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的形成是经济和城市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在新历史条件下,城市群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大城市的深度拓展与中、小城市的强势整合;城市群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交错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纵向的中心地模式向对等结网的网络城市转化。当前加速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群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城市群总体规划为基础,从空间结构调整和强化空间联系两个层面加强城市群管理,加速城市群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首创建设扬子江创意城市群,这是一种新的制度型创新和地域生产力结构优化的前瞻性探索,是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群”的必然担当,是主动参与全球竞争并介入全球城市文化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战略创新。城市发展需要一个具有“人文区位”价值空间的基础,即城市人文区位的“城市文化资本”属性。江苏沿江八市以长江为“轴”和纽带,虽然隔江相望,但是都已经提出全面跨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战略,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在地域生产结构和格局上,以南京和苏州作为沿江八市城市群中的两个“发展极”,形成了一个在空间区位上具有特殊优势、在文化地理空间又有共性——“江南文化”作为同一性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可以通过创意产业的“淬火”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创造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带)关系,形成一个被发现、被创意和被整合创新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共同体,构筑高端产业发展的世界级创意产业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看,大城市优先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大城市仍将继续成长。防止大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一要确立并贯彻有限扩展的理念;二要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克服和防止城市空间的低密度蔓延;三要建设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大城市原有的空间扩展模式因成本巨幅增加导致不经济时,就应适时引导各种要素向周边卫星城镇疏散,使大城市向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五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城市群发展,最终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产生与邻近分布是城市群系统形成的历史与地理基础,城市化效应、城市发展和城市联系的紧密是城市群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基于城市异化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是城市群系统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我国城市群发展有单核心和双核心城市带动模式,发展战略主要有内部整合与协调发展战略、建设专门化产业区战略和外向型协作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5.
张超 《西部论坛》2010,(4):73-80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内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宜居性发展现状,利用熵值法分别测算二者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韧性与城市宜居性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相对而言,城市宜居性的发展水平要略高于城市韧性;两系统耦合协调指数较高,总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区域内部上海耦合协调度保持在最高水平,协调城市类型主要以初级和中级协调为主;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城市板块呈现出环绕式聚集分布。据此,提出通过加强韧性建设来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因地制宜以特色发展打造宜居韧性城市、城市转型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进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以点带面辐射整个城市群。  相似文献   

7.
城市与城市之间能否聚集成为城市群,不仅是空间点的简单连接和空间面的简单扩大,还是点线共同满足的问题。城市群的聚集,起决定作用的是单元内的城市是否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城市群的聚集和形成,必须以单元城市之间的共同满足为原则。城市群只是实现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一个中间过渡,而不可能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组团式城市群理论,研究了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问题。通过对宁夏沿黄各城市发展的定位分析,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的“3 2”发展模式,认为:宁夏城市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企业的大规模集聚和城市的大规模扩大,尤其是吴忠、青铜峡、石嘴山三市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不如以组合式大城市为目标更为合理。以同核型、组团式城市群形成大银川市、大吴忠市和大石嘴山市三个大城市,加快相邻城市的一体化步伐;同时,关注中卫市和固原市与周边城镇和区域的经济联系,应该是宁夏城市化重要的政策选择。近期沿黄城市群建设能够取得突破的是三个组合式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士林 《学术界》2012,(6):19-28,269,273
城市群不仅是一个内涵空前复杂的“宏大叙事”,也是一场直接涉及到亿万人利益和命运的现实进程.世界城市群最突出的变化与趋势,从城市人口上看,世界各城市群都有较大的增长和扩展;在区域和经济发展上看,一些城市群出现了跨越州、市及跨国化的趋势,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经济区;在城市群模式上,则是日益呈现出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与西方城市群最重视的是自然空间演化、城市形态蔓延、空间距离改变等不同,中国城市群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更多受制于“时间”要素,充分照顾城市群自然成长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是我国城市群研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决定我国城市群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发展存在一些特点:设市城市数量逐年减少,小城市增加停滞;城市发展不均衡,西部城市明显落后;城市界定不清晰,行政体制混乱,统计口径不统一;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作用愈来愈明显。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一是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二是增加城市数量,特别是中小城市数量;三是重视城市个性,制定特色战略;四是增加经济实力,促进城市全面发展;五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空间。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竞争单元,是各个国家拉动经济增长和平衡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本文系统解读国际城市群研究文献,旨在为我国对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及优化城市群规划政策提供国际经验借鉴.