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仲,原姓姬,与西周武王同姓,是周朝皇族的后代。约公元前723年农历三月初三生,安徽颍上人,担任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有个字── 从水从隹,可释淮;淮、 双声近义,所以一般都释为祭名的“ ”①。 应该注意到这个条名或乐舞常用来祭祀大乙──成汤(唐)。 “乙丑卜,贞,王宾大乙, 亡尤。”(《前》1·3·5) “王宾大乙, ,亡尤。”(《续》1·8·3) “贞,翌  唐(汤)。”(《前》)5·36·3) 文献里也说《大 》是汤乐。 今本《竹书纪年》:“殷商成汤二十五年,作《大 》之乐。” 《左传》襄29年:“见舞《韶》《 》者。”杜注:“殷汤乐。” 《墨子·三辩篇》:“汤。……自作乐,命曰《 》。”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 ,郑注:“《大 》,汤乐也。” 《…  相似文献   

3.
范蠡是春秋后期人,生于楚国,出身微贱,后到越国。据《国语·越语下》的记载,他与文种是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发愤图强,灭吴称霸的谋划者。据《史记》载,灭吴后,范蠡为上将军,自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弃越去齐,变姓名在齐国海畔治业致富。齐国想用他为相,范蠡辞相印,散家财,移居当时的商业中心定陶,自称陶朱公,从事贸易,“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又致大富。从范蠡生平来看,他是一个政治家和大商人,又是  相似文献   

4.
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他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他接受了孔孟的先王观和性善说,主张仁政,而在忠君问题上又显得比孔孟保守,本文仅就这些问题略陈管见。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他在二十二岁至三十岁之间担任了楚国地位仅次于令尹的左徒职务。在内政上他主张改革,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抗秦,要辅佐楚王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曾数次出使齐国,这时的齐国是齐宣王在位。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即位,任用邹忌等贤士,“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宣王即位后继承父业,继续任用贤能,曾用田忌、孙膑战胜魏国,国力强盛。他在国都临淄的稷下扩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他们讲学议  相似文献   

5.
燕乐有广义、狭义之分。此处所谓《燕乐》是指狭义的燕乐,即十部乐、坐部伎中的《燕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有景云见,河水清”。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祥瑞的征兆。于是,协律郎张文收乃“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配上音乐伴奏,成为诸乐之首的《燕乐》。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唐玄宗时,在贞观十部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坐部位和立部伎,《燕乐》仍被列入坐部位中,并有所发展扩大,除《景云乐》外,还增加了《庆善乐》、《破阵乐》和《承天乐》,共计四部。其后,《燕乐》中的其他三个节…  相似文献   

6.
袁枚的《新齐谐》(即《子不语》)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两书的著作时间孰先孰后?有一种说法,《新齐谐》迟于《阅微草堂笔记》。如薛洪勋等人选注的《明清文言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序言”中说: 先是《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出于清廷的政治需要,对《聊斋志异》表示不满,并将其摒弃于《四库全书》之外,接着又自撰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企图抵销《聊斋志异》的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随后,当时的文坛领袖袁枚也写了一部志怪小说《新齐谐》,企图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鼎足而三。  相似文献   

7.
顾则徐 《探求》2008,(6):76-77
《春秋·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道:“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这一记载源于齐国史官。《左传》具体说明道:齐国相国崔杼杀了自己的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意思是:齐国史官太史秉笔直书,记录基本的事实:“崔杼杀了他的君王庄公。”  相似文献   

8.
申鹏宇 《社科纵横》2011,(12):103-105
庄子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是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后世对庄子的注解中,郭象在解释《逍遥游》、《齐物论》两篇时,因从《齐物论》的角度注解《逍遥游》,造成了很多分歧,引起了学者的争论。本文在分析《逍遥游》、《齐物论》、《人间世》的主旨上,揭示了三篇实际上存在一种先后次序,展示了一种从凡俗世界到超越境界再步步回落到人间世界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韩扑 《今日辽宁》2014,(5):90-91
清朝有三大文言志怪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学家吴起是一个成功的人。 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卫国人,喜欢兵法,曾拜曾子为师,学习文化知识与治国理论。他在鲁国国王手下做事,齐人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为统兵将军,但是由于吴起以前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担心吴起因这层关系而心向齐国,暗中帮助齐国。无奈之下,吴起只好杀了妻子,用这种形式取信于鲁国,同时与齐...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2012,(8):42-43
孙膑,原名孙伯灵,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山东鄄城人,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国军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  相似文献   

