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文论"自然"范畴的内涵可以从美学追求、创作论和风格论的角度予以概括。美学追求方面,以浑然天成为特征的自然美是唐人最高的美学追求;创作论方面,唐人以"起于无作,兴于自然"为理想的创作状态,并认识到"自然"并不排斥技巧,不排斥构思创作中艰苦卓绝的锤炼;风格论方面,唐人以为,"自然"是一种以"不露造迹"为主要特征且容涵"绮丽"、"怪奇"、"平淡"的诗文风格。文论史上,唐人首次将"道"与"技"联系起来论述,认识到构思创作中的锤炼是作品"自然"风貌和自然浑成之美的产生基础,肯定了"人为",丰富了"自然"的内涵。这标志着唐人走出了六朝文论的思辨氛围,开始关注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这是"自然"理论的一次"转向",这一"转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世"自然"理论的讨论范围与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2.
唐人风格论──兼论普通风格论黄炳辉唐人风格论比起西方和中国唐以前风格论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古代风格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唐人风格论,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格论有重大意义。一、国外风格学鸟瞰和风格涵义的界定风格既是古代文艺家讨论的课题,也是现代文...  相似文献   

3.
艳诗一词最早见于梁代萧绎的《戏作艳诗》,现可见唐人对其论述共有四处,分别是《南史·江总传》、《郡斋读书志》引李康成论《玉台新咏》语、《大唐新语》及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其所述对象各有不同,然对其加以分析整理,则可发现艳诗的内涵在唐人论述的语境中已基本完备,其外延亦趋于清晰,后世与艳诗相关的一些独特现象如戏作、溯源以大其体、赋以教化意义等在此时也已出现,艳诗暧昧的形象遂逐渐形成。唐人的论述对艳诗形象在后代的接受及演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在论述文学创作中必然涉及对语言运用技巧方面即修辞学方面的论述。崇尚实用、文质并重,以“质”为主,以“文”为辅,就是刘勰修辞观的集中体现。不管是创作论,还是修辞论,《文心雕龙》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  相似文献   

5.
唐人试策文对《文选》文章的形制、结构、行文布置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继承。在体制上,唐人策问忠实套用《文选》策文的“起一承一转一合一收”格式(有所增损)。在行文模式上,唐人对策主要采用《文选》“对问”体,开启行文,推进论说。在行文布置上,唐人试策继承并大力发扬了《文选》论说文“事类联类铺排”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论《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赵敏俐《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其作品的经典意义早已被世人所认同。从创作论的角度考虑,它的产生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遗憾的是古今学人虽然对《诗经})多有论述,但至今对此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7.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唐人小说观念的转变,则必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与创作本身的空前繁荣局面很不相称的是,唐人对于这个方面的直接理论表述却少得可怜。在“小道”说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甚至“有害”论不断鼓噪文坛的情况下,柳宗元针锋相对,来正面肯定传奇小说一类文字的《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成为我们借以考查唐人进步小说观念的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献久晦,元代陈绎曾的文章学观点颇为学界忽视。其相关论述主要集中于近年重出的《古文谱》、《古文矜式》和《文说》当中,涉及文章本体论、修养论、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鉴赏论等诸多方面,见解深刻,体现了鲜明的元代文化特征,堪称元代文章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艺术想象论的层次结构曹章庆关于《文心雕龙》艺术想象的理论,王元化同志早在1979年出版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中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等,但事隔十多年,《文心雕龙》关于艺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者广泛关注并争论不休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是《中国小说史略》汉唐部分的总命题,承载着鲁迅以“演进”为核心的古代小说发展观和他在汉唐小说文体、内容、艺术等方面的“选择”与“定性”原则。“论断”强调的不是唐人才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而是唐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写人”的、重视艺术和审美的文学性小说,进而揭示唐人小说在古代小说史中的重要位置和意义。研究者在理解和讨论这一“论断”时,应当注意其时代学术研究的局限,也应予以学术史层面的“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12.
《文赋》与《书谱》虽然作于不同的时代,且分别论述文学与书法创作,但两者关于艺术体裁的特征、创作灵感的产生、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艺术对于情感的表现等方面的观点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表述方式十分接近,行文风格也非常接近。由此可以见出《文赋》对于《书谱》的影响。通过这一个案分析,可以验证我国古代文(诗)论与艺论(包括书论、画论、乐论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论《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构思周登扬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产生之前,我国小说已有长久的历史,不仅出现过唐人传奇那样成熟的文言小说,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也早过了花红时节,结出了一批丰硕的果实。如果说汉魏六朝的笔记小说构思还很简单的话,...  相似文献   

14.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刘勰在详尽地论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和特点时,首先就谈神思,可见,《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范文澜同志说,《神思》“为提洁纲维之言。”(《文心雕龙注》)是深知作者之用心的。从《神思》篇的内容来看,可说是一篇创作论概论,创作上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而且不乏精辟的见解,因此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刘勰整个创作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文心  相似文献   

15.
除了以反对重德轻文、贵古贱今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价值论和发展论以外 ,文学创作论也是《抱朴子》文学思想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创作思维、文质关系、创作风格三方面阐述了《抱朴子》的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作家论(下)樊德三学识论“学识”,与“德才”一样,也是作家创作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条件。“学”,主要指阅读、练习,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积学”。“识”,主要指观察外物,即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玄览”。“学识”论,历来为古代文论家...  相似文献   

17.
试论陆机的《文赋》——兼与郭绍虞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一篇创作论。它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渗透着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文学创作(诗赋和散文)的有关问题。这些见解,不独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意义。但是,专家们对《文赋》的评价还很不一致。比如著名文学批  相似文献   

18.
自唐代李翰《蒙求》、胡曾《咏史诗》等作为诗体训蒙读物而流行于世后,咏经史之作就以其文史兼备、韵律优美、德识并重、便于讽诵的特点颇受学者、蒙师、童蒙的青睐。宋人在继承唐人的基础上,也创作了一系列的咏经史蒙求读物,泽被后世,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齐梁以前文艺创作发展的历史经验,阐述了文学风格与作家、时代、文体等方面的关系,还就风格多样化问题作了探索。《体性》篇即一风格专论,在《定势》、《风骨》、《明诗》、《通变》、《时序》、《才略》等篇章中也多有阐发。他的论述,内容丰富,见解精湛,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风格论。研究刘勰的风格论,对我们深入认识文学风格这一客观存在的文学观象,发展创作与评论,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堪称独树一帜的第一流书家。探讨黄氏的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对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书法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独具只眼的书法理论来人在文化方面不甘居于唐人之下,处处求变。政治上有庆历新政、荆公新法,学术上出现了疑经、改经之风,思想上形成了理学思潮,文学上出现了与唐诗比肩的词,绘画上出现了泼墨写意的文人画。在书法方面,黄庭坚与苏武一道,力破唐人法度,提倡自成一家。黄氏在《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诗中写道:“随人作计给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提倡“自成一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