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吴自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2,(2):17-23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出生在一个地位不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接受儒教传统教育的熏陶,对当时地方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的困苦生活,有切身的感受,使他很早怀有“欲与稷契遐相希”的抱负。1042年(22岁)考中进士,开始官场生涯,曾在扬州、鄞县(即宁波)、舒州、常州、江宁等处做地方官二十多年,他的改革时政思想就是在这时逐渐形成并系统化的。 相似文献
2.
3.
张世俊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3,(3)
我校罗传奇教授和吴云生副教授(现在南昌大学任教)合著的《王安石教育思想研究》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二位先生多年来研究王安石教育思想的新成果,也是列入国家“八五”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江西古代教育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专著。 抚州临川,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临川这块沃土孕育出众多的文化名人、艺术巨 相似文献
4.
传奇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5,(2)
王安石教育思想研究室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一)调查访问:该室先后三次派员到外地调查访问:第一次到王安石在抚州活动的地方,临川、东乡、金溪等地进行调查访问,查看了县志,翻阅了家谱,召开了座谈会,从王安石的故乡人那里,了解了许多珍贵的史料;第二次到王安石在外地活动的地方,宁波、南京、开封等地进行调查访问,查阅了有关县志、府志,先后在绍兴师专、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其史学、文学、哲学和美学方面的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评述;本文只就人们尚未重视的司马迁心理学思想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6.
吴云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4,(2)
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虽然一生未从事过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他从实行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改革的思想是荆公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评传的形式,论述了王安石在其推行新政需要人才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包括: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实行“三舍法”,创设专科学校,统一大学教学用书,重视感化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有鹏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30-34
王安石关注现实社会与风俗变化的联系,其集结点就在“流俗”,或称“流行于世的时俗”,是社会发展中种种弊端。其风俗思想与他的改革事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他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风俗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风俗思想的核心在于济民,在于安业,通过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的相互协调.形成美俗、良俗,直指时弊,即“流俗”。其风俗思想既有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又有博取众收,对传统文化包括风俗文化的理性审视.经过深入思索所作的批判总结,表现出其风俗思想的独立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10.
龚抗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出身于中下级官吏家庭,少年时曾度过一段“贫苦患难”的生活,这使他比较接近下层人民。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提点江东刑狱等职。长期的地方官吏生活,使他了解了宋王朝当时吏治的腐败,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以及中小地主破产和农民生活痛苦的种种情况,因而产生了变法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变法思想。嘉佑五年(1060)他写了洋洋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相似文献
11.
胡金旺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4):25-28
王安石的心学思想表现为在由人心做主的前提下确立道义的准则,与一般儒者恪守封建的伦理纲常而画地为牢的思想观念有着显著的差异,王安石的这种叛逆思想因而遭到了他们的激烈批判与反对。王安石思想的心学特色在宋学的发展历程上具有开创意义,而稍后的二程洛学虽然也重视"心"的作用,但却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心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饶国宾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5,(2)
系统论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作为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立学科,是在现代生物学、数学、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它作为一种朴素的思想却渊远流长,它是古代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晶。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它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姜国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1):23-28
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改革家,虽没有完整系统的军事著作,但围绕富国强兵这个思想宗旨,而对军事问题多有论述。其军事思想表现在散见的文论中,体现在变法的主张里。王安石提出的"省兵"、"将兵法"、"兵农合一"等军事思想,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詹凌霄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4,(1)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公元一○二一年生。他二十二岁中进士,做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吏,深知民间疾苦。在任职地区,兴利除弊,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五八年,王安石向宋仁宗皇帝上书言事,系统地提出他的变法主张。宋仁宗在位时,王安石两次为相,实行变法,以著名的政治革新家而载入中国史册,曾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15.
叶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生活的时代也大致相同,然而,对待新法的不同态度,留给后人印象中的仿佛只有势不两立的关系。而且无论肯定抑或否定变法的观点,也大多将二者视力对立的两端,甲是则乙非,很少认真研究二者之异同所在,尤其 相似文献
16.
王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88-92
王安石的人才变革思想是出于服务变法的需要。为了保证新法的顺利推行,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他突破了“尚德”的传统人才观,将“才能”凸显出来,作为评定、选拔、培养、任用及考核人才的核心标准。这一人才思想体现了王安石注重实践的精神,是对传统人才观“重德轻才”流弊的一种反拔,虽然也存在一定过失,并招致了众多非议,但它在人才建设领域的革新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郑实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4)
北宋时期的著名法家王安石,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爱国主义者。公元一○六九年至一○七六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活动,对于抵抗民族压迫,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千百年来,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和爱国精神却受到一切反动势力的咒骂和攻击。大地主、大官僚顽固派司马光之流胡说什么王安石“更法度,开边疆,天下深怨 相似文献
18.
马玉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9,(4)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救荒恤灾是他政治活动的一部分。文章着重论述了他对天灾的认识及其处理对策,分析了其自然观与社会观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效果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郑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4)
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兼制夷狄"、德力观、恩抚蕃部和与"夷狄较,须操纵广大"四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兼制夷狄"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德力观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北宋激烈的民族矛盾有关.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谭佛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8,(4)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北宋中期,宋王朝面临内困外患、危机重重的形势下,在强大的保守势力的围攻中,竟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奋力掀起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重大改革。对这场改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评价,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