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对六朝文学的认识上,杜甫与同时代主流观点不同,对庾信、鲍照、阴铿等诗人作家的成就予以肯定,在诗歌创作上也深受六朝文学影响,同时又"变化而不失其正"。文章试从杜甫对六朝文学的接受来论证为何明清以来诗评家以"变"来形容杜诗,以及诗之"变"的意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荆州,作《登楼赋》以寄慨以来,"登楼"遂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身世之慨和客中之愁的一个特有的人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而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不仅在其登楼诗中继承了王粲《登楼赋》表达身世之慨和故园之思的抒情传统,而且运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将伤时忧国的伟大情怀,和深邃的"宇宙意识"寄寓其中,拓展了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范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千载传唱的名篇。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孟子》中有关于平旦之气和夜气的描述,这不仅反映了孟子人性本善的论点,同时也反映了人性本善的真正含义:人性本善并不是指人生而有之,而是一种向善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8,(7):62-63
当你举杯邀月时,赫然发现悬在头顶的是一轮红日,洒向人间的是万道金光,是否会感到惊讶呢?  相似文献   

5.
中秋之夜     
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晚上吃完丰盛的晚餐,我和爸爸就出来散步,顺便赏赏月。不知是月亮太害羞,把云拉到身边挡着,还是云儿太调皮,缠着月亮婆婆不放,  相似文献   

6.
《足球之夜》是中国电视体育专栏节目的先驱,带动了一大批体育专题节目的发展,这档栏目的报道有着很独特的风格,从报道形式到节目策划,从一个镜头的运用到每句解说词的使用都有独特之处,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我们的工作实践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东北沦陷初期,在日伪政府利用报纸进行文化殖民的同时,催生了以副刊《夜哨》为代表的文艺反战阵地,并凝聚了一支革命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夜哨"作家群。他们以《夜哨》为文艺重镇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活动,成为沦陷区抗日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副刊《夜哨》这一文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作家创作的文学基本特征来呈现副刊与东北沦陷区文学的深层关系,对东北区域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8.
“夜未央”“夜未艾”“夜乡展”是西同时期用来纪时的专用名词。并非是由“夜”与“未央”“未艾”“乡晨”组成的句子。“夜未央”一般称作“夜未中”或“夜未半”,指24小时制中的21:45-23:15,相当于十二时辰纪时法中的亥时。“夜未艾”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夜过半(中)”,指0:45-2:15,大致属于丑时。“夜乡展”就是“鸡鸣”的最后时分——“鸡三号”,相当于3:15-3:45,属寅时。这一认识也有助于深化学界对于西周纪时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马戏团之夜》中,安吉拉·卡特有意识地把她的小说设置在封闭的空间内,以映射现代人逼仄的表现空间。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事件及其空间关系,把人的残忍和一本正经糅合在一起,把梦幻、荒诞和现实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虚虚实实、可笑又可悲的世界。书中充满了讥讽和嘲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残暴、无奈与迷失,从而对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文章从空间体验的表征、权力空间的解构和空间叙事的并置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阐释《马戏团之夜》带来的省思。   相似文献   

10.
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通过描绘20世纪30年代巴黎都市的外来者、同性恋者以及异装癖者等边缘人群的欲望与挣扎,再现了为当时西方社会主流文化所忽视的他者群体的生存状态。文章主要从犹太人菲利克斯对文化身份的探寻以及由奥康纳医生及罗彬所代表的第三性对性别身份的探寻两方面探析《夜林》中边缘人群的生存境遇,探索为现代社会主流文化所鄙夷的他者的伤痛和命运,以及他们身份探寻背后隐藏着的现代人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1.
圣堂山之夜     
黄山 《今日南国》2006,(7):44-45
许多年前,我和阿瑞到了圣堂山脚,找到了综合队中的一个考察小组,于是便同他们一起活动。地层古老的大瑶山,由海洋上升为陆地。至今已有两亿年历史。主峰圣堂山超出青岛黄海平均海水面1979米。由于经受人类经济活动干扰少,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森林以及生活在森林中的珍贵生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从《伤逝》题目入手,来阐释鲁迅先生这部作品的深层意蕴。通过“伤”与“殇”之间关系的深层挖掘,来展现《伤逝》创作所体现的深刻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古典诗歌实例,揭示了夜对诗人感情触发的不同层面包括一般美感、孤独感、生命感悟、宇宙意识等,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阐释夜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1,(3):28-29
那是十年前的遭遇。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离家三十里外的小镇上读书。那天下午,在我们上自习课的时候,一个来镇上办事的本家叔叔找到我,告诉我祖母病重,快不行了,想见我最后一面。祖母只有我一个孙子,叔叔说她没见到我是不肯落气的。希望我赶快赶回去,见她老人家一面。  相似文献   

15.
"清词丽句"固然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诗风的特点,但韦氏却并非是唯美的形式主义者,他的诗歌往往在清词丽句的华美中蕴含着浓郁的伤时、伤事、伤己情愫.就其诗歌所选题材与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言,韦庄与杜甫诗作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即二人诗作中都有鲜明之"我",然而杜诗中之"我"乃心装天下之大"我",韦诗中虽不乏有忧国忧民的大"我"之悲,但在大"我"之中却往往多了一层顾影自怜的小"我"之叹.  相似文献   

16.
论冯至的诗     
本文以现代著名诗人冯至的诗风流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冯至20 年代到40 年代的诗歌创作。指出包孕在诗风变化后的诗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7.
“杜诗疗病”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治愈疟疾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病”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18.
美籍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的小说《夜》描写了一个男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讲述了纳粹对犹太人所进行的残忍的种族屠杀与迫害。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历史创伤。  相似文献   

19.
"戏作"之诗虽不是杜甫的主要作品,却有助于研究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诗人生性诙谐,能在苦中作乐,处处流露真情.诗人采取历史评价与特色分析相结合的态度和方法评述诗坛,见识卓越.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意象是隐喻思维的产物,是读者了解诗歌精神的载体。通过研究以“夜”为意象的诗歌,揭示源语域和目标语域之间联系美的隐喻思维,这也是读者了解诗人情怀和寓意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