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研究彝族著名诗人、学者罗庆春的诗学,不能规避的是对其诗歌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罗庆春在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及发展时,既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方法,也借鉴了心理学批评、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为其较为成熟的诗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E·E·卡明斯作为现代诗歌艺术史上一位重量级诗人,其诗歌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讨论原型符号对人类的认知意义。解读E·E·卡明斯早期诗歌《我的爱人身穿绿衣骑行》的神话原型,探析该诗借用神话典故所隐射的内涵,旨在感受诗人借用古老神话意象给我们展示的广阔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诗歌颠覆传统诗歌形式/重建现代自我的历史时期,它不仅蕴涵着中国诗歌现代化的逻辑问题即为何现代化与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而且还呈现了自由诗派、新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三分天下的历史形态。现代诗歌近百年的历史给了我们一份其历史的真理和批评标准:现代诗歌在其历史的开端获得了自由体的历史理念,但它却因历史自身的种种矛盾而被抗拒。我们应该站在现代诗歌整体背景上叙述/批评20年代诗歌的各种倾向。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与废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作家兼诗评家。闻一多直接参与了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和评论,持续到1940年代;1930年代的废名身为北大教师,选择了十余位现代诗人作为讲课内容,鉴赏新诗,提出新诗批评标准。在中国现代诗歌批评史上,二人都有其独特贡献。对比二人评诗观念、标准、风范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等,可探究他们诗歌批评的价值,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批评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诗理论的开拓和周作人的新诗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与分析周作人关于中国新诗的理论主张———从诗的本质、特点 ,诗人的个性表现与诗的地方性、民族性的关系 ,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诗人“梦想”的素质和诗歌语言的“简练”、“含蓄” ,到新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对外国近现代诗歌的态度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 ,以及怎样进行诗歌批评等问题。周作人对于中国新诗这些见解和主张 ,不仅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建设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并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一直热衷关注小说研究,对于诗歌文本批评尚停留于思想鼓动和构想的现实相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不仅关注小说研究,同样把诗歌、散文以及戏剧研究纳入到批评实践当中来。新时期女性主义的文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厘清概念术语、剖析形象类型以及总结文本意蕴等方面,尤其是在人物形象以及意蕴主题的解读层面上下足功夫,而对于各种文体的形式批评是相当匮乏的,更缺乏像西方那样从叙事学、原型等角度剖析作品的可能,在批评思路上仍属单一。这与中国批评家在运用西方理论资源上的隔膜有关。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之上,倡导物我分离,与注重天人和谐的中国传统有机自然观形成尖锐对立。这两种自然观的差异充分地反映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之中。众多学者对20世纪美国现代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对话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中国传统有机自然观如何影响美国现代诗歌中人与自然关系之建构,并为后来生态诗学和生态批评的崛起所做的铺垫尚未有足够的探讨。研究费诺罗萨和庞德这两位在英美诗歌领域引领中西生态对话的先驱人物,分析其在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西渐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自然观对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振亚的诗学理论研究和诗学批评,尤其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流变、对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内在模式和流变规律,以及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走向,做出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中外诗歌艺术传统的复杂关联,发现并把握中国先锋诗学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批评文字中蕴含深邃的诗学价值,充满对现代诗歌坚韧的、满怀敬畏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一位学者的诗人情怀和深邃气度。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是现代诗歌批评的一个大家。但对他的诗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很多。目前虽处于一个诗歌边缘化、文学研究中的审美边缘化、文学活动边缘化的总体语境,但如能在边缘进行冷静的探索,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这对新诗乃至整个文学活动走出边缘化困境都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派生机 ,运用符号学、原型批评、叙事学等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著大量出现 ,其中不乏佳作。如林兴宅《艺术魅力的探寻》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傅道彬《晚唐钟声》以及董乃斌的《李商隐研究》等等。这些研究 ,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开阔了人们的思维 ,也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分析与描述更为理性化了。然而 ,我还是始终比较固执地认为 ,文学研究 ,尤其是诗歌研究 ,感情始终是第一位的。做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研究者 ,必须具备两个基础 ,其一是对资料的尽可能详尽的占有 ,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诗歌或学习传统诗歌运用隐喻的技巧,或学习西方隐喻运用的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不过接受西方隐喻艺术不要过于扑朔迷离,朦胧不定。  相似文献   

12.
张枣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本质及出路进行了深刻思考.与单纯地强调中国现代诗歌应借鉴古典诗歌传统有所不同,在张枣看来,现代汉语诗歌创作虽然需要承接中国古典诗歌精华,但更重要的是对古典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以西方现代人文精神为基点进入传统.张枣通过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重新审视并表现中国历史文化、营造诗歌的内在音乐性,达至诗歌古典神韵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探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在诗歌领域的理论建树、创作实绩及其影响,文学研究界长期以来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从诗歌理论与批评、新诗创作和杂诗写作三个方面,介绍并论述了周作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立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而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对作为周作人“独家产品”的杂诗,进行了梳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动物报恩型”童话原型解码徐迪南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文学的人类学”,突破了单个人的历史而将文学同人类历史相联系,并超越具体的文本,使文学经验得到整合和系统化。运用它研究成人文学的文字已屡见报端,而如何运用原型批评方法研究儿童文学,则尚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以一种宏观批评眼光来看,现代诗歌的生成、发展和流变无疑都受现代性动力的影响、支配和宰制。现代性动力制造的强压一方面驱使现代诗歌不停向未知存在勘探,并向深处掘进,由此造就了现代诗歌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又驱使物化的世界窒息了现代诗歌,涂抹去诗意,甚至消灭着诗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戴望舒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他在广泛汲取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同时,把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新一代诗风。虽然人们习惯性地把他定位在追求中国诗歌现代性的阶段诗人,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实现了现代诗歌现代性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17.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成形于加拿大文学理论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歌牵动着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化乃至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在二十世纪自我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但是迄今为止的新诗阅读却存在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新诗,究竟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今天的诗歌阅读和批评,困难何在?这都需要我们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作出深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诗歌节奏与心理节奏、生理节奏如何联动和互动?这牵涉诗歌节奏的心理感知与生理机制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节奏乃是一种心理体验,即物理事实节奏经感知而生成心理事实,二者存在不对等现象.人的生理特质也影响了诗歌节奏的构型,诸如呼吸节奏、视觉机制等一方面随诗歌节奏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也制约着诗歌节奏的表现辖域,同时也带来诗歌节奏审美方式和观念的变异.对中国现代诗歌来说,节奏的生理与心理机制为现代诗歌节奏的创作、传播、接受提供了公共生理与心理基础,同时,现代诗歌节奏又丰富了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心理与生理感受.现代诗歌节奏研究亟盼引入实证实验研究,方能有助于诗歌节奏诗学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金发是现代诗歌领域一个不可忽缺的人物。在“五四”大量译介外来文化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出发,梳理现代主义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在他的诗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