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传统严苛的家庭暴力证明标准和立法改革中过于宽松的家庭暴力证明标准尚有缺失存在,而要在家庭暴力民事认定上实现"受害人"与"施暴人"在利益上的衡平,建议采用二元家暴证明标准。依据二元家暴证明标准,对于作为离婚理由的家庭暴力认定采用相对宽松的证明标准,而对于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理由的家庭暴力认定则采用相对严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排除合理怀疑"是普通法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经典表述,它是刑事诉讼中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该证明标准符合认识论的规律性,体现了主客观相和谐并且反映了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理念。"排除合理怀疑"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证明标准是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一方对待证事实进行证明所要达到的真实程度,它有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之分。与英美法中的"排除合理怀疑"和大陆法中的"内心确信无疑"不同,中国法确立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近年来对这一证明标准作出了较为精细的解释,并将英美法中的"排除合理怀疑"引入到这一证明标准中来。对普通案件以及死刑案件中所要适用的证明标准作出适当的解读,是证据法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真实"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客观真实"作为三大诉讼中惟一证明标准的不合理状态.但"法律真实"能否取代"客观真实"作为一般的证明标准,尚有存疑. "客观真实"并非指"自在之物"即案件当时情况的本体性重现,而是司法人员对已经发生的案件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坚持"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司法原则的必然要求.作为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原则上应是客观标准.在证明标准的选择上,应坚持真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诉讼法学界关于"证明标准建构"的问题,历来有着不同的认识.其集中体现在"能否以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客观真实"不能作为证明标准,因为"客观真实"只能是裁判者认识案件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方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把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与两大法系的标准进行比较,表明我国民事诉讼"明显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的价值与不足,并就其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意义上我国刑事诉讼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指出引进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必要性.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的基础上,意在构筑一种立体的,多元的证明标准结构,达到实现程序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证明标准是证据法领域乃至诉讼法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无论是对于当事人还是对于人民法院都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民事证明标准的立法上存在着严重的冲突,而"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乃是我国民事证明标准的理性选择,因此需要尽快通过立法修改等方式予以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实选择:混合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这两种观点均未能全面把握刑事诉讼证明的两个阶段和双重属性,各有缺失.客观真实标准是最理想的证明标准,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单一的客观真实标准的条件,现实的选择是实行兼采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混合标准.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我国三大诉讼采用同一证明标准的做法不仅无视各诉讼之间的本质差别,也人为地提高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拖延了案件的审理。由于各自所保护利益性质的不同,民事诉讼理应采用不同于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但究竟是选用"盖然性占优势"还是"高度盖然性"的标准,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1.
因果关系推定的基本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关系推定是跨越侵权行为法和证明责任法的论题。因果关系推定的效力为转换客观证明责任,其与举证责任倒置、事实自证、表见证明、大致推定差异明显。我国可采直接规定因果关系推定的体例,并相应确立多样性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2.
徐朔方先生认为《玉茗堂批订董西厢》系伪托,其主要证据是屠隆在万历二十三年春天没有到过遂昌,而时间署为“乙末上巳日”的《玉茗堂批订董西厢》序中提到“适长卿访余署中”。其实汤显祖的两首赠诗证明了屠隆在春天有过遂昌之游,其他资料也说明了序文的真实性。事实上,汤显祖与屠隆在遂昌对《董西厢》的讨论及批订,是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前一次极有意义的艺术酝酿。  相似文献   

13.
口译的"忠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忠实”作为口译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理想口译的内涵 ,指出译员在口译中既要充当语言媒介或桥梁 ,又必须扮演好口译者本身的角色 ;这就要求译员有时必须完全“忠实”地口译 ,有时则不完全“忠实”地口译 ,有时甚至完全不“忠实”地口译 ;“忠实”对于口译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以“王斌余悲剧”案为视角,对农民工这一都市边缘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地位的边缘化特性及制度阙如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重塑农民工社会保障主体地位的法理依据、经济基础和现实社会(政治)要求予以了理论论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犯罪停止形态的传统理论,进一步论证了抢劫罪应以"劫取财物"为既遂标准。在分析理论界关于"结果加重犯有无未遂"的诸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在对重结果有故意的条件下,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既遂标准是"重结果";与此相似,抢劫罪的数额加重犯也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既遂标准是"重数额"。通过分析抢劫罪情节加重犯的构成特征,得出其存在既遂与未遂的结论,既遂的标准是"劫得财物"。最终否定了我国刑法关于"加重构成无未遂"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明舒载阳刻本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二是清乾隆时编篡的《传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题解云:“《封神演义》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近数十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坚持陆西星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这一说法,但仍缺少强有力的论据以证此说。本文一方面借鉴柳存仁的论证方法,通过《封神演义》与陆西星的著述进行文本的细读和互勘,找出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推断出于一人之手笔;另一方面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中分析并推理与《封神》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希尔在有关制造战略的论述中,使用赢得订单标准这个术语来说明影响产品销售的竞争因素。之后,希尔的有关术语及理论被战略学者们广泛使用。希尔的“赢得订单标准”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由于希尔的“赢得订单标准”理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以笔者认为希尔的“赢得订单标准”理论的思想基础来源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18.
性骚扰问题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者往往由于证据不足而败诉。有学者认为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应用于反性骚扰诉讼中,以此来突破证据瓶颈。笔者认为,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应用于性骚扰诉讼中既无法律依据也可能造成很大的法律风险,诉讼中法官可采用“诚实信用原则”,在合理范围内分配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统地从法律的适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分配和免责事由等方面阐述了血液制品一般缺陷致人损害侵权中如何适用产品责任的问题。文中重点指出,此类侵权同时属于医疗行为侵权,因此在因果关系上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同时,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也兼具督促医院及时保留血液制品残液之目的,建议对血液制品存在缺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