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题论。 任何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关于民俗文化,似可这样定义:民俗社会中民间风俗、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的总和。如年节文化、婚丧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诸文化形式及其所包含的诸多内容均属民俗文化的范畴。民俗文化虽然与官方倡导的官方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但仍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人民群众出于一种完全的自觉自愿,自发地创造、应用这种寄托思想,表达愿望的文化形式,并使之世代相传。在传承中依据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演变。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具有特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其传承与维系取决于心理信仰、传承力量、习惯势力和从众心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的相似性蔡家麒人类是通过自己创造的文化来适应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需要而繁衍发展的。大体上相近似的自然环境、生态空间和社会条件,往往会造就成这种适应方式的相近或相似性,这种相近或相似性,不能全然理解成仅仅是文化传播和移入的结果。东南亚区域有着众...  相似文献   

3.
一、是否需要根本改变“民族”概念的定义“民族”概念的科学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本质、起源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概括了他们关于民族本质的论述,在《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中对民族下了定义。这个定义指出,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它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民族旅游演艺,学界尚无精准定论,但有共识的是,民族旅游演艺一般是指在剧场、景区、主题公园甚至露天等演出场所,通过传统歌舞、现代高科技等各种表演形式,以游客为演出对象,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表演、演出活动。这种新的文艺演出方式,是一种将传统的演艺文化与当代旅游目的地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后的一种新兴文化产品。它可以使旅游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成功利用和转化,使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8,9(6):51-58, 114-116
基于文化遗产理念的土司文化定义,实质上说,“土司制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其认知基础,这是中国土司文化历史存在的史学学术根基,不容漠视;而中国土司文化所具世界遗产普世价值的阐释,正是我们现在探讨土司文化定义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以狭义土司制度文化为其历史文化的本体属性,同时纳入中国土司文化所具世界遗产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学阐释,应该是广义土司文化定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文化 各国学者,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但能为我国学者所普遍认可的对文化的解释包括如下两层意思:即从广义来说,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狭义来说,则是指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此外,对文化进行考察,还可以看到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种种内在特性。首先,它是一  相似文献   

7.
山口修先生在《出自积淤的水中——以贝劳音乐文化为实例的音乐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引起众多学者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被认为是音乐学里面的精品佳作。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首先是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及定义;其次是对著作内容的理解和自身感悟的梳理;最后,是分析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可能性,以及出现重视民族学而忽略音乐学的这种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口修先生在《出自积淤的水中——以贝劳音乐文化为实例的音乐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引起众多学者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被认为是音乐学里面的精品佳作.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首先是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及定义;其次是对著作内容的理解和自身感悟的梳理;最后,是分析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可能性,以及出现重视民族学而忽略音乐学的这种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主义定义众说纷纭。在分析研究已有民族主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即民族主义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于民族共同体基础之上的维护和扩大本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益的思想观念、理论思潮和实践活动,以促进本民族的生存、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人类学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从最早的对亲属关系的研究到在工业社会的霍桑实验和曼彻斯特车间研究,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结构视角一直为人类学所坚持,并成为人类学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以人类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为起点,将"作为文化的组织"的思想加以延伸,就得到"作为文化的社会网络",可以为时下偏重结构而将文化作为结构的对立面而忽视的社会网络分析增加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仍然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花永兰的《当代世界民族主义论纲》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世纪末兴起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成因、特点、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民族主义问题做了论述。关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目前人们讨论较多。徐则平的《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特殊功效-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争论说开去》认为,斯大林民族定义中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不应作为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应是构成民族的基本条件。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在共同…  相似文献   

12.
兰善兴 《民族学刊》2013,4(3):44-53,108-110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及山水画论,在中国艺术史、美术史,乃至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不仅如此,从其中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山水画以及山水画论恢复并接续了上古中国山川"圣地"崇拜的传统。山水画及其创作理论将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生命力"看作是山水画的最高追求。在这种追求中,蕴含着山川在"封建"之前的神圣性,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规则和秩序。只是,山川的神圣性,并不直接体现为远古式的"圣地",而更加人文化。在这种人文化的神圣性中,文人士大夫在"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之下,或有意或无意地使得山水画发挥了接续"道统"的作用,而这一点又使得山川与近期关于人类学文化自觉的讨论产生了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蔡华发表一篇关于中国云南纳西族(摩梭人Moso)文化的富有煽动性的论文时,他声称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在这里"Moso"用于取代通常的汉语拼音"Mosuo",因为摩梭人并不把自己认同为汉人).蔡华驳斥了人类学关于家庭与婚姻具有普遍性的传统观点,争论说摩梭人的性行为和家庭构成与已定义的婚姻和家庭特征不相吻合.他因而得出结论说:"社会人类学在人类认知历史上第一次遇到了这样一个社会--没有父亲和丈夫的社会."(第476页)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科学。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以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揭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文化就是他所要学着去做的一切。文化包括某一群体中人们所共有的和他们的后代将要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相互理解和继承传统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而思想和文化与某种特定存在的利益(物质利益和心理利益)密切相关,即思想和文化一旦成为公共资源就能够产生收益,而且这种思想和文化愈成功,收益就愈大,就越用之不竭。从这一角度而言,民族认同的实质就是在"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格式中出现的关于某种利益的博弈。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论并不是解决民族认同的最佳策略,只有走向对话、寻求互惠的普遍主义才是摆脱民族认同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阿肯色大学跨文化交流的经历为背景,以具体文化情景下的不同感受和体验为基础,揭示了在跨文化交流的情景下文化认同的两种表现:既表现为因语言相同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地域相近或相邻而产生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也表现为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吸引或冲突。而在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情景下要实现和谐相处,就要做到"我"与"他者"之间文化上的"欣赏"与"分享",即"文化的互为主体性",而这种和谐的实现源于人类本性的相通,即"人类心灵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位于祖国西南的德宏瑞丽被誉为"世界傣乡",作为世界公认的傣源地,她沉淀着自己独特而又丰厚的文化。在当地,无论是传统工艺、传统文化或是生产劳作都围绕着当地傣族的精神世界而展开,也就是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这种精神与物质、神性与世俗的融合诠释出了当地傣族独特的生活观,这种生活观是克服了物质局限,而以精神需求为向导,使他们和谐、乐观。因此,本文将通过以笔者家乡所在的德宏瑞丽地区的傣族为研究对象,溯源地域历史,探索并去发现文傣族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水乳交融下所孕育而出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也谈民族意识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意识问题,是近几年民族理论学界颇为重视的课题之一。笔者想就民族意识的定义、内涵、社会功能等问题做一粗略探讨,以求专家教正。 民族意识的定义和内涵是什么?纵观目前学术界关于民族意识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比较重视对民族意识内涵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民族意识定义的研究。由于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一 行为的所有标准都是相对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往往集中表现在各民族文化不同的特征上(所谓文化,在这里将其界定为生活方式),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又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排他性和各美其美的民族优越感。这种各美其美的特征导致认为本民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总是好的、正常  相似文献   

20.
体育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年第七期的“民族传统体育论坛”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意味》-文曾引述赵书先生的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将带来各国文化的更加本土化——这种观念背景让我们可以充满希望地等待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但是,下面的文章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反的观点:全球化将对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进一步的冲击——至少,从过去西方体育一百年间对于全球体坛主宰地位的占领结果可以看出来,而这一冲击在未来并无减弱之势。但作者并不悲观,而是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应对冲击的若干具体构想。最后,我们热诚欢迎这个栏目能够等侯到更多的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生活的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