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才训 《兰州学刊》2009,(11):194-197
中国古典戏曲家与梦有着不解之缘,是因为梦境描写具有多重申美功能:梦的虚幻性契合了戏曲以虚构为本的文体特征,作家以梦入戏正是对戏曲创作中顽固的尚实观念的反拨;梦是作家借以补偿其人生缺憾的重要途径;梦的隐喻性、象征性又为作家寄托寓意提供了便利条件;梦赋予涉梦戏曲以蕴藉含蓄的关学特征,它的象征性、模糊性更赋予涉梦戏曲以巨大的审美张力和阐释空间,并由此造成涉梦戏曲主题阐释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邹强 《船山学刊》2006,(1):99-101
《庄子》中的梦意象是继梦卜辞、《诗经》梦意象、《左传》梦意象之后的又一梦意象类型,代表了庄子对于梦意象美学意义的发现、认可和创作自觉,也是梦意象审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形态。“庄周梦蝶”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文学界,有一种流行的看法:小说创作是山西作家的优势。对这一观点,应作具体的冷静的分析,不要绝对化,以免成为振兴山西文学创作的思想包袱。优势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优势总是和劣势相比较而存在。优劣两极在运动中可以互相转化。如果说我省小说创作的确形成过优势,那也是山西优秀小说作家在中  相似文献   

4.
汉赋是汉代创新的文学形式,是汉代文学的主潮之一。汉赋名家和名作,在创作思想与艺术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尽管汉赋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在文学史上却自有其重要地位。从梦文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早在先秦时期,写梦就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诗经》中的《斯干》、《无羊》,《庄子》的梦理论与梦寓言,《左传》的大量记梦,屈原的“梦登天”(《惜诵》)等,便是其代表。汉赋继承了先秦写梦的传统,并有新的开拓。一是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写梦之作:王延寿的《梦  相似文献   

5.
谈士隐梦     
士隐梦系红楼诸梦第一梦。对它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创作手法和人物心理描写。此梦是全书的起笔,甄士隐的经历是整部书的浓缩。本文试对士隐梦作些初浅的分析,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6.
陆游的记梦诗堪称中国梦幻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探析其创作动因,陆游的记梦诗,在源流上是对中国记梦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扬;在内容题材上是诗人被社会现实压抑的理想和愿望的心理满足;在主体意识上是诗人作为封建正统知识分子典型文化性格的体现;在艺术风格上是诗人多元化审美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作品与弗洛伊德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意 《理论界》2009,(4):128-130
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卡夫卡作品的梦幻风格,另一方面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记述了59个梦,这些梦传达出了弗洛伊德的梦象征意义。通过运用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作品的分析,可以一窥卡夫卡作品中隐藏最深的潜意识内涵。  相似文献   

8.
金代山西词人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词人群崛起于金代词坛,取得了超越其他地域群体的创作成就,是一个主导金词后期发展方向的文学流派,其群体的声威和流派的影响及于元代。  相似文献   

9.
对昔日美好事物的追恋、渴慕和怀归情结是张岱创作《陶庵梦忆》的心理动因。通过这些"梦""忆"意象,张岱隐隐地显露出对晚明生机勃勃、人情放逸的时代的肯定、赏悦和颂赞。  相似文献   

10.
"梦境"抒写作为元杂剧中最为常用的艺术技巧之一,对于提升剧作的艺术魅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后世文学纷纷效法的经典.元杂剧中的"梦境"大致可分为神仙点化梦、心理思绪梦、鬼魂寄托梦、预兆暗示梦四类并发挥着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戏剧气氛、晓谕创作主旨等方面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