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阵地、精神的阵地,它既创造知识,又传播知识,肩负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引领和谐文化的先锋;是传承文明弘扬和谐的主阵地;是和谐社会个体培养的摇篮;是和谐文化的辐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器;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创建发展的示范区,在和谐文化的创建中起着重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青年教师认同和传承大学精神的现状,从厘清办学理念、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精神传承的有效途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强 《管理科学文摘》2010,(36):125-12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发展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可以具体阐述为以心为本、以智为本、以和为本。对此不仅要上升到企业理念、价值的高度,而且应该赋予其可操作性,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反映了一所高校办学的价值理念,是激励高校发展,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精神动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由高校价值观、高校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高校伦理观等五大部分组成,具有促进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化包含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战略等大学核心竞争力要素。高校档案是学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发展的缩影。高校文化已成为高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档案与高校文化建设关系的梳理,认为要突出和拓展档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要素功能,提升档案在整个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形象。  相似文献   

6.
周太良 《决策探索》2007,(17):107-108
高校承担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中的教师承担着培养教育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因此,培育青年教师的和谐精神也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领导者》2009,(1):31-32
乐陵市国税局结合工作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工作优质、关系融洽、精神健康的和谐国税,同时以个体的和谐推进社会整体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它对于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已被广大医院管理者所认同。构建和谐医院是所有医院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当今医院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医院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医院文化建设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关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通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文化的发展,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方向。本文从医院文化创新的角度论述了医院管理的灵魂就是文化建设,只有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明确归纳出高校寝室文化的内涵、特征、类型和作用,阐述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在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遭遇的难点问题,针对“90后”学生的新特点,探求和谐寝室文化构建的原则,最终通过改善硬件设施、丰富精神生活、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发挥党员作用等有效的途径建设和谐的寝室文化。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电视调解类节目不断涌现并迅速走红后,由于其容丰富、生动直观等优势,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其所具有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价值也引起专家和政府的重视。本文以电视媒体为例,深入探讨电视媒体调解的功能和做法,寻求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公众法治意识的提升来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
  一、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概述
  国内学者在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模式设计上,可分为宏观方面的“客体外生型培育模式”和微观方面的“主体内生型培育模式”。“客体外生型培育模式”强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1“主体内生型培育模式”则强调要从公民个体层面,将相关的法治理念和精神诉求深植于公民的人格系统,形成一种内涵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文化,而后又将这些价值观认同或公民文化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模式。2笔者认为,无论是外生型还是内生型培育模式,在公民法治意识培育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公众的认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及有效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需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认同是公民法治意识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认同是个体对规则本身的意义认知,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唯有认同“人”才会不折不扣地遵从和执行制度规范。因此,如何实现大众对规则的认同,是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规定性决定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价值取向必须与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与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目标相一致;与教职员工的文化需求相一致;与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与依法维权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对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雪冬 《决策》2012,(4):15
据媒体统计,2011年有13个省份、14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先后推出了本地的精神口号,在这些口号中,创新出现了11次,开放出现了10次,和谐出现了7次,包容和爱国分别出现了5次和3次.显然,某些价值理念是具有普世意义的,是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共同追求.既然存在着共同追求的精神,那么地区或城市精神的提出又有何意义呢? 毫无疑问,在这个文化融合加速但又推崇多样性,文化底蕴积淀远远滞后于物质财富增长的时代,寻求、塑造、宣传本地精神是极富价值的,是凝聚地方认同,塑造本地形象,彰显自身特色必要的组成部分.对此几无异议,从个人到国家、从企业到政府,都用座右铭、国家理念、企业文化、政府精神等不同形式来实现着这种构建文化信仰的功能.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地方精神?如何践行地方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东亚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道德取向,对"集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和合"精神的倡导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东亚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历史上西方侵略造成的历史隔断、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妨碍了东亚文化认同。东亚各国应意识到主体文化对于政治文化、经济形态、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把文化中相同的、相似的价值体系作为沟通的基点,取得认同,达成互信,以形成超越民族、国家、阶级、地域的文化内容与文化认同,进行全球公益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是高校教职员工的职责。高校档案馆是大学精神与文化集结地,要创新建设研究特色档案资源,打造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大学文化精神家园与毕业校友返校纪念地,实现档案价值利用最大化,充分发挥全面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为例,从办学理念、校风建设、人际环境和舆论氛围,四个角度对新时期下建设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要想促进学校整体和谐发展,就必须要建设先进的校园精神丈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学生发展、学校管理与教育、文化的缺乏等不和谐的因素,提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阐明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构成及价值,并分别从校园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文化的构建,完善管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应该是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和谐统一的集合体.但是,大学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的冲突,却给大学丈化建设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如何将大学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并使之互相促进,这成为当前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只有构建在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大学文化,才是21世纪和谐大学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又是青年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观诉求。因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发挥其塑造人、引导人、培养人的作用,构建和谐的、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使高校成为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单位、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领导班子和谐才能创造好的发展业绩,才能带出好的队伍,才能引导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构建和谐单位、和谐社会四方面论述构建和谐领导班子的重要性;从班子个体成员之间的和谐,班子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整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阐述构建和谐领导班子的工作格局;从服从大局、团结互助、理解配合、遵规守纪、高效运行五方面说明构建和谐领导班子的共事原则;从民主集中、权责分明、监督制约、提高素养、有所作为五方面叙述构建和谐领导班了的工作机制,从而深入论述如何构建和谐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