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管人们是否自觉地提出了这样的任务,他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都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变革现实世界,创造更加理想的美好社会和美好生活.因此,他们不仅要一般地再现和阐释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还要对社会的理想未来做出规划和设计,将其在观念中预先建构起来,并对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道路、途径和方式等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周期的认识过程.本文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对社会规划问题做些初步的分析,向学界同仁求教.  相似文献   

2.
商法理念是人们关于商法本质的理性认识和根本观念,是对商法所应达到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一种理想和信念.基于历史考察和比较分析,我国商法应明确以营利为本、商人自治、风险防范、社会责任为内容的基本理念.践行商法理念,以商法理念为指引来构筑商事立法体系,改革商事司法体制和审判机制,凸显商法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使商法成为规范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法,当是我国商法未来发展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3.
论青年的理想教育王西冀理想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理想是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可能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并超越自我,具有大无畏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理想?一般说来,人们把未来的、有可能实现的、美好的愿望称作理想。理想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动力,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没有理想,思想就会空虚,精神就要瓦解;一个民族没有理想,力量就会散乱,生机就会衰退。人类自从诞生以来,总是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境遇,提...  相似文献   

5.
浅论理想     
理想是壮丽的,也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多少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追求理想,探索理想,许多仁人志士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终生。当前,在我国全面改革、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同理想,这对于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一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从人类的产生的时候起,就有了对美好目标的追求。但是有了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并不等于就有了理想,因为理想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它不仅是  相似文献   

6.
回望历史,放眼未来,共产主义是闪耀着真理光辉的理想目标。从现实维度出发,共产主义是美好的,它是当今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共产主义是科学的,它是今天人们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实现的社会;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分阶段的,它是由无数个"当今"阶段性目标组成的。共产主义与当下的"中国梦",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渐次递进。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一定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而稳步地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7.
廉秀君 《理论界》2002,(3):78-78
一、高校学生理 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理想、信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神圣的,它是每一个人对自己 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期待和关怀。只有追求伟大而圣洁理想、信念的人才是高尚的人。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持久精  相似文献   

8.
创新与未来     
建设知识驱动的经济是我们竞争的未来,但创新不会自动地带来社会进步.人们必须对某阶段的创新目标做出道德判断,有选择地实现经济的、生态的、以及社会的平衡.因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通过建立对未来的共同远景来实现,而这一远景必须对公共及私有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资人产生激励作用.创新不再由过去所驱动,而是被未来所牵引.  相似文献   

9.
理想对人类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人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也是人生价值、意义的体现。近代启蒙运动对古代目的论哲学的消解和机械论哲学的确立,致使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社会开始了理性化、近代化的过程,理想和崇高也从此无人问津。人们也因此陷入无意义的生活境遇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我们需要重建理想主义信念,重建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0.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精神支柱。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理想,否则就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对我们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要强调和树立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但是,近年来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出现了错位……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哲学史上已经讨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不过老问题可以有新意义。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关于真、善、美的理想这个老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给以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各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现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想。可以说,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就是人们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传统中提取理想,并创设条件来促使理想得到实现的过程.精神活动有多种方式,就活动的成果说,有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等。我们暂且把宗教信仰这种对世界的虚幻的反映方式撇开,只讨论理论思维、道德实践和审美活动这三种主要方式:它们各自以提取和实现真、善、美的理想为其特征,分别地具有真、善、美的价值;而又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因为它们无非是统一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不同侧面。人类建设精神文明的远大目标,就在达到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和造就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文学创作的主题经历了从古典反乌托邦小说的理想瞩望、近代乌托邦文学的未来社会方案设计到20世纪反乌托邦小说对现代性方案的反思和批判三个阶段。反乌托邦小说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科技与政治领域严重弊害的深切反思和对未来社会恐怖图景的绝望与反叛。这种绝望与反叛并非对现代性价值理想以及"进步"观念的全然否定,而是以一种"反方案"的方式表达着作家们对未来的筹划,是人们热切期盼健全、合理的未来社会的乌托邦情结的另类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大同"、"小康"是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们倡导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的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大同"、"小康"的理想和传统,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民族思想前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现实发展道路的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美好社会理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概念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属性.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文化,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现实性反映,而且是对社会存在的理想性反映,是对未来理想社会存在的观念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是阶级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发展的主体性与目的性思想.从发展趋势来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面向未来";从价值目标来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理想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是人们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实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某种反映和对未来美好事物发展目标的想象、瞻望和预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大凡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无不充满对美好理想的孜孜追求。由孔子开创、中经孟子继承、发展,后由荀子集成的先秦儒家学派的道德理想,曾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宝库。先秦儒家的道德理想,实际上是他们崇尚、追求的理想人格,而这种理想人格又是其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概括与结晶。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是为解决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所特有的为我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矛盾而提出的一种哲学理论.这种为我关系的客观表现即实践关系.这是辩证法的客观基础.实践表明人的存在是一种二重化的存在.人们只能生活在现实中,却天天在为理想奋斗.理想之所以叫理想,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它却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价值导向;现实之所以叫现实,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理想的,但是它却能不断给人们新的希望.辩证法的本质,就在于探求实存与价值的统一.实存即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价值则指人性的尊严和自由.  相似文献   

17.
人类从未间断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从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园”到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都有过天才的构想和伟大的期待,但都不过是历史上美丽的乌托邦;几乎所有的伟大思想家都倾注过对未来的关注甚或终极关怀,但也不过是些零星散布于文献中的思想灵火,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学科体系.当社会历史车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频率、高节奏加速前进时,人类已强烈感觉到未来应接不暇的震荡和冲击,因此,科学的认识、把握、预测未来就成为人类更加自觉地走向未来理想社会的理性起点和逻辑依据,未来学家的努力证实了这种人类追求未来的当代特点:本世纪40、50年代萌芽,60、70年代形成的未来学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理想,历来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人的理想一旦产生并进入实践之中,就使人的活动"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因此,理想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向.当前,从哲学的角度对理想进行探讨和分析,对于目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理想教育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与马克思在各自理论体系中都包含了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和憧憬,并且都将自由的实现视为其中最关键的要素.罗尔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强调以正义原则来规范社会合作和实现社会稳定,从而建构起以维护个人自由权利为主要目标的理想社会;马克思同样立足于人的社会属性,但强调深入到生成和塑造社会性的物质基础去把握人的自由问题,从而勾画出每个人及一切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未来蓝图.两者在理想社会的实现模式、途径和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正是基于他们不同的理论立场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希望所在.现代化模式不同意味着进入未来社会的具体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现代化使其离共产主义的门槛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现实社会主义是一些民族为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选择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其历史使命是为使自己变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希望所在.现代化模式不同意味着进入未来社会的具体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现代化使其离共产主义的门槛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现实社会主义是一些民族为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选择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其历史使命是为使自己变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