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政德是指从政者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政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导向性、统御性。我国的政德主体是指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由于当代中国经济改革选择市场体制,道德观念出现了一系列复杂而尖锐的矛盾,社会风尚和道德规范正处于膻变之中,政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改革精神,探索应对之策。一、转型期政德建设的一般原则政德在中国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源流和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重视“为政以德”,“德惟治,否德乱”,把政德摆在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极高位置。历览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2.
关于行政伦理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伦理价值观作为国家公务员在行政领域有关行政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是其行政价值生活实践和知识的凝结、升华,表现为一系列关于基本行政伦理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在国家公务员面向现实和未来的行政价值活动中,行政伦理价值观具有重要的评价标准功能与导向机制。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涵。这就是: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价值核心与价值目标。其一,“廉政”是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廉政,作为行政领域的特定关系,包括行政伦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价值意义。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3.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多次强调“学史崇德”的要求,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学史崇德”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鲜明的现实指向。从理论上来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学史崇德”的核心要义。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以史化人、以德育人的文化基因与中国共产党以史育德、重视政德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学史崇德”的历史文化底色与实践经验基础。从现实上来看,“学史崇德”有助于夯实百年大党的信仰根基,赓续百年大党的精神血脉,壮大百年大党的青年队伍,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建设,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为党培育德才兼备、坚实可靠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4.
干部政德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百年来,党在干部政德建设上做了宝贵的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进一步明确干部政德的内容和强调以德为先的干部选用导向,坚持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加强干部政德建设,以党内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干部政德建设,开启了干部政德建设的新局面。深入分析党在干部政德建设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的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小平同志这一科学论断,给了我们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引我们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小平同志指出,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是其内在要求。完善政德教育内容 ,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养 ;严把干部“入口” ,健全政德措施 ;以民主监督、法治约束来保障政德建设的落实 ,是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必备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的廉政制度,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爬梳史料,较为系统地归纳整理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内容和廉政保障机制,并分析其特点。作者认为廉政不仅有“廉”的内容,还包括“勤”的含义,体现在实践中也就是廉政勤政一起抓。在廉政机制上注重政治道德教育的同时,从官员选任、考核、纠举惩戒等制度上互相配合,在注重“增俸养廉”的同时,又“省官削费”,这些措施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清正廉明盛世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文选》中,贯串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思想。中共中央在《关于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着重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872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很有必要从哲学上进行探讨和思考。一、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是“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列宁全集》第17卷,第22  相似文献   

9.
五四后的1922年,梁启超在18年前发表的《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的基础上写成《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一文。在文中,梁启超不仅最先对清末以来就一直占据着中国学术界统治地位的“中华民族外来说”尤其是“西来说”公开提出质疑,而且还在他早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总结,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史研究和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他这时所说的“中华民族”却仍还停留在早年认识的基础上,亦指的是“国族”意义上的“汉族”,而非现在几乎所有研究者所认为的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当他要表达“汉族”的涵义时,使用的是“中华民族”;当他要表达“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涵义时,使用的是“中国民族”。在梁启超的笔下,“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不能看到他同时在使用“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就以为这两个观念在梁启超笔下可以替换,“中华民族”指的就是“中国民族”所指的“中国境内各民族”。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处于应然与实然的张力状态之中。从应然目标来看,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要以明大德为首要目标,锤炼坚强党性;以守公德为核心目标,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以严私德为基础目标,注重修身律己;以强考核为现实要求,健全德性考核机制。就实然现状而言,当前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面临永葆初心使命的独有难题,以及重“名利”轻“奉献”、认知偏差化与政德行为失范、政德建设机制尚不健全等多重困境。为此,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要做到“两个维护”,凝聚政德共识;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培养政德心理;坚守人民评判标准,内化政德价值;坚持约束与激励齐抓,健全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保证我国现有权力结构的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预防和惩治腐败?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构建起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廉政体系。即由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廉政体制和相互契合、运行良好的廉政机制,以及科学周密、规范管用的廉政制度构成的在宏观与微观上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确实能够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的政治制度。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就是要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苹果”长久保鲜,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清除“腐烂苹果”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思克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这里所讲的“历史经验”,主要是指我们党自八大以来直到十二大这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论政德建设的“三个优先”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福建三明市委从改善党的工作作风出发,提出“该办就办,说到做到”的政德建设具体措施,无疑是开了好头。但要使政德建设从个别性提升到普遍性,还必须从更广阔视野和更深层次予以认识。本文拟提出“三个优先”原则,对此作一尝试。一、在道德建设中,政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早在酉周,人们就认识到政德建设的重要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这即是说,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辅助,只有取得民心才能统治长久。一个人,就是天命使他做了国君,“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区就业概念界定与现代就业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对于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热点问题,“社区就业”概念与政策是中国就业政策框架与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创造,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意义。作者归纳了社区就业概念的四种界定取向及其内涵外延,提出由自由市场就业、准市场就业和政府保护就业三部分组成的新型现代就业政策框架,并分析其理论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报告不仅科学系统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特色理论)的生成、发展和主要内容,而且鲜明地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这里的“精髓”涵义与毛泽东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涵义是否是一个样?从怎样的角度去把握这个“精髓”?为什么说对“精髓”涵义准确理解与否,是领会邓小平特色理论的各个基本思想(原理)、把握和运用这个特色理论的关键?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贯彻十四大报告的精神过程中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本文试从哲学层面上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历史考察和现实的分析,与理论界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历史在中国人的叙事中就是方法,梳理历史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提炼经验和总结方法的过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有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政策表达,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具体样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目的样态”之间的差距构成了社会主要矛盾,正是在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具体化的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趋近,这就构成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共同富裕实践的逻辑主线。从历史中总结和提炼经验,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带领全体人民继续推进共同富裕的方法论遵循。生产能力现实场景与共同富裕目的样态之间的动态统一,同时也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历史向度与价值向度的统一、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社会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要抓干部的政德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为干部政德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少数干部行为越轨和权力道德滑坡的问题,因此,政德建设是我们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强化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良好的政德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干部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要义探析麻秉华,李业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无论毛泽东同志还是邓小平同志,都一再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个“结合”的产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19.
古代到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 ,可以概括为 ,“一衣带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在两国关系史上 ,历史意识形态的相同性 ,成为连接两国关系的深层纽带。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礼治体系”① 形成以来 ,两国又同在一个国际体系之内 ,“辅车相依”的涵义与这一体系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到了近代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朝鲜 ,两国关系变为“唇亡齿寒”的关系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意义愈加重要起来。可以说古代到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层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也就是我们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应当贯穿于整个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贯穿于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