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82岁的父亲近10年以来住过3次院,幸好总能化险为夷. 第一次是在9年前,父亲晚上夜尿的频次多了起来,还总是尿得不顺畅,是典型的前列腺肥大症状,在老年人中这样的问题不少见.果然,到市医院检查后确认为前列腺增生,需要手术.毕竟那时父亲已年逾7旬,况且正好赶上73岁这个数字,老人不迷信但总是心里多少有些犹豫.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还与在北京某医院工作的表姐进行了沟通,最后大家一致说服老人做.其实父亲是个很坚强的人,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再退缩.在临进手术室时,我拉住他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还是他主动把手撤回去,冲我们摆摆手.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7,(4)
前不久,我听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个5岁的小孩,由孩子的爷爷带着到城里看望在工地打工的父亲,祖孙三代在城里住了3天。第4天早晨。老人外出买菜,回到出租屋时,孩子不见了。老人遍寻四周,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3.
周恒祥 《老友》2020,(2):19-19
最近,我看了电影《102岁仍未老》。电影中,一位102岁的父亲将75岁的儿子送往养老院,原因是这个儿子老气横秋,无所事事,一个词:无趣。一怒之下,不愿意与无趣的儿子一起生活的父亲,便断然采取措施,把无趣的人从眼前抹去。联想到日常生活,我发现确实有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有趣的老人看起来精神更矍铄,更有活力,更加长寿,而无趣的老人则精神萎靡,唉声叹气,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4.
这个让人辛酸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电业局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父亲就住在女儿居住的小区的窝棚里,竟不知道女儿的家在哪里。他在垃圾堆里捡拾东西充饥,亲生女儿看了却表情淡漠。面对年老体弱的父亲从无责怨的宽厚,女儿却无丝毫的内疚。老人的遭遇,引起小区里许多人的强烈不满。如果我们的社区干部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让老人摆脱困境呢?  相似文献   

5.
谁是爹地     
基因不合 谁来抚养 相传古罗马时代的律师居然提出一个富于现代含义的关于父亲的定义,翻译后的意思大致这样:母亲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你们父亲,则是当孩子出生时,母亲想要与之结婚的那个男人。古罗马人没有进入基因测试时代,而一个叫迪伦·戴维斯的现代西方男人不得已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6.
长文 《山西老年》2014,(2):28-28
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这是相对那些儿女双全、能颐养天年的老人而言的。对于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来说,拥有一个"小棉袄"就是奢望。可对于长子县常张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来说,就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他们生活得祥和安逸,因为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她会在他们身边喂水喂药,精心照料;在他们衣服被褥未脏的时候,她就会及时清理换洗。她就是被称为五保老人"贴心小棉袄"的乡敬老院卫生管理员——李秀籽。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20)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来了,老人们在这一传统节日登高望远,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但是也有些老人,因为身体和心理的种种问题,不能享受到登高的舒畅,这样的老人其实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演员,能像今天这样拥有最为众多的观众。话剧时代,演员面对的只是剧场;电影,以其循环不已的放映突然扩大了它的观众群;而如今的电视,则能同时囊括数以亿计的视听对象。可以说,没有任何时代的演员的语言,能象今天这样广泛地影响着千千万万老人、青年和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9.
经不住我的苦苦劝说,父亲终于答应从乡下老家搬来和我们同住了。我和妻子都有一份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不需要父亲操心。父亲老了,难免有些自卑,生怕年轻人会嫌弃他。为了避免父亲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和妻子对父亲悉心照料,从不让他做半点事。  相似文献   

10.
《山西老年》2013,(5):66
编辑同志:我父亲(79岁)金某前几日到某银行储蓄营业厅办理存单转存业务时,营业厅引导员见老人行动迟缓,问明情况后,特意将我父亲引导到旁边另一柜台填写,并将一把轮式转动座椅推到老人身边。我父亲扶过转椅欲坐时,因转椅灵活转动致其坐空摔倒在地。经诊断为右腿骨折,老人住院治疗半月花费医疗费4900元。事后,我  相似文献   

11.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2.
文方 《老友》2009,(11):63-63
婴幼儿和孕妇要适当补充维生素,是人们熟知的,其实老人也有这样的需要。近来国际营养学权威机构指出,老人由于易患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胃的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3.
15年前,一位不识字的东北老人在出远门探亲时,与侄儿在火车站走散了。此后,他靠乞讨活命,在外流浪了两年多。就在老人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善良的苏北农民徐为余搭救了老人,并将老人带回家。13年来,徐为余和妻子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把老人当作父亲一样赡养……  相似文献   

