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描述了<石秀>中人物心理流程,分析其变态人格的形成原因,论述了施蛰存心理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转型中变态人格的预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变态人格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生活的动荡,价值天平的倾斜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造成变态人格的主要原因.树立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宣传理想人格,培育一代新人是预防变态人格的有效手段.健全监督机制,形成对变态人格的威慑体系是限制变态人格危害、减少其破坏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人格模型理论对福楼拜的人格心理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福楼拜在神经质方面主要表现为烦躁、忧郁;在经验开放性方面主要表现为富于想像;在外倾性方面主要表现为悲观厌世、孤独、生活单调。他这些方面的人格心理,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以心理小说称。他的作品是传统现实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的混合体,但更多地倾向于现代主义。这种特点也体现在劳伦斯的心理分析手法上。他采用的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心理分析方法是叙述性独白及全知分析,现代主义的心理分析方法是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写心理分析小说,并不想以现代主义来对抗或取代现实主义.他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那一套,而是把意识流、潜意识流、象征主义等非现实主义的因素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相互交融的复合形态,渗透到作品的艺术结构之中.施蛰存写小说,取法中外,融合古今,富有一种可贵的开放意识.他敢于标新立异,别开蹊径,是我国较早的将弗洛伊德学说引进文学作品,作了大胆的尝试.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渗透的典型,是中国小说艺术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施蛰存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小说创作,表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将人物的心理过程展现得细腻曲折而富有层次,对人的无意识领域的把握和分析堪称独步,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极有特色的作家,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小说在表现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时,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在丑陋的现实中寻找温情,用心理分析的手法解读人性,并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进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采用访谈法和自编问卷对20名心理咨询师进行进行质的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修辞学所述,咨询师的修辞人格和人格有所不同,大部分咨询师实际上是将"训练有素"的修辞人格带入到心理咨询中,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同盟,并随着来访者人格、情境和咨询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冷眼旁观,站在潮流之外,用写作超越了内心的疾患——张爱玲,这个聪明、坚硬的女子,将人生磨衍成深刻的解剖和表达,既表达了自己,也表达了别人。《茉莉香片》是《传奇》中心理分析很精彩的一部作品,筑成了普通人聂传庆从自卑自哀到发泄的心理病态形象。本文认为聂传庆对言丹朱是有爱的,更多的一种渴望爱而不得的变态的爱。本文将从聂传庆狂暴攻击言丹朱来反观整篇作品,阐述聂传庆变态的爱情心路。  相似文献   

10.
被视为19世纪末上流社会的"御用文人"的保罗·布尔热,是法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以独特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青年人的彷徨与苦闷,在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学研究方面的新拓展,它关注文本本身,主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与性本能欲望进行探究。施蛰存《石秀》解构了石秀传统的水浒英雄形象,细致表现了其本我、自我与超我三重人格的博弈,以及性变态施虐狂人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或称之为“千古一帝”,或斥之为“暴虐为天下始”,功过是非反差如此巨大,与其人格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悖畸的童年是他神经质性格和人格障碍的根源;“宫闱侈事”是他与自卑和逆境的抗争,揭开了其英雄盖世的序幕;把“自我”与“统一六国”自觉地联系起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无度的自我优越的追求,使其性格中的缺陷被强化,其人生价值的光环顿失耀眼的光辉。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其人格心理的形成、发展的演变的轨迹,以究其中种种历史行为的心理动因,还其本来面目,从而对秦始皇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来分析《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夫妇悲剧产生的根源。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麦克白夫妇正是因为他们的本我被激活后,自我在调节本我与超我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时失去平衡,引起压抑和焦虑,而他们排解这些情绪所用的自我防御机制则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被视为19世纪末上流社会的“御用文人”的保罗&#183;布尔热,是法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以独特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青年人的彷徨与苦闷,在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论施蛰存的东方“心理分析”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主将施蛰存,以异于当时大多数作家的文化视野,特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营造了一个独立自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围绕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基本主题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挖掘,其中尤以对人物变态性心理的展现取胜,其充满张力的反讽文本在情节上具有超越现实经验的传奇性,并以大量幻觉和“黑暗”、“死亡”等现代意象的综合营造来凸显现实的虚假与荒诞,展露出奇诡、神秘等现代小说美学新质,获得了不同凡响的现代审美效果,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接轨的直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不能承担,但心理辅导人员的人格素质同样不能忽视。通过对重视高校心理辅导人员人格素质的意义、内容和培养角度的阐述与剖析,强调了“辅导人员人格素质”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重要组成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叙述风度包括 :内聚焦式的叙述视角 ,薄暮情调类的叙述情调 ,心理情绪流的叙述结构 ,线性化与非线性语言的同构同在的叙述语言 ,这四者共同建构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个性化的叙述风度。其小说的叙述风度不仅表现为外在风貌 ,也表现为内在气韵 ,有显在的形式性 ,又有潜在的意味性  相似文献   

19.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理,是一种新的视角.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在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出现了"退行".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基调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20.
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角度探讨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发展,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当前青少年和谐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和谐人格的角度分析当前青少年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成长性团体、训练性团体和辅导性团体三个主要类型;分析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优势,对重建理性的认知和情感,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及心理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