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潜在功能着手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并增设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潜在功能着手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并增设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理念。文章拟从"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内涵、"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下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启示三个方面就"阳光体育运动"这一理念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各级学校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而高校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分析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从转变观念、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课余体育的组织与开展和改善校园体育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发展思路。本文回顾了学校体育教育历程,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内涵,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学生体育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在我国中学生中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不少学生存在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较差等现状。针对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同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阳光体育运动氛围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阐释了环境、体育环境、校园体育环境的概念,论述了校园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校园体育环境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并对校园体育环境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的延伸,是学生获取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氛围的产物。"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有一定改观,但还未达到《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的要求。本文对职业高校自身的特点及课外体育俱乐部组织模式的特点、组织、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课外体育俱乐部在职业高等院校实施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为"阳光体育"在高职院校更顺利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家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具体的学校情境.学校情境为国家课程实施提供实践场域,制约着国家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推动和促进国家课程发展.学校情境中国家课程的实施需要树立革新的学校课程领导理念,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建设和谐的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湖南省衡南县部分高中的调查发现,历史新课改在农村地区的实行面临着重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历史课程的改革意识、缺乏有利于历史新课改的外界支持和缺乏有利于历史新课改的内在因素这三个方面。为了走出困境,应采取加大对农村历史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科学的历史课程评价机制和提升历史教师素质,加强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课程领导。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的作用、方略、角色定位、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与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思路,重新定位并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以此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农村改革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历史回顾,将其分为1986-1992年、1993-1999年和2000-2011年三个阶段;分析了改革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变迁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影响;对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趋势、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和农村教育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中小学向城镇集中的速度过快,远远快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指带户籍和市民待遇的迁移)的速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文章认为将农村学龄人口减少作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动因,只是问题的表象,地方政府之所以会做出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学校布局调整,在于盲目追随发展主义所致.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巨大转型,学校组织的角色与定位已起了根本的变化。学校组织所具有的科层体制、松散结构、双重系统等特性,都有可能成为课程改革实施的阻力与障碍。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对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进行根本变革,向着扁平化与团队化、人本化、柔性化与创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一人"结构与"人一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学校管理必须人本化。学校人本化管理必须坚持学校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的价值取向 ;必须重视人的需要 ,时时处处以激励为主 ;必须在组织设计和规章制度制定及实行等方面充分考虑教师的特性 ;必须把培训和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行为道德水准下降的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关于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案。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关头,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在改革和发展中加强和改善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课程失衡: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课程的多元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文化适切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与城市相比,文化差距较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阵,亟待加强,需要更新观念,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创新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