12.
百年即墨     
《青岛画报》2011,(11):98-99
即墨历史悠久,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处)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建国初期,属胶州专区。1978年12月,即墨改属青岛市。1989年9月,撤县设市。透过百年前的明信片,即墨古城发达的商贸业、富有地方特  相似文献   

13.
张九成的理学思想是二程理学与陆九渊心学之间的中间环节。朱熹说:“上蔡之说一转而为张子韶,子韶一转而为陆子静。”(《宋元学案》卷廿四《上蔡学案》)如果不是从学说的师承关系,而是从思想的逻辑发展上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故张九成的思想虽甚简略,但在宋代理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却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魅力是巨大而神奇的,古今中外,多少圣者、贤者都毫不例外地为它所倾倒.据《论语》记载,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并感叹地说:“不图为乐而至于斯也.”这说明韶乐使孔子达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福楼拜的力作《纯朴的心》描写了一个叫费莉西藏的劳动妇女平凡而感人的一生.高尔基在谈到读这篇小说的情形时写道:黄昏时分,我坐在杂物室的屋顶上,我爬到那里去是为了避开那些节日里兴高采烈的人.我完全被这篇小说迷住了,好象聋了瞎了一样……曾经有好几次,我象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 然而,艺术的魅力及其探求是需要进行哲学概括的,春秋时代的孔子还来不及,这任务自然落到被郭沫若誉为“绝顶聪明”的庄子身上.庄子认为人生是短暂而又痛苦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知北游》)“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溃痛”.(《大宗师》)《至乐》  相似文献   

15.
东汉掌管音乐的官署,国史书散佚而缺记载,先贤多根据《后汉书·明帝纪》: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太乐为太子乐。”而断定东汉掌管音乐的官署名为“太乐”或“太予乐”。然而,这项记载很可怀疑。《东观汉记·孝明皇帝纪》:“永平三年。……秋,八月诏曰:‘《尚书璇机钤》曰:“  相似文献   

16.
袁枚的《子不语》从袁氏自刻本到清末刊本均标名为《新齐谐》,但从民国至今却均以《子不语》为名.据袁枚序云因元人有同名之书而改,但文献资料至今无确切依据.据袁枚之诗推测,他或曾欲以《续夷坚志》名其书,晚年仓促刊行时因元好问有《续夷坚志》一书而再改为《新齐谐》.上举三种书名均袭用了古代神怪的典故,当与《聊斋志异》高珩序有关.事实上,“子不语”一名并未被袁枚完全摒弃,它在袁氏自刻本的版心中仍被保留着.而后世的接受重新为此书选择了“子不语”之名,是因为这个命名既新颖别致、辨识度高,也符合袁枚为文的风格;既以“语”为体制性后缀与此书文体相适应,也更能概括此书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兵法》并非伪书,而是齐景公时司马穰苴对古《司马法》的发挥和阐释,由齐威王时齐国士大夫们将二者追论杂糅而成。在流传过程中,兵家往往只注重其主旨大意,并不完全拘于原文原句,因此今本与辑本在文字表述上有所出入。并不能以此来否定二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李笔浪 《唐都学刊》2000,16(1):84-87
探讨了儒家六经的形成过程,认为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订为儒家学者继续研究这些文献提供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孔子之后,由于儒家内部分派,在运用和发挥古代文献时角度和观点有别,加之儒家学派以外道家,法家有对经书的引用,大大开阔了经书研究的视野,以致察汉之际,经书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六经的涵量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9.
《九歌》中的十神(五男五女)系统,具有一种相当整齐有序的内在结构,它暗合于先秦流行于中原地区的阴阳五行及五方十神学说,所以其来源乃是战国末季始创于齐国的东、南、西、北、中五方十神系统。因此,那种认为《九歌》中的十神与中原的诸神关系不大,是楚国所特有的观点,是荒谬的。《九歌》名九,却有十一篇,其原因即在:“九”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之数,因此,九歌实际上就是“天歌”,亦即“九天五宫十神之歌”的缩略语。  相似文献   

20.
李南 《南亚研究》2011,(4):131-145
《胜乐根本续》是佛教密宗无上瑜伽部母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在藏传佛教中也有极大的影响。婆和婆吒著《胜乐续释》年代久远,内容重要,且无汉文译本。本文对两部经籍的文本和主要内容进行评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