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哲学诞生那天起,哲学家就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哲学和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认识客观世界(泛指自然界和历史领域),那么,哲学的对象是这样的客观世界还是人类认识自身?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创造知识体系,那么,哲学的性质是建构性的还是治疗性的?本文试图在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划一条界限。哲学只研究人类认识本身,哲学必须也应该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给具体科学;哲学不再奢望建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体系,而专注于认识论批判。这种划界将影响我们对哲学的对象、目的、方法、特点、功能、判据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不仅贯穿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及历史唯物论等方面,它更是直接来源于人类认识史上自由问题探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以哲学发展史为考察的基本线索,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在自由观问题上的根本缺陷,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的条件及其基本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4.
人类怎样认识社会,对社会的认识怎样才能达到科学?这些问题饶有兴味且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极为重要。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欧阳康博士的论文《社会认识论导论》,拓展了社会认识论研究这一全新课题。正如夏甄陶教授在“序”中所言,作者的确“在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和探索方面,已经作了一次勇敢的、相当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 对象范畴,在哲学中一般用来标志人类活动的目标。人类活动千差万别,但究其根本,无非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两大类。与此相应,对象也就自然地分为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有何异同?二者关系怎样?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有利于认识论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简称“两变”),仅仅属于认识论,还是同时也属于唯物论?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这是我省较长期以来争鸣和讨论的焦点。为了继续深入争鸣,我想就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与“两变”的关系,以及“两变”是否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诸同志。一、怎样从“哲学就是认识论”和哲学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基本问题来理解“两变”兼有认识论和唯物论的意义有的同志划定一条界线:只能从认识论方面来理解“两变”,如果超越于这个范围,看作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概括,这就违背毛泽东同志的原意,造成混乱和荒谬。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提出“两变”的原意,既要着重从“两变”哲学思想本身,从《人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关于社会的种种认识及著述亦如云海.但是,人类究竟怎样在认识社会,如何才能使对社会的认识达到科学?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以“人类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重新进行反思。在这方面,一向缺乏自觉的深入的系统研究。现在,欧阳康博士的《社会认识论导论》(简称《导论》)出版了,使“整个哲学研究领域有了第一本关于社会认识论方面的专著。”(见夏甄陶先生为该书作的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有关哲学认识论的专著,但是深入系统地研究认识的“解剖结构”──主客体相关联及关联中的主客体的论著并不多见。著名的哲学认识论专家夏甄陶先生的新著《认识的主一客体相关原理》一书,不仅把国内有关主客体理论的研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视野、新思路、新观念是该著最显著的三个特征。一、把认识置于人和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加以研究,从而为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类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逻辑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对于认识论的研究历来有两种基本的态度:一种是把认识同实践割裂…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认识具有哪些本质属性?认识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往往会作出绝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认识论结论。任何认识论理论的真理性,都首先取决于怎样去考察人类认识,亦即受制于探讨认识论问题所由出发的视角。审度认识活动的视角,是认识论研究的方法论前提.对它的主动查考,标示着哲学认识论在方法论上的自觉.分析历史上各种认识论理论的研究视角,是我们评价其真理性和科学性的方法论判据。同时,选择和确立新的视角,也是我们今天重审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视角的引入,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量子力学的建立严重地冲击了经典实在观,也给人们如何理解实在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关于量子理论实在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面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新特征,要求从哲学上建立更加接近自然界本身的实在观。用属性的相对性代替属性的不变性,用非定域性取代定域性,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实在层次做新的划分。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客观实在,而是赋予实在以新的特征。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及EPR论战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由于有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野,同时还有着认识论与价值论的不同,因此,不同的文化认识背景也就造成了中西文化对人我观的不同理解和体验。从文化的本质来说,文化人我观即文化对人的理解、对人的自我的理解,体现着文化精神模式的特点,它既是文化的最高精神指向,又是最后归宿,它制约着文化的精神体系。由是,比较分析中西文化在人我观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真切把握,有助于我们寻找中外文化融合的契合点。一、“人天(自然)相合”与“人天相高”哲学在整个人类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作为“时代精神的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人类认识现象进行考察时,它在观察问题的视角上实现了一次跃迁。与直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所谓“主体性认识论”不同,它不是在纯粹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内兜圈子,即不拘泥于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而是用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问题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包涵了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现象的考察得出的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马克思“美的规律”问题的研究是明显存在分歧的.通过对马克思和康德实践观的比较,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发现对“美的规律”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创立了辩证唯物论,使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和艺术论都发生巨大变化.经过比较发现,马克思谈论美与人本质力量有关,“美的规律”主要是“形式美”的规律,我们从审美角度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向来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显学”。我们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见解,尽管如此,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从根本上还未突破“认识论”的框架,即把康德哲学“认识论化”了。诚然,康德研究认识论问题曾写下《纯粹理性批判》,但《纯粹理性批判》却只是康德哲学的“导论”,更何况《纯粹理性批判》不仅仅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其实,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迷才是康德一生渴求解决的主题。康德对这一哲学主题解答就是重建形而上学即人的科学。康德的意图并非人们理解的那样,在认识论领域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当把康德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研究什么的?我们看到、听到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这种答案似乎已成定论。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看作只研究和解决人的认识性质、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手段、认识过程、认识源泉以及认识如何达到真理等问题。我认为,这种观点的确切性、  相似文献   

16.
北美媒介生态学者保罗·莱文森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的新知识进化理论知识-技术观在技术哲学、媒介生态学领域引起激烈争论。该理论既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非完美认识论影响,也受到坎贝尔的进化认识论启发,为我们管窥知识与技术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的新进展并对其进行跨学科审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一 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意义及其在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相区别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科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或者从存在论角度,具体地分析实践的结构、功能,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研究的实践.一是从精神活动,或者说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具体地分析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理论地把握世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能动的认识论所要研究的实践.更一般地说.前者是哲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课题,后者则是认识论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生动的直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他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生动的直观”?“生动的直观”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的直观”有何同一和差异?搞清楚这一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停止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把人类关于认识的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本质的差别和原则的分歧。这一差别和分歧体现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就认识活动的起点即直观这一问题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是“生动的直观”,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实质上是消极的、“简单的直观”。两者差别在于: 首先,什么是直观,即直观的主体是什么?没有主体就不可能直观,也无所谓直观。新旧唯物主义一致认为直观的主体是人。但是,在对人这一直观主体的理解上,新旧唯物主义却根本不同。费尔巴哈是旧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科学观的认识,我们应该从他的早期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来理解.这里不仅有他早期关于自然科学的思考,更主要的是他对于人的科学的新理解.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现象和私有制批判之后,马克思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合二为一的观点.此举是建立在"时象性活动"原则基础上的关于人和自然统一以及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统一维度上的存在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