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色     
流沙 《领导文萃》2006,(12):154-154
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肯尼迪展开了竞选。当时尼克松已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手下做了多年的副手,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政治背景。而肯尼迪只有四十三岁,与尼克松相比,肯尼迪是一个新手,在力量上根本无法与尼克松相比。本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竞选,尼克松应该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成为新一任总统。但是,电视毁了尼克松,成就了肯尼迪。1959年的总统大选首次采用电视直播,尼克松和肯尼迪都在电视镜头前发表了自己的竞选演说。美国民众发现了两人明显的区别:尼克松因为身体欠佳,看起来疲惫不堪,而且他还不修边幅,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肯尼迪呢,一头…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公众的心目中,尼克松是一个很不光彩的下台的总统。毛泽东对此却大不以为然。他在和基辛格的一次谈话中,把自己的观点毫不保留地端了出来,叫基辛格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3.
早在电视问世前,竞选对手之间的辩论就在美国大行其道。据说最早的竞选辩论是1858年在伊利诺依州为争夺参议院席位在民主党人道格拉斯与共和党人林肯之间展开的,结果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后者“说败”了主张保留奴隶制的前者。 电视的问世使得政治家之间的竞选辩论更是深入到千家万户。毋庸讳言,电视辩论既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误导,美国首次的“总统辩论”(指的是现任总统和竟选总统)始于1960年,由共和党的尼克松与民主党的肯尼迪对垒。电视给了两个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机会。事后的民意测验结果却颇富喜剧性:收音机听众大多觉得尼克松赢了,但电视观众大多认为肯尼迪占了上风。此次辩论奠定了电视辩论的基础。 后来,有人主张竞选辩论事先应规定辩论范围,这恰恰正合里  相似文献   

4.
胡若愚 《领导文萃》2010,(19):72-74
<正>黑格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将军",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提携,先后辅佐尼克松、福特和里根三位总统。黑格政治生涯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1981年里根遇刺重伤后,向世界宣布:"副总统回来前,白宫由我掌控。""基辛格门徒"  相似文献   

5.
书屋     
《决策》2011,(7):96-96
基辛格和他的《论中国》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博士突然造访北京,恢复了美中两国中断了20多年的高层外交接触。从此,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到一跃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谈判是不流血的战争。两个彼此对抗了20余年的大国要突然走到一起来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亨利·基辛格的《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叫"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这场"杭州冲突"就发生在刘庄。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大为恼火,竟然穿着内衣就在杭州美丽的宾馆里大发雷霆"。凡是读过《基辛格回忆录》的人都不得不佩服这位前美国国  相似文献   

7.
谈判是不流血的战争。 两个彼此对抗了20余年的大国要突然走到一起来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 亨利·基辛格的《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叫“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这场“杭州冲突”就发生在刘庄。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大为恼火,竟然穿着内衣就在杭州美丽的宾馆里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8.
一、“获悉”二字化尴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其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分歧,其中一处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笑话也要小心记录总统就职典礼之后的一个星期,尼克松就在给基辛格的备忘录里提到,想办法和中国建立联系。当时我们觉察到,应该马上打开与中国关系的局面。我很幸运作为基辛格博士的特别助理,参与了所有的会谈,与周恩来超过100个小时的会谈,五次与毛主席见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关人员,如外交部部长等。周恩来和基辛格博士交换意见,这复杂程度是我从未想到过的,尤其是谈完正事,他们还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国家关系缓和的时代,尼克松总统和亨利·基辛格都谋求一种现实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冷战、越南以及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国。在此期间的一起恐怖事件,1970年夏天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Popular  相似文献   

11.
每当人们提起肯尼迪与尼克松的关系,谈论的焦点始终是1960年竞选总统期间的残酷绞杀,殊不知,在他们成为政敌之前,两人之间还曾经有过扯不断的手足情感。是权力扭曲了人性?还是人性屈服于政治的冷酷? 初入政坛 同室为官 尼克松和肯尼迪步入政坛时,他们分别是众议院两党议员中最年轻的成员。在家庭背景上,两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赵萌 《领导文萃》2013,(15):110-113
"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装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把自己的一次竞选失败归罪于化装师的蓄意破坏,他就如何严肃对待总统竞选这个问题给了爱德华.肯尼迪一个建议:减去10公斤体重。虽然美国《宪法》对此只字未提,但似乎胖子已被剥夺了竞选任何高层政治职位的权利,秃子也一样。这是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娱乐至死》一书中的观点,虽然当时的语境直指20世纪60年代电视媒介兴起对总统选举造  相似文献   

13.
中美巴黎秘密渠道1971年7月的一天,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突然接到国内指示,要他立即回国一趟。什么事,没有说。根据外交纪律,也不能问。这年4月,中国邀请在日本打球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4月9日,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相似文献   

14.
竞选总统、州长,竞选议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中是很平常的事。在我国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也导演过竞选“国大代表”和“总统”的闹剧。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史上,采用竞选的方法是不多见的。1941年秋天,延安成立陕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较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总统"竞选到底要花多少钱?这是一个很 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几乎没有 人真正知道答案的问题。 根据1995年通过的台湾"总统、副总统选罢法", "总统"候选人的最高竞选经费为3亿元(新台币,下  相似文献   

17.
强势外交是相对均势外交而言的.如果说均势外交是17世纪以来欧洲特别是英国所奉行的一种外交政策的话,那么,强势外交则是美国立国以来一贯坚持的一种外交政策.尽管美国历任总统大多鄙视和反对均势外交,但他们并未根本否定均势外交原则,而且美国某些政要还对均势外交运用得相当成功,如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主导而成的美中苏大三角,就是他们运用均势外交的一个杰作.但是,从美国外交的全部历史来看,均势外交是从属于它的强势外交的,是为其强势外交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戈尔以8年副总统身份竞选美国第43任总统,他的运气如何就要看他的造化了。在此前163年里以副总统竞选成功的仅有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可见从副总统到总统这半步的跨越是多  相似文献   

19.
张翼 《领导文萃》2010,(12):82-85
<正>这对奇怪的搭档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基辛格是女人喜欢的那种人,或者说以良好的教养著称。但是尼克松脾气暴躁,一点耐心都没有。但是他们俩都希望借助对方来提升自己的名声,他们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缘起2004年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克里承认败选,布什赢得连任。尽管总统大选已经过去,但是大选辩论还是值得人们回味的。回顾并探讨美国历史上辩论对大选的影响,显然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运作。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是现代电视时代的产物。两大政党的提名人是在1960年开始辩论的,当时共和党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抗来自马萨诸塞州年轻的参议员约翰·肯尼迪。尽管1960年的总统大选辩论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反响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电视转播,但是总统大选辩论直到1976年才算正式粉墨登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在职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