首先,我们借助CiteSpace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城市群主题文献的发文趋势、空间分布、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性分析,揭示新世纪以来该主题最新的研究前沿;其次,基于知识图谱分析,从时间维度上纵向剖析城市群研究的知识演进过程和主要特征;最后,结合关键词共现分析、VOSviewer工具和影响力较高文献,根据经济、地理、人口和政府治理四个维度,我们进一步挖掘城市群子主题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城市、增长和城市化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本质和动力,中国城市群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相关研究在不同阶段分别侧重考察了经济集聚形式、城市网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城市群的经济影响、空间结构、城市蔓延、人口集聚、政府政策是不同学科关注的重点.未来我国应加强对于科学划定城市群、实现区域公平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特点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等城市数量增加明显,城市在四大区域的分布格局基本未变;城市人口以特大城市为主,城市增加的人口以巨型城市和中等城市为主;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职能明显增强。但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特大型都市集聚效应有待提高;城市建成区扩张过快;建制镇集聚效应弱。"十二五"时期,应充分发挥城市聚集效益,保持全国城市建成区基本稳定,建设好国际化大都市和全国中心城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城镇体系优化政策;促使一批中等城市尽快成长为大城市,一批大城市尽快成长为超大城市;加快县城发展,建设一批重点镇。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框架下的四川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是优化四川经济空间结构的必然选择。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有利于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问的空间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的优势,有利于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协作,使区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挥,更能推动四川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建设,应该不仅仅是城市的聚集以及经济资源和产业集群在城市空间的优化组合,更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变迁和系统工程.本文阐述了构建"海西城市群文化圈"的必要性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创意时代,基于人力资本的创意资本成为解释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创意阶层作为创意资本的主体,已然成为后工业时代国家与城市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文章梳理并诠释了创意阶层的概念、统计范畴以及集聚扩散的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试图揭示创意阶层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机理,进而阐明创意阶层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以及创意城市、创意城市网络的生长机制。研究发现,中西方创意阶层职业构成存在较大差别,中国创意阶层职业主要对应西方创意阶层职业的中间群体与边缘群体,对应核心群体的职业较少;创意阶层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以舒适物为代表的传统因素仍发挥一定作用,但宽容性是最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且其重要性随城市等级而递增;城市空间资源吸引创意阶层集聚,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空间三维一体重构及响应过程,很大程度上适应创意阶层群集及其演化;创意阶层集聚可推动创意城市形成,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存在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模式,随着创意城市的崛起,创意城市网络也随之浮现。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已成为城市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实现城市群结构优化升级要及时进行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合理优化城市群生态环境、有序推进城市群空间结构整合;实现城市群功能升级要培养核心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群内部配合协作共赢和外部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 1.产业差异与互补动力城市群的一体化源于经济的一体化,而经济的一体化源于各城市的产业差异与互补.中原城市群构建产业差异与互补总的指导原则是,参照城市群区域城市产业的等级层次框架,从城市群总体发展格局出发,协调好城市间产业联系,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的优势产业,强调城市产业的趋异和互补;高等级城市向综合性产业结构发展,积极培育职能性大城市,促进城市群地区首位城市产业的升级;加快城市产业职能的综合与专业化,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益的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39-43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经济利益依存关系的存在,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的前提。城市群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其特有的优势条件使它更有利于满足产业融合产生和实现的基本要件,并最有可能率先取得实现和突破。研究表明,产业价值链模块化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构成城市群产业融合的核心内容;而不断增强地区经济利益依存强度,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区域性产业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等,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海华 《南方论刊》2013,(12):26-27,23
江苏沿海地区受益于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效应叠加,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并使得城市空间状态日益呈现城市群的发展态势。苏东城市群将成为该地区城市合作的重要空间组合形态。本文从生成条件与动力机制两方面具体探讨了苏东城市群生成的可能性,苏东城市群将成为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的重要区域发展板块。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直接推进我国城市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下的系统转型,并由此带动科学城镇化体系的形成.面对未来近20年的新一轮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城市必须超前谋划转型发展之路,特别是一批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竞争优势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所带动的城市群,理应树立国际标杆,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生活体系为基础,朝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宜居型的现代化都市目标迈进,探索出一条以城市转型发展来引领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