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模式自"北京共识"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人们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中国崛起对现有西方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为未来世界发展,特别是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核心,其动力优势在于完全激活了"使用价值动力源"和"价值动力源",形成遏制贫富差别、重视科技创新、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价值创造的愿望得到充分激发三种经济动力优势组合。这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私营经济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是为补充公有制经济的不足而鼓励发展私营经济;一种是为推行私有化而发展私营经济。这两种主张,由于从形式看都赞成发展私营经济,所以一提批判私有化思潮,就难免对鼓励发展私营经济产生怀疑和动摇。有的认为,鼓励发展私营经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主张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十年多来,成绩斐然,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事实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开放观的对立和斗争。 一种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所主张的改革开放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是这种改革开放观的根本。另一种是党内外极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精英”及其支持者所主张的改革开放观。其实质是割裂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两种改革开放观在其它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都是从坚持还是割裂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这个根本对立中必然引伸出来的,或者说可以归结为这个根本对立。 从两种改革开放观的根本性质来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也就是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5.
评汉代的两种辞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人对汉赋明显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一种是向后看,坚持儒家立场,(被歪曲了的)《诗经》的传统,经学的写作原则,视辞赋为宣传儒家政治、伦理、道德的工具,其代表人物为扬雄、王充等等。另一种的观点与态度正与此相反,他们从生活出发,从文学艺术创作实际出发,要求辞赋从经学的桎梏申解放出来,发展完善文学艺术自身的特征,其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汉武帝刘彻等。  相似文献   

6.
人本思想文化和科学思想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对立是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叶的基本特征,而两种文化的融合则成为秉承20世纪下半叶发展的21世纪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大力提倡科技文明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两种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两种文化融合,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7.
介观是物理学上的术语,特指波长处于微米以下的宏观与纳米以上的微观的中间状态。转用于经济学中,它是指徘徊于宏观与微观的中途的经济领域。从前,正如物理学上介观未被发现一样,人们把社会经济的更好运行只寄希望于微观的市场或宏观的政府,不自觉地强化一种“非彼即此、非此即彼”的盲从,从而跳跃在经济宏观与经济微观的终极。然  相似文献   

8.
两种气学 两种儒学——中国古代气化身体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世儒学的气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类型,一种是后天类型。两者都反对朱子学理气二分的世界观,也反对佛老的空、无之世界观。但两种气的哲学基础不同,先天类型的气之概念等同于体用论中的用之概念,先天型气论学者的工夫论主张逆觉以入动静一如的流行之境,其目的是要求得存在源头之动能,返本以开个人与世界之新。后天型气论的思想可定位为狭义的气学,此气学的气是自然主义的用法,它反对超越性的内涵,所以其工夫主张乃落在气的特殊性,用气成性;也落在主张气在此世的交感性,透过气的共振建立意义交感的共同体。两种气学虽然对立,但对立中却有秘响旁通。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末的社会主义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景观:实力强大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纷纷垮台,而原先那些实力并不很强的国家却扛起了社会主义之鼎。历史是如此的复杂,却又如此的深刻:它以社会剧变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哲理。 世纪之交,我们需要反思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成败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中国进行改革的同时甚至以前,原苏东国家也曾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可是,中国的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却发生了剧变乃至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何会出现两种截…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属性规定人的本质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对此,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行了批判。但是,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讨论中,又有同志提出要把自然属性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规定,并且认为马克思就是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人的一般本性”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同费尔巴哈等同起来。因此,为了划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人道主义唯心史观的界限,有必要搞清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两种文学史线索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史研究的传统格局是形成了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线索观 ,它们分别是文学史的他律论和自律论的线索观。这样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状况 ,为我们进行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启迪。可是过去的思想材料不能仅是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 ,它们还应该成为我们今天进行新的思想创造的起点 ,作为新的理论之花盛开的基肥 ;那么 ,真正要尊重那些过去的思想的成果 ,也应该是在总结它们的基础上 ,得出我们的认识 ,进而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 ,使得我们的思想与前人的认识形成一种思想的和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一切唯物主义派别都主张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因为它把不同派别的唯物主义认识泉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泉源观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泉源观有着质的区别。认识泉源观的发展同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每一时代的理论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55年版,第23页)  相似文献   

13.
民族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总的观点和看法,是各个阶级及其政党制定处理民族问题纲领和政策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人们由于阶级地位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因之民族观也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根本不同的两种民族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资产阶级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因之它认为,民族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它们都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人。任何民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命运和利益是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社会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两种生产”。(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第一版序言)既然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生产,客观存在反映在古代人的头脑里,就必然产生古代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韩非子《五蠹篇》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几乎各个艺术领域都出现了创新之潮。新的艺术思潮,打破了往昔的平静,引起了一场又一场争论,至今仍在继续。面对这股澎湃的新潮,人们的反映虽然千差万别,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肯定和否定。笔者毫不隐讳自己持赞成的态度。我们认为,虽然对第一个艺术门类、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件艺术作品创新的得失都应当作具体的分析,但从总的方面讲,创新,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大趋势;只有不断创新,我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才能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才能以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李钧 《河北学刊》2005,25(6):83-85
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54年越南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越南北方获得解放。1955年至1959年(下简称前“五年”)越南北方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那五年,越北的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得到温饱,可谓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开国迄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代。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1976年至1980年(下简称后“五年”),统一的越南同样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可是,这五年里,工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国民经济不断恶化,人民日益困苦,可谓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开国迄今经济最为凋敝的时代。两个“五年”的经济面临同样的任务,为何又出现两个如此迥然不同的经济局面呢?这是因为,越南在两个时期里执行着两种不同的政策,从而导致两种不同结果。两种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戊戍时期是新旧文化斗争的重要时期,也是封建文化教育向资本主义文化教育过渡的重要时期。其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劝学观,一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中体西用”劝学观,一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劝学观。本文通过对这场斗争特点的剖析,试图把这一阶段的文化教育演变过程加以历史的、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两种背景下的资源节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资源节约的核心意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以消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而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其核心理念是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传统节约观主要是置于生产力低下的背景下,节约意义主要是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现代节约观主要置于自然资源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节约目的涵盖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涵盖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鲁鹏 《东岳论丛》2011,32(10):10-16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有两种言说,以经济活动为对象的言说和以经济活动参与者行为为对象的言说。经济活动本身没有伦理性,参与者行为才是伦理问题的发生地,前者是价值中立的,后者可做伦理评判。以往的言说多没看到经济与伦理关系中"经济活动"和"参与者行为"的区别,二者的混淆导致对经济和伦理均为不利的结果。在中国,以1978年为界,先后有伦理影响经济、自身也被扭曲,和经济影响伦理、自身也被扭曲的现象发生。给我们的教益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如果被实践证明最有利于创造财富同时也带来许多伦理问题,则应当在维护而不是否定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前提或基础上,矫正参与者行为,这种做法或许短时不能立竿见影,却既有利于经济,也有利于伦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