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语言学理论来对比分析英汉"夫妻"谚语各自在句法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语义关系上的特征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夫妻"谚语是指表现夫妻关系以及夫妻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谚语。本文论证英汉"夫妻"谚语在句法结构及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的异同反映了英汉民族夫妻伦理关系文化上的异同。这种对比分析旨在认清英汉民族在这一传统文化领域里的共性以及个性,有助于英汉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向心结构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主张,研究取向是形式的、排斥语义的.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向心结构理论研究呈现出语义转向,人们开始诉诸于语义来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向心结构理论的语义转向不仅是向心结构理论本身的创新发展,也反映了语言研究语义转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语言中最富生命力的语汇之一,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语音、句法、语义等方面阐述了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指出了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谚语.  相似文献   

4.
"秀才秀才,错字布袋"类句式(以谚语为例),在形式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其形式特征是句首词语连续复现.句子前段("秀才秀才"部分)是一个词的连续复现,不是重叠,也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连续反复辞格,它作为一种语用现象,具有指称性;句子后段是对前段所指称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作主观解释,大多是对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概括;该句式是具有一定生成能力的格式;典型地体现了谚语在言语形式、语义传递、语用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更开辟了一片新的语言学科领域.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的最新阶段是语料库在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把经常使用的英文谚语收集、整理、纳入英语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上一个的运用,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源泉.从英文谚语的语言特点、文化含义、社会功用等方面,论述了英谚是英语语料库中一个重要资源,应积极开发,并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德语熟语学研究目前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前苏联语言学界对于熟语学的研究.德语熟语是德语中的一种固定词组,其主要特点是惯用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多词性,并且可以按照交际功能角度、句法角度和语义角度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7.
谚语"有指导的能力,抉择的效用",从语义角度研究谚语,寻找其中包含的各种的平衡方式,可以为谚语实际运用以及分类标准提供根据和帮助.本文以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谚语规范词典>为语料库,将谚语分为静态语义平衡和动态语义平衡两大类进行分析,静态语义平衡包括风土谚语以及事物谚语中的纯常识谚语和常识事理谚语.  相似文献   

8.
动结式形式简洁,语义关系却很复杂,是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计算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对象.本文旨在对其中一个大类,即"V+ADJ"类型,进行梳理研究,将其归纳为6种不同的范畴模式,然后重点讨论了它们的表层语义结构,并根据语义指向的不同,表达为相应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9.
言内语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境和语义密切相关,语言哲学界对语境的关注由来已久,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在现当代语言研究中,“语境”已成为人类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等多门学科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对语境研究追根溯源,理性地回顾总结语境研究的发展源流,对于深刻认识语境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隐喻性特征广泛存在于英汉谚语中,常见的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根隐喻和派生隐喻以及陈旧隐喻和创新隐喻在诸多谚语中都能找到例证。谚语的语义特征如矛盾性、临时性、程度性和回复性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特别是英汉谚语中的程度性和回复性在文学作品和商业文本中的具体应用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以364名高校教师为研究样本,探讨高校教师创新自我效能感对科研绩效的影响,以及科研投入和挑战性科研压力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对科研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挑战性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有倒U型影响;科研投入在高校教师创新自我效能感与科研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挑战性科研压力对创新自我效能感与科研绩效的关系以及科研投入与科研绩效的关系均起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格心理学中的自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人格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自我的跨文化研究和脑机制研究是未来自我研究的热点和趁势.百年来国内外自我研究存在精神分析取向、现象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种取向,以及"客体我"和"主体我"研究两大范畴.当前自我研究存在自我的综合性研究不足、客体我的研究多主体我的研究少、脑机制的研究局限于认知部分、对本土文化的自我概念研究重视不够等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现象学基础上,受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影响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强调"人"的研究方法,有实践性、反思性、敏感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同时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人文科学视野中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使教育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其本身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乡村教师的科研处于初始或停滞状态,亟需构建科研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乡村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要加强对乡村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重温与重构。另外,针对乡村教师科研热情不高的现状,要建立科研培训课程体系。一方面,根据教育实践问题为科研活动提供研究方向,设置侧重科研过程原则性和步骤性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将乡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生发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转化为科研论文,设置科研论文写作的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15.
实证研究即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实证研究体现了以理性为基础,以怀疑、独立、公益、变革等为内涵的思想精神,具有客观性、可量化、有定论和可验证等鲜明特点。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在知识积累方面有共同的条件和特点。这些共同之处表现为知识累积的曲折性、知识累积的竞争性、知识累积的循环性以及人的复杂性。教育研究的发现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教育学要加快教育科学知识增长,必须聚焦科学问题并不断深化问题,加强实证研究。教育科学知识的增长需要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教育实证研究对增长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强数字时代的教育治理研究,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加强因果推论研究,进而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拓展专业自主,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观察和再思考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在自身不断拓展和开掘的过程中,呈现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趋势。教育研究是一种成人的研究,是一种事理研究,也是一种行动的研究。离开了行动研究,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效益无法体现出来;离开了行动研究,就难以辨别教育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差异,也难以把握其特殊的性质。在行动研究中,教育的缄默因素日趋明确化,研究者在视界融合的基础上提升经验,在行动中研究成人,在行动中研究成事,在行动中反思教育理论,使教育研究获得新生和永恒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截取的1999—2019年CSSCI与核心期刊797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及突现图,构建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展示近20年来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研究趋势等。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稳步推进,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不断深化;高校是长期护理研究的主力军,但学者间、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当下尚未形成较严密的学术研究网络;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驱动和引导;研究的本土化与精细化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以来,晚清幕府研究成果丰硕,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公开出版的论著数量较多,平均每年有一部专著问世;研究的领域扩大,宏观研究加强,以著名幕府、绍兴师爷为代表的个案研究成果显著;研究的方法、视角和材料的发掘等都有新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宏观研究不够、立意不高、重复研究、拓展的研究空间不大和新材料发掘少等问题。检讨十多年间的研究状况,以期推动晚清幕府研究的繁荣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科研漂移"是指科研活动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中心课程构架中分离出去的现象。在我国,"科研漂移"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和人均值都低于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高校之间的科研资源分配向部属大学、重点大学和综合大学集中,很不均衡;大量的发明专利向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转移以及大学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分离。导致"科研漂移"的主要原因是由前苏联传承而来的科学院与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和高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职能分离。"科研漂移"对大学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人文、科学研究的智慧成就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下一代人,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体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消除"科研漂移"现象的基本对策是:改革现行科学院与普通高校相互分离的制度,重新组合科学院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科技资源应当依据大学的类别层次进行相对均衡的分配,坚持洪堡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