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多元视野下的台湾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写,大陆学者主要从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特征方面对台湾电影进行探讨,而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以台湾新电影作为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
华语电影:在互渗互补互促中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电影创作为主体的华语电影,是在互渗互补互促中不断拓展的.中华文化始终是贯穿华语电影的共同血脉,是其共同的文化渊源和文化之"根".而香港、台湾和大陆先后掀起的"新电影"创作浪潮,则给华语电影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从整体上显示了华语电影的艺术水平、美学风采和发展趋势.这种变化和成就与两岸三地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合作是分不开的.而应对WTO,华语电影则应不断提高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代台湾逻辑学的发展,一方面构成了当代中国逻辑发展史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台湾文化的发展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当代台湾逻辑学的缘起与渊源、发展与演变,本来就与大陆逻辑学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另一方面,当代台湾逻辑的发展又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风格或特色。因此透过海峡两岸逻辑学的交流与互动,将会更进一步地推动逻辑学在大中华文化圈内的新开展。  相似文献   

4.
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大陆移民世代辛勤开垦的宝岛.中国大陆移民台湾先后有三批,其中第三批即汉民族的移入至关重要.纵观台湾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种种表象,大致可归纳出四大特点:古老性、迟发性、多元性和同源性;汉民族移垦台湾,汉文化在岛内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历史阶段:萌芽期一奠基期一发展期一苦斗期一繁荣期.事实证明:台湾文化尽管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它与祖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文化的自然延伸与发展."台独"势力推行"文化台独"政策,妄图在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上 ,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以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 ,提出在三度空间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 ,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 ,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 ,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 ;进而指出 ,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 ,既是一种期待 ,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台湾文学,尤其是流亡作家白先勇先生和曾被称为"中国最卓越的作家"--台湾乡土作家陈映真先生的作品不仅构成了所谓"文化中国"的文学的一部分,也从独特的台湾视角阐述了一种中国的民族寓言.在某种意义上,台湾的民族寓言就是20世纪中国离乱的寓言,这场离乱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当我们回顾20世纪后期的历史,会发现这场民族寓言并不仅局限于社会底层.台湾的经历与大陆相似,但在时间上领先于大陆,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过去,也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其未来.  相似文献   

7.
当代台湾逻辑学的发展,一方面构成了当代中国逻辑发展史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台湾文化的发展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当代台湾逻辑学的缘起与渊源、发展与演变,本来就与大陆逻辑学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另一方面,当代台湾逻辑的发展又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风格或特色。因此透过海峡两岸逻辑学的交流与互动,将会更进一步地推动逻辑学在大中华文化圈内的新开展。  相似文献   

8.
略论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王春良一、14世纪以来的文献资料充分证实钓鱼岛列岛是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附近水深100至150米。它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距中国大陆约200海里,东距...  相似文献   

9.
文学从来都是政治的记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一部分。以台湾族群的撕裂为起点,辨析和回应"台湾文学到底是否是中国文学一部分"。通过梳理台湾乡土文学的转型,对比大陆和台湾乡土文学异同点,认为舞台疗伤、展览疗伤、著述疗伤、校园疗伤、电影疗伤、电视疗伤等方式可以治愈政治伤痛。在今日海峡两岸政治地理格局中,文学持有者与书写者应该发挥其"软性"文化功能,以有效促进文化认同,同时实现个人、民族、国家认同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文学从来都是政治的记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一部分。以台湾族群的撕裂为起点,辨析和回应“台湾文学到底是否是中国文学一部分”。通过梳理台湾乡土文学的转型,对比大陆和台湾乡土文学异同点。认为舞台疗伤、展览疗伤、著述疗伤、校园疗伤、电影疗伤、电视疗伤等方式可以治愈政治伤痛。在今日海峡两岸政治地理格局中,文学持有者与书写者应该发挥其“软性”文化功能,以有效促进文化认同,同时实现个人、民族、国家认同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的视角出发,以作品与史料为基础,分析当代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的传播情况。首先,梳理30余年来引入大陆的台湾武侠小说作家与作品;其次,归纳当代台湾武侠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带有鲜明的集中性与纵深性特征;最后,从作品水平、心理需求与文化认同三方面剖析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迅速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初,台湾"后新电影"浪潮的崛起,不仅重新点燃了台湾影业的复兴之火,而且也极大激发了大陆、香港新生代导演美学观念革新的步伐。新世纪的台湾"后新电影"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呈现出相互指涉的互文性关系。笔者认为,台湾"后新电影"运动以"原画复现"的形式映现出"新电影"的艺术探索印痕,并以新生代的成长叙事表征着"新电影"的文化内蕴。台湾"后新电影"导演深受"新电影"导演创作观念的影响,体现为魏德圣、戴立忍、钮承泽、陈怀恩等导演对"新电影"核心导演创作经验的承续。台湾"后新电影"的"太超过世代"意义,体现为新生代导演在承续"新电影"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对"新电影"美学的整体超越。本文通过梳理三十年间台湾"新电影""后新电影"运动传承与流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探析台湾"后新电影"与"新电影"运动美学经验的同异,以期为当代台湾艺术电影研究视野的拓展及当下"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构建提供成果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夏伯阳》上映后对中国社会、中国当代文化,尤其是电影史和电影制作的影响,可以以1949年为界,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在后一个时期,《夏伯阳》的影响甚至直接反映在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中。而近年来大陆影视的演进发展,多少都表现出试图突破以往艺术创作窠臼的努力,这种中苏文化上的内在与外在关联值得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商业化大潮第一次冲击了中国大陆,“当代中国电影文化面临着一种‘异己者’,女性文化不再辗转、缄默于男性文化的女性规范,女性的话语与女性的自我陈述和探究而扬日益地趋向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其在现实社会里面对种种困境和挫折,不断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完善、自觉与自省及意识形态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台湾政治文化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和日本政治文化三部分组成,而大陆政治文化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主导,但也有传统政治文化、近代西方政治文化的成分。两岸政治文化的相似之处为传统政治文化部分,差异方面,则可以区分为大陆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台湾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两岸政治文化同属一个中国政治文化系统,应寻求政治文化的融合发展之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海峡两岸进出口数据测算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其结果显示:中国台湾出口与中国大陆进口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极强,中国台湾进口与中国大陆出口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小;海峡两岸在钢铁、机械用具及其零件和电机设备及其零件三种商品上处于产业内贸易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1月21日,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台湾电影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集美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台湾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来自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音像资料馆、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全国二十余家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台湾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通发展.本次研讨会是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系列活动、由集美大学主办的"2020 华语电影产教研融合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讨会开幕式由集美大学电影学院、文学院院长郑亮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的推动下,台湾地区完成了所谓的"民主转型".本质上,台湾地区所谓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植入性、依附性甚至是功利性的民主.就台湾本身而言,其民主是在美国压力之下强加进来、不得不为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依附于美国的民主.从美国来讲,压迫和扶持台湾实现民主化转型,更多的是为了其"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目的.换言之,美国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推动台湾的民主进程,其真实意图在于台湾可以作为"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跳板与前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台湾地区民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如"选举政治"、统"独"纷争等,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视野中的中国大陆电影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观影群体.就目前来看,中国大陆电影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不免还有些尴尬.面临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大陆电影也陷入全球化、现代化以及民族化的多重悖论之中.百年中国大陆电影该何去何从?大学生群体给出了明确答案:从全球化的语境中进行一种本土化面貌的展示,或许这也正是未来中国大陆电影的真正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