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人阶级的内部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处理和协调得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职工生活的安定幸福。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1989年春夏之交,在共和国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以后,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可是哪些人是属于工人阶级呢?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含义与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划分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的界限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国理论界目前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这些理论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对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建设的经验作回顾总结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必须作根本性的改革。这是一项比较长远的任务。由于我国经济的主要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出现了财政赤字,潜伏着一定的危险,所以当前更为迫切的任务是经济调整。这样,改革与调整又是互相交织的。因此在今后几年的调整时期内,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一、由于这次调整不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新的不平衡那种一般情况下的调整(那种调整是经常要进行的),而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调整,是要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消除潜伏着的危险的调整。因此相对于调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 ,不少国企职工群众有着“主人翁”的失落感。如企业为了结构调整、减员增效 ,不少工人下岗了 ,失业了。这使得部分工人群众不能理解 ,难道主人还自己把自己解聘了吗 ?在企业管理的问题上 ,不少工人群众感到自己参与度减少 ,职代会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由“主人翁”变成了“主人空”。因此认为今天还谈“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毫无意义的 !果真如此吗 ?实质上 ,这个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确立与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是社会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5.
工人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阶级。研究它早期的斗争,对于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加深对中国近代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将是有裨益的。本文拟就工人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恳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当时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富国强兵,努力改革旧的奴隶制的选官制度,推行符合新兴封建国家统治要求的新的选官制度,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也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这实质上是新与旧的两种势力的斗争。最后,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国家统治需要的任人唯贤,因功授禄的选官制度,取代了腐朽没落的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化程度之大,影响之深远,为战国古代历史上所仅见。今天,我们对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总结其规律和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光在《上海工运》第7期上撰文,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问题研究中的工人阶级概念提出了看法。 他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由旧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雇佣劳动者,转变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主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所下的定义是:“无产阶级是指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8.
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原则。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当今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工人阶级仍然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才能使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党的领袖都反复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曾指出 :“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必须贯彻到各部门中去。不能把它看作只是工会和工…  相似文献   

9.
李辉敏 《河北学刊》2006,26(5):86-89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实现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对工人阶级政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工人阶级政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正确处理党和人民、党和政府的关系,以及党内的关系,加强自身的建设,领导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是需要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敞田制是中世纪英国农村基本的土地占有及经营制度.其显著特点是条块分割.这种交错分配的土地占有及耕作方式是当时生产力务件下通过轮空休闲来恢复土壤肥力所必要的.但中世纪晚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其弊端日益显现,圈地运动逐渐兴起.圈地制代替敞田制是英国土地制度重大而又成功的变革,推动了土地占有及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而对英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详尽的考察,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可以从不同方面提供某些启迪和鉴戒.  相似文献   

12.
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在体验经济和政治地位变化的同时,正在经历着精神——心理世界的深刻震荡。我们正处于昨日两种社会体制的意识形态对立依旧存在,而从传统向现代化、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任务已变得刻不容缓的历史转折时期,这就使我们注定要承受前所未有的精神震荡和心灵痛苦。当今的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视角力求揭示这场危机和震荡的实质在于: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断裂期”。一、意识形态的社会动能每一社会中占统洽地位的理论意识形态集神话、道德、习惯、哲学等意识形式的功能于一身,并以理性化的形式不但直接左右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进程,而且日益深入地渗透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由于信贷、现金一度投放过多,消费基金增长过猛,引起了对宏观控制问题的普遍关注。货币发行是宏观控制的重要问题,展开对改革转轨时期合适的货币发行量的讨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改革攻坚时期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攻坚阶段,一系列深层社会矛盾凸现出来。这些社会矛盾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而带来浓重的政治矛盾色彩,有的则是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相互渗透和胶着。这些矛盾迫切要求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适应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转移政府权力,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切实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清除封建主义残余以及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意识的影响,是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支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是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取决于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而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则包括非常丰富广泛的内容。不断提高执政党的认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过去我们在党建理论研究中,虽然没有把提高认识能力作为党建的一个方面问题提出来,但并不意味着此问题不存在或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认识是人观念地把握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反映与被反映关系。人之所以  相似文献   

16.
上百万年来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人类从只能制造和使用最简陋的石器工具的时代,到今天的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科学技术为标志的“人化机器”时代,从蒙昧无知到今天的知识丰富,大至探索天体的秘密,小至穷究粒子的奥妙,从采集狩猎,茹毛饮血到今天创造出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和转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无疑也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统一体。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才是统一战线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力图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粗浅分析,探讨它们对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内部矛盾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唯物辯証法認为,事物是发展着的,而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內部矛盾所引起的“自己的运动”。因此我們必須树立发展的观点,并且要从事物內部的矛盾来观察事物的发展。毛主席一貫坚持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并且解釋說:“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对性这个問題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說,每一  相似文献   

19.
对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理论把握●胡振旭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要依靠谁,以作为推动改革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党的一贯方针...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论》)诗歌形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应从诗歌形式的内部矛盾中去寻求。语言和格律是诗歌形式内部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间又矛盾又统一的过程就是诗歌形式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