾深刻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并孕育了独放异彩的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从发展的观点看,“天人合一”观在总体上与人们追求未来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向也是一致的。因此,在回顾历史、探索未来体育发展的同时,对“天人合一”观的积极开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和舍”思想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基本理念,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等对外交往模式是“和合”思想外交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对民族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对我们了解古代民族关系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可以对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主要是汉族“同化”其他民族这一“永恒的历史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应该看到,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是相互的,由来已久的。文化上的互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