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逸阳同志的《农民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是一本研究中国现代化与农民问题的力作。他提出并论述的当代中国农民是中国现代化主体的新观点,对于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正确认识农民、理解农民、提高农民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民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问题极其重要。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农民主体的形成、成长及其历史地位,阐明了实现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重要性,即农民主体现代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并且明确地提出它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分析,探讨了农民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王全营、曾广兴、黄明鉴编写的《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1989年6月已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专著。 《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以下简称农运史)全书共分七章,近二十万字,全书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大革命为主线,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北伐前后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全貌。 该书的第一特色是立意正确、注重史论结合。党对农民问题的了解,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党的“一大”对于农民问题是没有认识的,“二大”提出了农民问题,但多是从人口众多的问题认识农民的重要性;“三大”正式提出和讨论了农民问题,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的决议案,认为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应作为党在今后中心工作之一;中共“四大”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大会通过了《对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但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出土地问题。之后,毛泽东同志1927年3月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集中了党内的正确意见,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该书对这一问题专门设章辟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丰富的史料阐明了这一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 ,这已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所证实。今天 ,农民和与农民的从业和居住环境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又构成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农”问题。十二亿人口 ,九亿在农村 ,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中国农村的稳定 ,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 ,没有中国农民的富裕 ,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 ,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克服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思想障碍———传统的小农意识 ,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的基本情况怎样,直接、间接地决定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特质。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农民的状况构成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部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为其终点。当代中国农民的重新分化正是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这支庞大队伍的重新解体,引起了社会各门学科的关注,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产生了许多分歧。本文试就中国农民阶层分化问题作一论述。一、农民分层研究的指导理论在当代学术界,分析和研究社会结构,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7.
把人口问题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兼顾起来通盘考虑,是邓小平同志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根本特色.其理论的人口底蕴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战略部署等一系列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联,从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特点出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可行现实途径只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树立“三步走”的持久战方略;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中国现代化压倒一切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根本是农业、农林、农民问题;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关键在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短短20多年就获得了全国政权,而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却迅速崩溃。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与否具有决定意义,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中国国情决定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相似文献   

9.
在农民中国,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身份制度经历了三次变迁,每一次变迁意味着农民身份有新的内涵。作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民身份将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0.
<正>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所建政权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项公案。顾诚同志在《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引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此文)一文中说:“有的同志却根本否定历史上曾经有过农民政权,认为农民战争中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 ,又是一个农村和农业经济十分薄弱的国家 ,在这样一个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课题。为此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一、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我国的“三农”问题农民是我国国民的主体 ,农业是中华民族经济的支撑 ,农村则是中国版图的最大区域。中国是“三农”地位十分突出的国家 ,这是我们最大的国情。中国共产党从它一诞生 ,对这一问题就有较清醒的认识。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 ,对于“三农”问题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规定 ,…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问题历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回顾历史,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者当属毛泽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农民主体思想。本文从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解决来阐明他农民主体思想的内涵与实质。这对于我们探索和解决今天中国农民问题仍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度完成赶超型现代化的任务,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色。这一基本事实意味着,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农村社会,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惑中国发展的农民问题,缔造了中国农村的稳定局面,进而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发展政治学的研究表明,评价政治稳定状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状况,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一则在于政…  相似文献   

14.
农民非农民化是指农民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成为其他身份主体的过程。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成为非农民的现象。一个国家不经历声势浩大的农民身份变更过程,就难以达到现代化的彼岸。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农民的转化是现代化中最为壮观、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是社会结构变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量。当代中国,正在工业化、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上跋涉,数亿农民正在改变已经承袭了几千年的农民身份,加入到现代化的行列中去。这一巨变无疑将对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产生多重影响,我们必须对此现象予以高度重视。农…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8期发表了张新文同志的《我国农民阶层分化刍论》一文,之后又收到一些有关这一问题的来稿。现选发此文,供有兴趣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迪光  罗艳 《船山学刊》2012,(3):160-163
《知性论》是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思想家王船山的一篇重要的单篇哲学论文,近代以来得到许多如梁启超、侯外庐等这样的大学者肯定,他们肯定《知性论》是从辨名实相符或者用现代术语来说是从知识如何产生的角度来论述对"性"这一概念的认识,王船山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从名实的关系来论人们的所谓"知"即现代所说的"知识"获得,二是批判浮屠、老庄、王阳明等派别各取一物来确定"性"的定义,是浅薄的,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论粮食税》一文是从当时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的理论与实践选择。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列宁从这一方法出发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的阶段,指出了社会主义是具体的这一科学命题。列宁的方法以及由这一方法所产生的理论认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基于将来"谁来种地"的战略考虑。鉴于此,从农民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进行科学理论阐释,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路径,这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农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一个古老的称谓,是乡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这样一种说法,认为中国70年代末农民为8亿,而到了90年代为9亿。改革开放以来,捆绑着农民在土地上的绳索已经解开,自由度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流动量增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使农民原来铁板一块也发生了裂变。显然传统的关于中国农民的理论已不能自圆其说,有必要对中国农民的理论的几个问题作重新审度。三个概念的界定:农民、农业人口、乡村人口G·塔德1896年著的《未来史片断》中有这样一条论述“乡下人!一个奇特的古词。渔夫、猎人、农夫、…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现代化生成的特殊性《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告诫我们:观察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能割断该国的历史,不能无视该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就是指一个半世纪以来的革命史,中国的国情就是指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规定了生存权始终是中国人权在中国的最主要含义。因此,人权的其他内容,都依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状况而具有不同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