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宏观经济微观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一直相互分离。应用微观模拟模型 ,我们可以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微观模拟模型正在成为西方经济学者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的工具 ;基于主体技术的微观模拟模型将为大规模智能模拟实验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者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可以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微观模拟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分析和发现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关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两方面进行了评述:一是包含国际分工、经济地理学等视角的互动机理研究;二是包含对外直接投资、技术等具体因素的影响研究。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部化和微观化的特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对于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产业组织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战略管理研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关系.文章阐述了五动力模型、战略集团分析、竞争动态分析等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在战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评述了它们对战略管理理论的贡献和存在的局限,并讨论了相关的理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当前我国不断强化的实业金融化趋势,尝试设计经济金融化的评价体系,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的金融化活动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我国实体经济部门并未出现类似美国的持续金融化现象,实业部门的金融化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者弥补实业投资不足,金融部门的快速发展虽然从总量上提高了经济金融化水平,但无助于改善企业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能力.经济金融化要关注结构优化与微观主体的金融效率,防止实业金融化走向极端的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5.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的理论机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理论机制的实际效果并研究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微观技术效率、市场运行效率和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资源环境管制对改善绿色经济效率有积极作用,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率高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形;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各地区具有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实证结果表明,改善微观技术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对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改善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汉森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和创立了广义矩方法,二是与托马斯·萨金特一同提出了基于稳健控制方法的模型不确定理论(HS模型不确定理论)。相较于传统的参数估计和计量检验方法,广义矩方法优势明显,因而在经济和金融分析中应用广泛。同时,在统计技术层面和具体应用中,广义矩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HS模型不确定理论主要应用于资产定价与货币政策方面。这一理论是对多主观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推动经济学的研究又向现实迈进了一步。当然,要正确对待汉森的学术贡献,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把握好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夏国锋 《理论界》2007,(2):167-168
本文以人类学中的田野工作作为讨论的对象,从概念及其作为已经被社会科学领域的众多学科所借用的研究方法入手,认为田野工作在社会科学学术理论的验证及破除意识形态霸权方面有着其客观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还就其作为一种方法而具有的自身限度,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为主体的理解真实程度及田野的微观研究特色,与理论的整体理解取向之间的张力存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政治体制双重变革下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变迁实践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应用提供了难得的试验场.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变迁路径,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对财政体制改革分权化和政治体制改革公共化的拟合程度.研究表明,即使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中的解释力是可观的,但其理论仍然需要结合中国实践予以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组织文化研究方法的争议一直存在,成为导致组织文化研究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讨论定性和定量两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组织文化研究中的运用及它们的优缺点,并分析采用这两种方法研究组织文化时在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路线上存在的差异,以及组织文化研究中将定性和定量方法融合的具体途径.通过上面的分析,文章最后就如何选择组织文化研究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罗尔斯思想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诠释视角:一是指认罗尔斯致力于在哲学层面上建构一种正义理论,这种正义理论不仅是系统的,而且是全面的,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权威性;二是以罗尔斯思想指向的具体问题为着眼点,突出哲学分析在回答和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论证作用,从而彰显了罗尔斯思想的力量.导致上述两种视角不同的深层原因源于人们对政治哲学的理解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金融全球化和资产证券化是 2 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 ,在此背景下 ,人类的需求偏好似乎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们越来越偏好资产的流动性 ,而将资产的收益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金融理论研究的重心已从抽象的理论描述转向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应用研究 ,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实证化和微观化趋势。金融需求的个性化和综合化趋势 ,应该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被分割为微观的灵活价格理论和宏观的粘性价格理论两个部分.灵活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的基本工具,粘性价格理论则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为了把两种价格理论协调起来,从个体最优行为引出粘性价格就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努力方向,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尽管如此,价格理论的价值理论缺失还是可能导致主流经济学缺少坚实的"元基础",所以,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不能忽视对更深层次的价值理论的回归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米歇尔·福柯通过对西方法权模式权力观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经济决定权力的否认,解构了宏观权力学体系.福柯用后现代技术分析手段建构了无主体性的微观权力体系,其独特的微观权力理论研究视角开创了政治权力学研究的第二维度.当下我国频发的医患事件,其背后便是微观权力的空间博弈.福柯微观权力理论可以对缓解我国医患矛盾提供有益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和以生产率重塑经济质量新内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本文利用中国发明专利微观数据测算了城市技术集聚水平,并在理论分析技术集聚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8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集聚能显著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城市技术集聚主要通过优化就业结构、降低资本错配和激发创业活力等渠道提升劳动生产率;拓展分析表明,城市蔓延、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因素在技术集聚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以创新驱动生产率提升为内核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政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萧绎宫体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兰州学刊》2005,(4):259-262
关于萧绎宫体诗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其诗歌追求辞藻华丽、语言洗练、音节婉转流畅、感情细腻丰富,肯定他在诗歌格律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认为其诗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吟风弄月、缺少审美价值的艳诗.本文汲取并扬弃今人研究成果,在对其宫体诗题材分类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入手,分别论述了其宫体诗"流连哀思"的情感特征、"纤秾绮丽"的语言以及内敛中和的风格,并从主体审美观念与时代审美风尚等方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银川-吴忠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对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及其主要模型的理解,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吴忠两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距离、互补性、介入机会和政策因素的分析并运用数学手段,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阐述了银川、吴忠两市在经济发展上的互补性,以求为银川经济辐射区的经济发展和吴忠市经济发展及城市定位作出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财政金融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建立在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财政金融在经济系统内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并用仿真来模拟这些规律.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财政金融的相互关系,财政对金融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分析经济系统对金融货币的需求数量,确定满足经济系统需求的最佳货币量;研究财政金融对其它经济变量诸如国民收入、市场需求和物价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该模型为研究财政金融在经济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是指财富在数量规模方面的增加,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以如何增大一国GDP为研究内容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在论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向内生增长的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笔者认为,内生增长理论与模型的重要贡献是打开了索洛残差的“黑箱”,而它的重要突破是把技术内生化,将知识、人力资本内化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19.
王曦 《学术研究》2007,6(1):69-74
本文讨论了在“试错法”改革过程中建立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制度背景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特殊的微观行为方式。此时,直接照搬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模型是误导的,必然遭受到“卢卡斯批评”,产生政策分析的系统性错误。但主流宏观经济学引人入胜的公理化和逻辑化分析方法可以借鉴。这种借鉴应从深层次入手,考察并重新定义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理化假定,然后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重塑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作为这个工作的重要一面,我们提出了“试错法”改革的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技术创新与转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时,它才能形成真正的经济力量。因而将一般的科学理论研究同应用研究结合并将其成果扩散到工业企业生产去,才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二战后,科学技术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美国,这一现象不仅表现在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或在美国产生,而且还表现在美国具备了从事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能力,即大科学、大技术研究活动。美国的技术创新和转移模式相对于二战前的欧洲国家的技术创新和转移模式也由此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美国技术创新与转移模式的内容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