14.
冯真 《新天地》2015,(4):28-29
今年春节,我的女儿李丹阳(旅英历史学者、历史学博士)回国,一头扎进采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艺》工作中。她和同事采访了很多90岁左右的老人,搜集到一些生动的口述。女儿回家整理录音,我听见这些老人口述,思绪不由得飘回到童年时代。侵略者魔影下的故乡1931年顾顺章被捕叛变,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面临着巨大危险。周恩来同志通过潘汉年,通知我的父亲冯乃超(五四创造社主将、左联筹建者之一)去外地投  相似文献   

15.
看到这则启事,阿刚眼睛一亮:“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阿刚想,这个地方太适合自己目前的需要了。于是,他立刻给发启事的老人打了电话。 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阿刚敲开了老人的门。两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迎接了他。 女主人眼圈发红,声音颤抖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阿刚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猛地撞了一下,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 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家里”。“母亲拍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渐…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郑州919路公交车上,一起因年轻人未让座起始、老人与之发生争吵、最后老人倒地猝死的新闻被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警方介入后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看到,双方先是言语争执,之后发生了肢体冲突,时间持续约10分钟。小伙子先是坐在下车门后方的座位上,老人先走过去,双方出现言语纠纷。争执中,下车门前方有人起身给老人让座。老人坐下后,双方语言争执并未停止,老人随后又起身来到小伙子跟前理论,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随后,车上乘客将两名当事人拦开,但双方语言争执没有停止,再次发生肢体冲突。此次冲突后,小伙子下车,老人倒地。有乘客反映,过程中,老人打了小伙子几个耳光,小伙子并未还手。事后,这位张姓老人的家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父亲60多岁,患有心脏病,因他刚过世,不便对此评论。网评热议有称,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有评论说,如果乘车的年轻人没有坐在为特殊群体设立的座位上,并无为老人让座的义务,老人也要体谅年轻人的辛苦劳累。这应该属于道德范畴的争议。仅就这一事件的法律责任而言,当事小伙子应该就老人猝死担当什么责任,我们需要一个明晰的了解。只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争议和讨论,是为了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和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唐装     
去年冬日的一天,当父亲穿着崭新、鲜艳的唐装,走进照相馆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70 多岁老人脸上荡漾的那份快乐和喜悦。父亲如同小孩过年一样开心的神态,引来了周围不少人羡慕的目光,顿时把我也感染得快乐起来。我没有想到,一件新衣服会让老人如此开心,而使老人快乐竟是这么简单和容易。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和往年的初冬一样,我陪父亲去做过年的衣服。因为前些年一直是做中山装,所以这一次也照旧选了他称心的毛料,做了一套中山装,并且还买了合适的鞋。陪他去取衣服时,我试探着说:“爸爸, 要不您变个样,也和电视里的老人一样,穿一件唐装试一试?…  相似文献   

18.
毛徐宝 《社区》2005,(20):12-13
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养老模式的趋势。杭州的一些社区,也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创了许多“居家养老”工作的新方法杭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扫描每天清早,家住杭州上城区光复路的“时间银行”志愿者王宝玉在锻炼身体后,都会来到76岁的“空巢老人”郭秋桂家中“报到”。他要陪老人聊天,询问老人一天想吃的蔬菜,帮老人买好菜,做好需要做的事情。遇到房屋装修、下水管堵塞等事宜,还要为老人联系家政公司。在湖滨街道,像王宝玉这样的志愿者,被大家称为“好管家”,因为他们几乎包揽了所有像郭秋桂这样的“空巢老人”的生活事务。这…  相似文献   

19.
蕊红 《山西老年》2014,(5):66-66
赵大爷是个独居的空巢老人。前年中秋节,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见独居的父亲很是孤独,便给老人买了一只小猫陪伴老人。那只三花猫漂亮又乖巧,老人一见就喜欢上了。于是,赵大爷给小猫起名"花花",日常生活中,他对花花照顾有加,很是宠爱。  相似文献   

20.
父亲与黄瓜     
赵孝 《山西老年》2011,(11):24-24
父亲一生特别勤劳,如今早已是80高龄的老人,但经常还要在自家的大院中辛勤劳作,一刻也不愿闲着。虽说父亲种了好多蔬菜,但他却对黄瓜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