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从相对中看取绝对、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的时间“辩证性”,是其“中间物”意识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从相对中看取绝对、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的时间“辨证性”,是其“中间物”意识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有一种“执着现在”的时间观念,这一时间意识建构在空间作用于物理时间,而导致“现在”时间缺席和不在场的本体基础上。鲁迅采用“过去”、“将来”当前化的时间形式,新构了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这种“现在”时间意识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作家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蝇王>文本构建的重要艺术手法,小说以未来时间开头,以原始时间延续,以现代时间结尾,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始与现代交融的时间变奏.这种未来-原始-现代的时间变奏,与戈尔丁前三部小说<蝇王>、<继承人>以及<品彻·马丁>的背景时间达成默契,而与<蝇王>本身的明暗对比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借助这种独特的时间建构,戈尔丁深刻地阐明了人性恶的无时间性,表现出他对历史进化论的怀疑.  相似文献   

5.
真正让"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诗学意识的,当归功于屈原.在<离骚>中,他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正是在与时间的对抗中,他展现出自己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饱含血泪的生命情绪.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的空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物理空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域方位,而是作为文化建构和价值体系的一种有效方式,维护和确证着现实合法性的社会秩序。相同和相异两种话语对话的中断和不融合现象,表征了主体的心理空间存在着极大的双向隔膜和话语排斥。其意义的扩充本源于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影响以及通过空间的多维层次关联来洞悉历史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关于时间的文化寓言,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式结构使文本获得一种立体的横向延伸和纵向衍射的时间形式意义,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小说形式的创新大师,伍尔夫倡导反映"内心真实"的美学主张,并创造一系列叙述策略来构筑其小说世界.从叙述时间、聚焦方式和意识叙述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了<到灯塔去>独特的叙述艺术及其表现的崭新的现代主题.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们无法回避的主题之一,台湾作家苏伟贞的小说<日历日历挂在墙壁>在两种不同的时间意识下进行交叉叙述,从而展示了一个大家庭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0.
时间不仅是一种尺度,还是一种意义的源泉。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是从时间观念中构建他们看待世界和生活的不同方式。本论文指出不同时代的时间意识导致了这三种时间总是处于一种微妙的、相互争夺的张力关系之中,也造成了意义与真理、延续与变迁、传承与更替、静滞与发展的不同时代导向。传统社会以"过去"为中心,强调回归和经验,现代社会以"未来"为中心,以进步主义理念为旗帜,强调发展与规划。但是现代时间意识过度地从"未来"中攫取意义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重构新时间意识,仍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身份缺失中的时间诉求——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中的独特时间观念是其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集中表现.运用德理达的解构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洛丽塔>主题的重新解读,发现该小说至少包含了三个时间元素:梦想、愚顽与痴迷.纳博科夫正是借此构建了小说身份缺失中的时间诉求,并以其时间的断裂和弥合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在叙述方式、结构模式等方面比其他作家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2.
"潘金莲母题"发展及其当代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金莲的"美"与道德失范两种对立的情感因素被熔铸在"潘金莲母题"的具体意象上,象征性地显现了人的伦理意识和自然情感冲突.这种冲突人类的过去、现在、将来都会遇到,都在想办法解决,又永远处在妥协的状态中,母题原型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化着.<水浒传>、<金瓶梅>、<义侠记>、<潘金莲>等作品提供了母题演化的具体文本,潘金莲、王婆、武松等人物形象承载了母题的特别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实在性时间与虚幻性时间的对照,构成了张爱玲作品独特的时间景观,造成了"苍凉"与"隔"的审美效果.她窥透女性对韶华易逝、青春老去的恐惧与拒斥的集体无意识,塑造了众多的"怨女"形象,在更深的意义上展示了一种现代的时间意识和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走西口>是双重视域下对历史的现代性建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小叙事"穿插进行,多方位展现了走西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该剧对"仁、义、礼、智、信"进行了重新阐释、发展,形成现代核心价值观念;对儿女情的叙述颠覆了传统婚恋观,试图建构具有革命意义的现代性男女关系;对小人物的阐释更加理性,认为其不仅创造了英雄,而且创造了历史.<走西口>在传奇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儿女情长中叙述历史,在小人物的生存中体验命运,在走贾行商中讲述革命,提供了多角度、多元化的现代性解读文本,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湘行散记>和<湘西>作为沈从文两次重返故乡的产物,联结着沈从文对于湘西的全部个人经验,并经由这种个人经验的放大与改写,在怀乡与追忆中,用一种极其个性化的方式把湘西的诗性形象凸显出来,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微型缩影.因此,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形象既是其个人的,同时也是中国的,是其个人记忆在现代性背景下对"乡土中国"的诗性重构,对跋涉在现代性路途中的中国乡村来说,也许具有整体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正如许多20世纪西方现代作家纷纷把视野转向远古神话一样,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诗意地建构了现代人的神话.作品继承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神话传统,代表传统南方贵族的沙多里斯世界和代表北方新兴资产阶级的斯诺普斯世界之间尖锐的对立与冲突,是构筑作品神话世界的宏观建构;而作品所潜隐的对位式神话结构模式,则可看作是福克纳神话世界的深层建构.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现代作家,福克纳之所以如此执着的构筑诗意盎然的神话乌托邦,其深层意义在于思索与探寻"迷路的现代人"救赎的希望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弗朗索瓦丝·萨冈的时间意识及其生存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索瓦丝.萨冈是以抒写"忧愁"闻名于世的作家,在忧愁的背后是她的时间之伤。其作品中的人物流露出了回避"过去",拒绝思考"将来",存在的只有"现在"的时间意识。在唯一存在的"现时"中,作者有两种时间体验:一类是应消磨掉的空虚时间,另一类是应珍惜的情感时间。基于这两类时间,作者的描写表现出两种倾向:日子的消亡和美好的瞬间。为了尽量延长美好的瞬间以赢取时间,萨冈选择了以幸福为唯一准则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以春夏秋冬的季节循环作为文本的基本叙事时间框架,这种"迷宫式"的时间叙术艺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缠绕中呈现出非线性的时间流变,使小说在情节、场景的流动交织中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时间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民族认同的两大建构路径,即“现在—未来”导向路径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可以看出,在时间性的三个层面里,“现在”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现在—未来”导向的路径从未来寻求合法性,主张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民族认同的建构所依据的是精英知识分子所设定的民族国家的规划。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则是从过去寻找合法性,以回归传统、挖掘新的传统或是重构传统的方式,通过与“过去”建立起联系,使自身权威化。无论是哪一种路径,民族认同建构都是以“现在”为核心的。因此,在民族认同建构的“时间性”问题中,“现在”之重要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是现代现象,它更是重组过去和未来关系的关键。相对于“真实的过去”的不可改变,“未来”的不确定,“现在”却为建构者的主体经验参与到认同建构中提供了机遇。在重组过程中,建构者得以充分调用“过去”和“未来”的资源,使民族认同获得它所需要的多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性线性时间模式的批判和终结是利奥塔后现代式"重写"的目标。对于利奥塔,线性时间模式是元叙事自我结构的基础和工具,是现代主体总体化与同一化操控的同谋。而在线性时间形式中,"现在"概念又有着特殊地位,正是这种"现在"将时间结构为一种现在—时间的同质而均匀的顺序流。因此,对线性时间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现在"的瓦解是利奥塔重写策略的关键。利奥塔以一种属于事件或发生的绝对"现在"来置换或拆除同质的"现在",解构线性时间秩序,甚至于解构现代主体。这个绝对现在也是利奥塔后现代性的时间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