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作为明初四川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禅师,楚山绍琦在与弥陀净土信仰者的交流中,显示出了极强的禅宗本色。一方面,他以消除差别性的论调破除了往生他方净土的宗教追求;另一方面,他对念佛法门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诠释,使其符合禅宗的修行旨趣与目标。此外,楚山绍琦关于净土信仰态度的表述,既是对宋元之际禅净双修潮流的省思,又是对早期禅宗思想特色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四川著名高僧,临济宗传人。他的教化与行持紧扣禅宗"直指心性"的宗旨,以"识心为本"的心性禅著称。他坐化圆寂,肉身不坏流存后世。其所言所行以及离世方式展示了佛教的死亡超越理论,对佛教自身社会形象的定位和提升有深刻启示,并对当代临终关怀、安乐死等诸多生命伦理难题的应对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以来,禅宗在湘东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湘东禅宗对禅宗五派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明时期念佛禅从湘东辐射全国;清初以后湘东禅师促进了曹洞宗的传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楚山绍琦禅师在继承五代时期永明延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禅净融合理念与具体的修持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念佛禅”。这种思想与实践不但使楚山禅师成为塑造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一代领袖,对中国佛教内禅净融合趋势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天佛教宗派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汉传佛教的复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楚山和尚是一个诗僧,他有大量的禅诗流传于世,然而,由于普通人对佛学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解起来可能非常困难,因此,对这些禅诗进行解读会加深普通读者对楚山禅法的理解,本文就是对其中最重要的一首禅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明代的巴渝佛教,是一个转型期的佛教,即从大足石刻所代表的密宗时代转向了禅宗的时代。楚山绍琦在巴渝山峦传播禅宗,广招弟子,对巴渝佛教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通过研究楚山绍琦与巴渝佛教的关系,可以看见,棠城(大足)的佛教在宋明二代巴渝佛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民间流传的“上朝峨眉,下朝宝鼎”的传说,形象地说明了大足石刻对巴渝佛教的影响,以及它在巴渝佛教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节末编审在其所著的《禅宗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24万字)中提出:中国美学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突破,从庄子美学经玄学美学到禅宗美学。禅宗美学所贡献于中国人的,是一种极其细巧精致、空灵活泛和微妙无穷的精神享受。禅以空现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使之变得极度的心灵化。本书以此为脉络,具体而细致地考察了禅的人格观、自然观、情感、境界、意境等。作者始终从最基础的禅的感性经验入手,运用还原式描述的方法,不仅准确地勾画出禅宗现象空现出现的哲学史、美学史转换线索,而且成功地揭示了禅的感…  相似文献   

8.
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在武士阶级和幕府政权的保护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五山禅僧为主体的汉诗人通过禅宗接受中国优秀文化,掀起汉文学风潮,产生了主导当时日本文坛的"五山文学"。五山文学完成了从"偈"到"诗"的演进,推动了早期汉诗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主流文学的特点,成为日本汉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所以禅宗的世俗化,普及的不仅是宗教的禅、哲学的禅,而且是文化的禅、文学的禅。  相似文献   

9.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0.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陆学是在综合儒、道、释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的本体论思想明显受到了禅宗本体论的启发,但是它又不同于禅宗本体论,它仍属于儒学范畴,儒家学说始终是陆九渊学说的核心、中心,是体,禅宗一直是陆九渊学说的外壳、外层,是用,陆九渊学说的这种“儒体禅用”的实际状况,使得其显现出近禅不是禅而是儒学的本来面目,是吸收了佛禅思想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易相与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道无所不在,而易道无所不包。禅易的特质逻辑地决定了其融合的历史必然性。禅本不立文字、不可说,然又不能脱却文字、不得不说。禅家借易说禅,以易的阴阳变化与图象思维巧妙地创造了禅宗新的言说方式,是禅易会通的杰作;同时,所构建的禅宗易学,也是对易学宝库的丰富,值得在易学史上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15.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禅宗史上,分别出自行思门下与南岳门下的石头希迁与马祖道一,创建了石头宗与洪州宗。他们从不同方面发展了慧能的禅学思想,是从慧能禅过渡到五家七宗禅之间的重要环节,并为后期禅宗奠定了理论基础。据《宋高僧传》卷九《唐南岳石头山希迁传》称:“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土为无知矣。”石头希迁创建的禅法,灵活细致,其运用之妙,圆转无碍,如环无端,时人常有“石头路滑”之称誉。他的禅风,明显地带有哲学思索的倾向,而且对禅宗美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将印度禅法改造成中国禅宗,反过来它又极大地影响中国文化。禅诗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苏非是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思想派别,苏非文学是其重要产物。禅宗、禅诗与苏非、苏非文学有极大的相似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与比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认识禅宗、禅诗和苏非、苏非文学,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唐代佛教与诗歌有新的融合 ,诗作中多涉禅语、用禅典、示禅机 ,以禅入诗进而以禅喻诗 ,禅之内涵可以开拓诗境 ,增补诗歌内涵与理论。文章试从诗与禅宗融通的基础、禅宗对唐诗融通与开拓的实践、禅宗对唐诗理论之开拓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禅宗意境虽不可说,但却可以借助文字有所显示。文字禅所强调的“文以载道”,即是谓此。宋代文字禅的兴起,使禅宗语言哲学完成了由不立文字、道断语言,到不离文字、不执文字的无痕换骨,充分展现了禅宗在语言哲学和方法论上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唐宋禅录中代词具有特殊的隐指用法,在禅宗行业特性的影响下,一批代词走向了行业化,且形成一个内部比较整齐的具有禅门行业独特色彩的语义系统。代词隐指原因与宗教的神秘性、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禅宗超常出格的个性以及代词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对禅录代词隐语的宏观探讨,有助于研究汉语词汇史,解读禅录词语行业化,认识禅宗语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