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一直在否认,否认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因为我查过字典,知道知识分子这个单词意味着什么。我没学过本科,身不在大学,不在研究所,在任何一个领域内都不是专家,所以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戴不到我的头上。后来,"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差一点就挽救了我,因为这帽子看起来比较合适,而且不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3.
朱又可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10):53-54
新疆13年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易庭源迁居到湖北武汉。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描写一批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建设共青城的故事)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年轻的易中天在古尔班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17日,一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一生中的许多故事都感人至深,尤其令人扼腕的是他和一位德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虽然他一直深埋心底,却给他带来绵延一生的怀想与快乐。 相似文献
5.
许苗堂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6):37-39
文中通过对太平天国政权知识分子政策的分析,认为太平天国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是争取知识分子、团结知识分子的。太平天国招揽知识分子、人才形式多样,大多是可取的。不能因为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而否定太平天国知识分子政策,只是太平天国在招揽知识分子以后,急于盲目任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4)
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的合作古已有之,在大众传媒日益兴盛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为媒介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技术保障,不仅大众传媒需要借媒介知识分子来提升节目的可信度与品牌价值,受众也需要媒介知识分子来指点迷津、提高认知效率,而知识分子本身也是迫不及待地要通过媒介传道授业、针砭时弊。时下活跃于媒体的知识分子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学院知识分子步入大众媒介、媒介人兼饰知识分子角色,以及商界成功人士现身大众传媒说教。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年近百岁的长寿老人。他一生遵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仁爱和恕道,并融合西方自由独立和尊重个性、人格平等的精神,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处世之道和超然的人生态度。近日,笔者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了病中的老先生,了解了他晚年生活中的一些有趣故事,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季羡林先生的著作已达1000万字。等身的著作甚或成了普通读者接近季羡林的“障碍”,很多人只是把他当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标杆。通过蔡德贵的演讲,我们看到:其实,大师也是平常人。不说别的,在小学和初中时季羡林就非常顽劣,不仅打架斗殴,还曾几次策划把老师轰下讲台。据了解,季羡林先生近来还是笔耕不辍。今年9月,他还为自己的新书《季羡林说和谐人生》写了将近万言的前言。跟随多年的学生讲述真实的季羡林—— 相似文献
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7)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承者,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断推动着思想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杨阳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2)
在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中,知识分子是其整个政治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知识分子在市民社会中担负着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使命,在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利益集团中的比重及其作用越来越大,在各类社会活动中,知识分子也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9)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和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单位》、《一地鸡毛》生动呈现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阵痛。它们都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以近乎生活的原形原态,真实而又残酷地展现了20世纪80、9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的艰难,细腻地刻画了市场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3.
王晓渔 《社会观察(上海)》2004,(7):17-17
在1980年代,知识分子和民众度过了空前绝后的文化蜜月期。但正如许多婚姻一样,两者在一夜之间开始互相指责:知识分子指责民众是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利益;民众指责知识分子是远视眼,只会不着边际地高蹈。再后来,沉默代替了争吵,双方分居并打起了冷战,民众不再关心知识分子的声音,甚至失去了反驳的兴趣。“曲终人不散”的昔日盛况,逐渐被“曲未终、人已散”的景象取代。诗人北岛曾经回忆自己在1984年的朗诵:两千张票被一抢而空,工人纠察队负责维持秩序。可是在2004年,恐怕中文系的学生也会对诗歌朗诵毫无热情。个中滋味,仿佛鲁迅读古国文化史的感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 相似文献
14.
15.
“五四”作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除了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近现代知识分子不断发掘民间力量、激发国民觉醒的努力.底层民众被唤醒的同时也标志着近现代知识分子民间价值取向的孕育、形成。本文通过审视、梳理“五四”知识分子的这一文化自觉.对构建后现代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追求和信念做一先遣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他们本该以深厚的学养和勇敢的担当积极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中国知识分子走向了犬儒化。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现代的知识分子,在多元文化时代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同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积极介入社会公共生活,对社会现实保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18.
2009年10月13日,开国上将、百岁老人吕正操不幸逝世。“我这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和打网球三件事。”尽管老将军生前只是轻描淡写地总结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但他为革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却深受人民的称道和爱戴。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实现发展,为了做到与时俱进,我国开始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公共管理,于是各种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共管理理论直接关乎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我国需要着眼于公共管理工作的时代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深化自身对不同公共管理理论的认知,积极调整公共管理策略及方向,真正实现自身管理思路以及管理手段的有效创新及优化升级,使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够有所提升。同时这也彰显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优势。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这一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重要启示,以此为推进我国公共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父亲在世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价值。在他离开后,才愈发感到他的珍贵。”
在大师离去的日子里,长子钱永刚以及千千万万中国人对钱学森的怀念,让这个漫天飞雪的冬季变得温暖。 相似文献