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15世纪至工业革命三百年间,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而同一时期英国城市的发展却比较曲折。在英国近代早期,这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非彼此孤立的现象。乡村工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有对城市较大依附性,城市工业向乡村转移是它摆脱封建束缚的表现。乡村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内部经济结构也在发生质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完成后,城市仍在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乡村工业发展的结果,使许多村镇也日益城市化,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15世纪至工业革命三百年间,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而同一时期英国城市的发展却比较曲折。在英国近代早期,这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非彼此孤立的现象。乡村工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有对城市较大依附性,城市工业向乡村转移是它摆脱封建束缚的表现。乡村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内部经济结构也在发生质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完成后,城市仍在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乡村工业发展的结果,使许多村镇也日益城市化,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作为资本主义现代化中一个重要课题,日益引起更加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英国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本主义世界率先实现城市化,巩固城市化的道路与其长期控制着海外殖民贸易特别是大西洋贸易圈有着十分密切而深远的关系。利物浦作为英国西部的海港城市,在极短暂的100多年中,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发展成集工商贸为一身的英国第二大的港口城市,曾引起举世注目。通过对英国利物浦的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一般轨迹。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里,是伴随近代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生活习俗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的一种发展。它既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延伸。但在半殖民地国家里,近代城市出现与城市近代化的过程,却展现了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拟对中国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若干特点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并不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兴起而出现的社会变革现象,而是都市文明发展演变的伴生物,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化是从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两个层面展开的。在发展形态方面,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元时期的"城乡并举型"城市化、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和近代"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的演进过程,从中呈现出城、镇二元的城市化结构和城乡分离的城市化道路。就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而言,关键在于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完善、城镇体系发展和完善、农村文明的调整和社会改造三个方面。尤其是农村社会的改造,更是中国城市化最为独特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今人感兴趣的城市专业分化现象。它大改形成了制造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休闲城市和综合性大都会等四大类专业城市,每一类中的各个城市又有其特殊的专业优势。这是市历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地区、城市间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它为近代英国民族经济的一体化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尤其在目前已经出现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城市特色不明显等现实情况时,这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总结、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表现为一种地域转化的过程,对济南城市化的考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近代城市化为重点,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性。济南的城市化可以划分为开埠以前、开埠至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30年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化的表现、城市特征及其发展动力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城市功能结构的近代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功能结构的变迁是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近代的工业化实质上是产业城市化和城市产业化过程,城市第一次成为社会生产的重心所在;商业革命扩大了城市的市场集散、流通功能,这些使城市不仅是上层建筑的中心地,也是经济基础的中心地。城市的政治架构、意识形态和市民文化也在朝着理性化、大众化、商业化方向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基地。中西城市功能结构的近代变迁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工业革命,还包括农业革命、商业革命。正是这一组因素奠定了英国城市化的基础。英国早期城市化以自由放任为特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城市化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城乡关系与城市化间的关系,以及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不仅弱化了城乡关系中联系性加强所产生的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拉动作用,而且导致了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发展,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低速缓进,并最终滞缓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郊区化的启示──郊区发展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富裕的道路,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扩散郊区化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郊区化国家。城市向近郊、远郊分散,形成一种新型的城市──标准都市统计地区(大城市圈)。新型城市使长期困绕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趋于消失,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研究美国的郊区化,无疑对我国当今城市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郊区化的深层原因近代城市的出现向贫困的乡村展现出强烈的示范效应,诱惑着乡村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流动给城市经济注…  相似文献   

13.
江南市镇原生型城市化及其近代际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已经出现了城市化发展趋势。这种城市化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商品化在业、手工业基础之上,在大中城市市场带动下萌生起来的。市镇与大中城市以及乡村家庭化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联系和关系。江南发达的水运系统维持和加强着这种联系。这是一种自然演进的原生型城市化。以近代工商业为龙头的近代城市化模式和这种原生型城市化的结合,离散了旧有的城镇乡村之联系。所的城市化模式既使一些城镇迅速发展,又造成城市结构失衡,城乡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同题,是一种二元结构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入侵、战乱、灾荒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流民.流民入城对近代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一方面,使近代城市人口规模迅速上升,为城市的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劳动力,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使失业人口剧增,城市市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居环境恶化,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人口职业结构出现畸形,城市功能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乞讨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近代早期,英国对乞讨进行了区别对待,分别给以惩罚和救济。此时,英国乞讨限制呈现出三管齐下的基本特征:精英献策、政府立法和城镇执行。英国对乞讨限制的这一特征使它有力地遏制住乞讨这一社会痼疾,从而保证了英国顺利地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盘剥,天灾频仍,致使农村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大量的破产农民离村进城,成为近代历史上的城市"农民工".由于近代城市发展的有限性,根本无法吸收这些潮涌而至的农民,由此滋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农民进城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城市化,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城市化的程度高低看成是衡量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标准,同时,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状况,在根本上是受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要实现国家的普遍城市化,必须全面和根本地改变社会结构。作者分析了在奴隶制时期(文中定义为前期传统城市时期)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后期传统城市时期)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结构,并指出建国以来,中国的政策不仅没有消除和抑制影响现代工业化城市发展的社会因素,相反更加强化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结构。改革的基本任务就在于改革这种社会结构,创造有利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大规模的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代城市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传统政区的深入探讨。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通商口岸体系与以北京为代表的传统政区体系分庭抗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性写照。通商口岸体系形成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说,应是城市体系的“近代化”,而不是所谓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正>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应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科技的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使不同类型的城市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根据我国人口和资源情况的特点而制定的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总的战略思想,既为现有的大、中、小三类城市规定了不同的发展原则,又为未来的我国城市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我国中等城市分布比较均衡,并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